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三十七、老家失火

    十月的京津冀,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人们置身仙境,却感觉到地狱般的煎熬。

    苍穹之下,竟难得一口清鲜的空气。这是现代文明的悲哀啊。

    河北环伺京津,虽然偶有收益,但也不免成为最佳的甩锅对象。

    当年河北是京城的附属,号称直隶,便是直接隶属关系。

    在天子脚下,你不会太穷困,也不会太富有。

    太穷了,人家一看,连皇城根下的百姓都要饭吃,他也没有面子不是。

    太富了,风头盖过了他去,他更没有面子了。

    看看天津,虽然在行政上是直辖市,但就是因为和北京太近,受到极大的制约,甚至都不及一些发达的沿海城市。

    河北省给予政策最多的恐怕就是唐山了。但别忘了,那可是用24万唐山人的生命换来的啊?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死亡如此多的人,不只是天灾吧?中央大力扶植唐山,重建废城,多少是怀着愧疚的。

    如今,大力提倡京津冀一体化、推动北京副中心与北三县协同发展,对于北京的疏解,才是重中之重。

    只不过,中央集权,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安排,何况,还会给一些甜头呢。

    世间万物,皆源自因果,雾霾,近年来成为城市生态大杀手,也是源于城市发展建设中对空气的破坏。

    看看每天街道上拥堵不堪的车辆,看看城区边黑烟缭绕的工厂,再看看逢年过节烟尘飞扬的遍地炮竹皮儿,没有雾霾,才不是怪事儿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造成终日雾霾,也不是一两天,甚至一两年的积累。

    每年的十大空气最差城市中,河北、北京都能占据七八席。而北京,作为全国的心脏,是需要保护和抢救的,因此,河北就成为切除的对象。

    一到冬天,各种环保严查都将河北,尤其是环京的北三县,作为重点严查地带,令很多中小型企业欲哭无泪。在压力面前,只能屈服,关闭工厂、停产转行。

    整个华北陷入霾伏之中,不禁让人赋诗一首:

    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车舞长蛇,烟锁跑道,欲上六环把车飙。需晴日,将车身内外,尽心洗扫。

    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惜一罩掩面,白化妆了,唯露双眼,难判风骚。一代天骄,央视裤衩,只见后座不见腰。尘入肺,有不要命者,还做早操。

    雾霾之毒,非短时间可解,北京应效仿英国伦敦,全面推行环保理念,杜绝重大雾霾的产生。

    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在短短数周内,竟然造成了12000多人因雾霾中毒死亡,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

    后来,伦敦出台《清洁空气法案》,严格控制工业废气,又提倡环保出行,增设地铁、公交车、自行车,经过60多年的努力,才让“雾都”的天空重见蓝天白云。

    相比之下,中国的治霾之路仍任重道远。现在采取的限号出行,只是杯水车薪。

    一开始每天限两个号,如周一限1和6,周二限2和7,也就是两号相隔5,后来雾霾日益严重,便启动了单双号限行措施。

    转眼,国学社已开了10天,学生已增加到了120人,而他却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发出停招通知,短期内不再招收学员。

    这一举措,是他根据目前国学社的状况,经过深思熟虑后确定的。

    首先,师资力量有限,短期内需要维持平衡,不能再进行扩大,否则,积重难返,就得不偿失了。

    其次,眼前的火爆,只是一种假象,他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迷惑,他很清楚,接下来必须要以学生的硬实力,让大家信服,因此,主抓教学,才是最关键的。

    最后,这是一种饥饿营销的策略,你越限量,人们越觉得你重要,托关系找人多花钱让孩子进国学社。

    这就像买房,买涨不买落,越涨价,越限购,人们越挤破脑袋连夜排队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