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六章 泥人匠

    临走前,老刀带走了老刘头那葫芦。他解释说,不为别的,就为留个念想。

    翻下鬼头山,出了山东地界。跨出那野林,渐渐就有了村庄,也不再是荒无人烟的野林。

    这一路也无事。遇到些好心的人家,给吃给喝不说,晚上还能留下住宿。但是遇到偏僻的地方,也只好露宿郊外。

    我们一路长途跋涉,历经沧州,之后几天又来到天津卫。

    我们来到天津卫沽镇,一个叫雪胶的小村。已是傍晚,又突降暴雨,幸遇一好心的老太太收留。我和老刀就躲进了她家里避雨。

    老太太给我们升起火烘烤衣服,又端来茶水和几个窝头,还有鱼汤。我和老刀感激万分。

    谈话间,问起老太这村子的来头。才得知是因泥人而起。

    原来,这天津卫泥人的主要原料,就是这胶泥。而最上乘的就是这白如雪的胶泥。

    因只有这村子出产,这最佳的雪胶泥,故而这村子才得名雪胶村。

    我朝客厅祭台扫了一眼。只见那墙上挂着一张老大爷的挂相,高台子上摆着两根蜡烛,中间是一个栩栩如生的红色泥人。细看,挂相上的老大爷和红色泥人居然十分相似。

    老刀也注意到这挂相和相似的泥人。就问起,这栩栩如生的红色泥人,是不是依照他老伴生前相貌制作的。

    虽然老刀问的唐突,也很是冒犯,但老太太并没有生气的样子,只是看似忧心忡忡,而后默不作声。

    老刀这种人来熟,健谈又幽默,嘴又甜,加上老太太心地善良,对人亲切。渐渐也就越聊越熟。

    聊起家常,得知老太太本姓于,嫁给这村子当年最有名的泥人匠-水峰真。

    只是,这于老太的老伴水峰真走得早。家里三个儿子,又都对这泥人不感兴趣,都去了市里做买卖。

    水峰真重病那年,得知自己时日不多。碍于祖上有训,这泥人手艺不得外传。水峰真怕这手艺,在自己这代断送,破例,把泥人这手艺,传给了于老太。

    于老太当年也有四十多岁年纪,已过了学泥人最好的年龄段。谁承想,她却心灵手巧悟性极高,出乎意料地学的极快。加上一直受水峰真的耳目渲染,不出一个月功夫,于老太的泥塑造诣,居然超过了巅峰时期的水峰真。

    水峰真临死前,躺在床上,看着尽在咫尺的于老太,手里捏的那个形神毕肖,须眉欲动的泥人娃娃,只觉得心愿已了,一时高兴哈哈大笑起来。

    哪知道,他突然吐出一口鲜血,恰好喷在了那泥人娃娃身上。鲜血顺着泥人娃娃头,流遍全身。雪白色的胶泥,瞬间被染成血红色。

    于老太转身看去,水峰真已经气绝身亡。

    于老太说到这里时,一直愁眉不展的脸上,眼泪直流。她直望着那墙上挂相发呆。

    在这之后,于老太在深更半夜,时常听到他死去的老伴儿召唤她……

    于老太讲到这里时,我和老刀只听的瞠目结舌。

    于老太走进里间,迟迟没有出来。我和老刀担心她年纪大了发生意外。就朝着那里间走去。

    门是虚掩着的,我和老刀透着门缝往里看。

    只见这幽暗的房间里,点燃着一根蜡烛。借着这蜡烛微弱的烛光,这房间里一长桌子上,摆满了各色各样的泥人。

    它们有的被制成笑逐颜开的老头老太,有的被捏成天真无邪的孩童,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却唯独不见于老太口中提及的那血色泥人娃娃。

    于老太拿着一个泥人端详了许久,之后她拿着这娃娃,从里间慢慢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