首页

搜索繁体

第39章 去京城

    “你就是案首,”陈学政看着林皓尘,见他神清气正,笑道:“好,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你年少有为,倒也不负皓尘二字。”

    林皓尘站起来,拱手道:“学生谢过大人。”

    陈学政挥手示意他坐下,随即环视了一圈全场。其他秀才都端正坐直,期盼获得学政大人的青睐。

    然,陈学政只是让他们不必拘束,便唤林皓尘随他去包间。

    大家失望之余,更是好奇,林皓尘缘何得学政大人另眼相看?

    林皓尘一边随学政走,一边也在思量,他猜……

    “皓尘……”陈学政觉得这二字甚是耳熟,停下来问道:“京中有一本关于对联的书,作者也叫皓尘,你可认识他?”

    “正是学生。”林皓尘略有些失望的应道,他尚在猜陈学政单独见他,是为了答卷……

    陈学政哈哈笑道:“竟是你!果然后生可畏啊。”他儿子买了这套书,曾拿里面的上联来为难他,故而他有些印象。

    “你在卷中提到君子之道,人人皆能知能行,唯教化而。你可有条措?”陈学政正色问道。

    大周朝建立不足五十年,百姓在长达数年的战争中,疲于活命,人心不古,多有罪犯。

    此次朝廷派他来,除了负责院试外,还要求他教化当地民众。因此,他才会出此考题。

    林皓尘闻言,这正是他期待的问题,遂按之前想的答道:“学生认为,传道首要是做到人人皆知。然,读书门槛高,识字不易,非人人能习得。”

    陈学政点点头,这是眼下的困境。

    林皓尘接着道:“学生有两个法子,一是教化民众遵从律法,律法乃是道德的底线。朝廷可将常见的犯罪之举,以及惩罚画出来。将画贴在各衙门及城门口,每十日更换一张。百姓只看画就能明白律法。”

    “这个法子……”陈学政沉思了一会,发觉这做法确实花费低,见效快,他拍手道:“此法甚妙!第二个法子呢?”

    “第二个法子将圣人之道隐于戏曲、说书中,民众不需识字,即可在听书听曲后,习得礼义廉耻。”

    林皓尘想到自己刚穿越过来时,学习《三字经》已颇为吃力。而底层的百姓们,他们缺少钱财和时间,想识字就更为困难。

    所以,林皓尘索性跳过识字这一关,根据自己的图像记忆法,和话本的流传之快,想出这两条建议。

    “好!本官这就吩咐下去。”陈学政赞赏道。

    他从京城来到皖城,沿途曾命当地官员开立书院,教导百姓,但官员却向他哭穷。若按林皓尘的法子,便不需朝廷拨款,也可行。

    两人又商讨了一些细节,才走去宴席,陈学政特意让林皓尘坐他身侧。先前背地里议论林皓尘的人,眼里只剩满满的羡慕。

    …………

    次日,林皓尘他们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回乡。

    忽然有人拍门,徐竹去开门,一个穿红戴绿的妇女推门进来,高声道:“恭喜秀才老爷,我这里有一桩好亲事要说与你们。”

    林皓尘从屋里走出来,指着大门口的“囍”字,道:“不必了。”

    那媒人毫不见外的穿过院子,边走边道:“哎呦,我是来给秀才家的姑娘说亲。”

    “我家的姑娘?”林二叔闻言也走了出来。

    那媒人已走到跟前,说道“秀才老爷,您听我说,那男方的条件可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