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十七章 论战绩的重要性


    云风篁恭敬道:“回太皇太后话,方才宫门口迎接时,俩孩子在的,因着年纪小,故而让乳母抱着给您还有母后皇太后行礼来着。等他们大点儿了,再给您两位把大礼补上。只是开宴之后,俩孩子有着哭闹的意思,怕他们扰了兴致,所以送回绚晴宫去了。”

    又说今天太皇太后婆媳俩舟车劳顿一定很辛苦,怕孩子闹腾,莫如隔天看他们乖巧了再带过来请安。

    “成。”太皇太后摆摆手,“听说昭庆十分可爱,宫里好些年没孩子了,哀家还真想瞧瞧这曾孙女儿的样子。”

    云风篁代昭庆道了谢,就表示自己不是没良心的,太皇太后这样抬举她膝下的俩孩子,她就更加要报答太皇太后的恩典了。

    她报答的方式,就是帮纪皇后协理六宫,免得纪皇后累出什么事儿来,叫太皇太后还有纪太后伤心……

    这话听得太皇太后婆媳俩额角青筋直跳,估摸着要不是众目睽睽都要直接骂她不要脸,得了便宜还卖乖了!

    “这样吧,你毕竟是要照顾两个皇嗣的。”这时候纪太后开口,“故此你这份心意,哀家代皇后领了,但协理六宫,还是让宣妃来罢。她虽然年轻,进宫日子也短,但大家子里出身,这些日子也做的有声有色,膝下还没子嗣需要顾,却比你合适。”

    宣妃瑞妃之前慢了一步,正暗自扼腕呢,却没想到馅饼忽然砸过来,顿时喜不自胜!

    然而还没来得及起身谢恩、将事情敲定,袁太后跟淳嘉却异口同声否决了,说宣妃才进宫未久,这些日子能够不出错全是云风篁在旁边看着的功劳。

    这么个妃子怎么可能帮得上皇后呢?

    不拖皇后的后腿就不错了!

    宣妃:“……”

    不是,淳嘉这么说也就算了,毕竟这位天子一直偏袒云风篁。

    可为什么袁太后也是这个意思???

    洛寒衣有点伤了,她也不是不知道,袁太后这些日子对她

    、瑞妃这几个新人表现出来的喜爱,有着种种的考虑,慈母皇太后心里不一定就真的多么喜欢她们。

    可至少在跟真妃比起来,袁太后已经是近乎旗帜鲜明的站她们了啊!

    为什么这种关键时刻,母后皇太后都主动提出来让她上了,袁太后却要站出来说她不行?!

    “哀家倒是乐意推你上去,可你能行吗?”却不知道袁太后注意到她失落的神情,心里也颇为无奈。

    从感情上来说,能给皇后“帮忙”的妃子就一个,袁太后当然是支持宣妃瑞妃,而不是真妃的。

    但冷静考虑的话……

    纪氏三代凤主,本来就不是省油的灯!

    这回太皇太后跟纪太后归来,气势汹汹,头一天就逼着天子让纪皇后“痊愈”了,接下来亲自下场给皇后拉偏架、助长纪氏声势的举动肯定不少。

    如果当真依着纪太后的意思让宣妃上……宣妃能斗得过?

    别以为她不知道,纪太后会挑宣妃就是因为宣妃“年轻,进宫日子也短”。

    虽然是大家子里出身,可洛氏素来低调,在宫里可没什么势力,在庙堂上也不是那种一言九鼎的领袖人物——为什么纪太后不选瑞妃?因为瑞妃的祖父欧阳燕然即将还朝并且受到重用。

    有这么个祖父在前面撑着,瑞妃跟纪皇后斗起来说话都硬气。

    所以袁太后急速的思索了下,认为最好的选择,只能是真妃。

    因为纪氏三代凤主当面,不可能同意瑞妃上。

    关键是,之前三妃当权的短暂日子里,最出彩的仍旧是真妃,其次宣妃,瑞妃根本没什么存在感……欧阳燕然再给力,要是这孙女是个温文尔雅的,那也仍旧不符合天子的利益不是?

    而且这种差使又不能说发现不合适换一个,与其选择进宫日子短,虽然出身高但没什么过人战绩的宣妃瑞妃,怎么看都是从进宫头天开始书写传奇的真妃可靠。

    “那这样吧。”袁太后跟天子一力赞成真妃,太皇太后与纪太后提出了几个反对的意见都被否决后,对望一眼,纪太后忽然说,“真妃这般热心,哀家觉得也不好驳了她的一番心意。只是两个皇子照顾起来难免比一个皇子分心。大皇子不是淑妃名下、其生母赵氏本来就养在中宫跟前过,不过中宫卧病才送去了绚晴宫?”

    “要不就将大皇子移回中宫由皇后养着,如此也就方便真妃给皇后帮忙了……如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