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百七十二章 岁寒三友和传统文化


    其实随着年纪不断增长,眼界不断开阔,思想不断成熟,陈豪也越发地意识到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留存下来的东西真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当现在自己无意中看到一些有关的内容,陈豪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去多了解一些。陈豪明白,这是一种国人世世代代以来骨子里的东西,通过一代一代人的影响。这种东西已经完全地深入了国人的骨髓。

    这是别的只有区区几十年或者一两百年历史的国家绝对不会有的东西。也只有像咱们国家这样的千年大国,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才会出现的情况。

    这种文化传承的东西已经成为了人们身体的一部分,而不再是普普通通的书本上的几个字那么简单了。

    为什么很多外国人在来到中国,看到了中国的文化后会没有理由地深深喜欢上?这是因为潜藏在国人体内和生活行为中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玄之又玄的感觉。

    你的一言一行都透露着国人特有的文化积淀,哪怕是喝一杯早茶,提着鸟笼遛一个弯,或者见面和人打一个招呼问一声好。这一言一行透露出的都是国人特有的文化积淀。

    曾几何时,陈豪也像别的上学的孩子那样,讨厌背诵那些佶屈聱牙的文言文。甚至觉得一个现代人去对古代人的文言文咬文嚼字实在是无聊至极。

    当时陈昊很不能理解,为什么高考还要考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这些东西如果不是专攻文学研究,平时生活中根本就用不到嘛!

    陈豪的这种想法,恐怕很多人都深有感触。但是随着思想越来越成熟,陈豪明白了,上学时学习考试文言文并不单单是打算让孩子们以后在生活中说话使用文言文,或者让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成为文学研究者。

    这么做其实也是一种让学生们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以一种孩子们察觉不到的方式,让咱们的传统文化打入孩子们的骨髓里,有点像潜意识催眠那种感觉。

    不管别人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至少陈豪是这么认为的(笔者也是这么觉得的!)。

    最起码一点,你多了解一些这些东西,你肚子里的货也会多一些。以后在一起聊天时,总比张口闭口三杀、五杀的要强吧?

    只是很可惜,似乎现在的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东西的关注越来越不如前。记得以前,陈豪的朋友们说话打屁时,还能时不时蹦出两句诗词歌赋或者歇后语什么的。

    但是现在的孩子恐怕用的最多的就是网络流行词汇了。

    这种现象其实并不能说是现在年轻人的素质不如以前,或者说教育不行。

    其实国家的教育还是十分用心,并且课程只比以前更合理。只不过也许过度的填压会让孩子对学习这些东西越发地排斥使得他们从心底产生抵触情绪。

    另外一个就是现在的网络太过发达,信息量也太大。孩子们会不自觉地就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从而演变成了现在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

    想到这里,陈豪不由地深深叹息了一声。

    即使再了解陈豪,樊易柔也是不明白陈豪为什么会露出这样的表情:“陈豪你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