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一章 郭家供销社

    懊恼的捶捶脑袋,郭大路打起精神继续做下一个B计划。

    有了做A计划的思路,郭大路就反过来思考做一个B计划,首先就是要求招募的士兵简单训练就能作战,那就只能使用冷兵器,这样的军队只要有武器、铠甲、粮食就可以成军,当然战斗力就不可能形成碾压的态势,这军队的人数就得扩大,李、张两部共算三十万人马,那自己最少都得准备十万人才能守住,十万人的武器铠甲,想想那是多么巨大的一堆,郭大路头皮都麻了,怎么办?出精兵,武器和铠甲在现代用最硬的钢材制作,确保一个顶两,这样一来士兵人数再减半,五万人。

    五万人也不少啊,但基本能接受了,先算算粮食消耗,五万人每天消耗五万斤粮,一年消耗一千八百二十五万斤,合九千一百二十五吨。

    这是多大一堆呢?郭大路心里可没数。

    换个能想象到的,一辆重卡拉二十吨粮食,那就需要拉456车半......

    这明显也涉及到那个致命问题----传送量。

    那是否能在大明直接解决粮食问题呢?如果能解决,那就只有武器铠甲的问题了。

    五万人的武器铠甲定制,当然是很奇葩的啦,不过没人会想到造反什么的扯淡问题,满世界的飞机大炮,谁在乎一堆拿冷兵器的人,只不过需要到有关部门报备就是了,得有一个完美的由头。

    能得到批准制作这样大批量的古代兵器铠甲,那就只有拍电影了,挂一个影视公司,郭大路作为影片制作人,找人写一个明朝的战争剧本,然后开拍,这些都不是问题,自然有大把等着挣钱的人出来忙活。电影拍完了,这些作为道具制作的武器铠甲就可以悄悄的传送走了,数量太大的问题可以用分开定制的办法,在不同的钢材厂去定制,那些产能过剩的钢厂应该不会放过这么一笔市场外的生意。运作的好的话,瞒天过海应该不会出大问题。

    这个B计划的好处是,郭大路不用太多操心,武器装备来源相对容易些,出现损坏的情况维修简单,军队的训练也简单些,招批老兵就可以解决。

    缺点是,粮食压力太大。

    就算粮食问题就地解决,郭大路那杯水车薪的传送量,要解决那么大一堆兵器铠甲也不现实。

    默默的把B计划也放进记事本的夹页里,轻轻地合上。

    长出一口气,郭大路仰头望着天花板,啷个整?正反两种思维模式的计划都堵上了,实施不了,行不通啊。

    “板车啊,我有一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啊。”

    “......先生,你...”

    “MMP,啥子先生后生,给老子喊少爷,大少爷!MDP。”

    烦躁暴怒的郭大路这时候已经完全没有好语言了,面对不讲道理的郭大路,板车,呃,智脑也及时的闭上了嘴,都是聪明人,这时候及时后退才是明智的选择。

    但任务摆在那儿,完不成后果堪忧,这尼玛被这黑科技破玩意附身加绑定,躲都躲不脱,骂骂咧咧的郭大少没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黑科技智脑为什么会找上他!看起来好像就是因为他触发了这个东西,这才被附身的,但再深一层想呢......

    所以,郭大路发泄了一阵之后,万般无奈的继续铺开一张纸,开始做他的C计划。

    既然A、B两头都给堵上了,那就试试取中间如何,大规模一时无法实现,那么小批量呢?

    规划中的外围啊,整个四川啊,先放过一边,单说保证核心圈郭村周围的安全呢,需要多少部队?

    一个念头冒出来,要是两种部队同时准备需要多少人呢?毕竟两种类型的军队各有优势,热武器部队,装备难训练难,但威力大啊,冷兵器部队,装备简单训练简单,但威慑力就小点。

    是啊,如果同时装备需要多少人合适呢?

    郭大路凭感觉估了一下,觉得热兵器部队一个营,冷兵器部队一个千人队,应该足以保证自己的安全了。

    一千人的冷兵器装备可以直接找个钢材厂定制了,啥借口都不用找,人家估计问都不会问。一个营的步兵武器装备也完全没必要去找代理跟国家打交道了,跑趟米国,随便找个大点的武器店人家都能接下这个单子,如果能够解决传送量的问题,那直接就在米国传送消失就行了,至于米国的情报部门,谁去管他,老子又不在米国生活,没证据的事情,谁能怎样?

    要是解决不了一次性传送的问题,必须多来几趟的话,那就去找那个有名的黑水公司,那么大个雇佣军组织,这点事不信办不了,直接要求送货到加林港口的仓库里验货转账,就不信有钱他不赚,大不了价钱稍微给高点,老子就是钱多,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