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五十九章准备打仗了!

    “陛下英明神武、举世无双,此一战,大唐必胜无疑!”

    “臣等提前恭贺陛下,一举扫平突厥各部,赫赫战功、彪炳史册!”

    ……

    皇帝做出了决定,文武群臣自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了,还要好好的歌功颂德一番,同时心中很是佩服。

    佩服谁呢?

    一是佩服这位大唐天子,好一招欲擒故纵之计,把文武群臣玩弄于股掌之间,真是大大的狡猾啊!

    二是佩服两位丞相,竟然不为假消息干扰,一下子猜中了皇帝的心思,真是厉害!

    同时有人疑惑,右相—李林甫一向狡猾、粘上毛比猴子都精,能猜中皇帝的心思并不奇怪,可左相—李适之性格粗矿,这次为何也猜中了呢?

    难道说,左相是大智若愚,之前一直深藏不露?

    文武群臣不知道答案,李林甫却是一清二楚,因为入宫议事之前,自己接到了‘蛀虫’送来的一份密报。

    就在昨天晚上,李适之召集一众心腹人在自己的相府中饮酒,顺便商议突厥人即将入侵之事,以及是战是和……与会者大都认为,根据近日宫中传出的风声,皇帝是准备议和的,大家最好顺着皇帝的意思、在朝会上赞成议和。

    李昭当时也在场,而且力排众议,认为皇帝准备议和是假,准备与突厥人决战才是真,并列举了一系列理由,众皆叹服。

    还有十大胜算,也是李昭列举出来的,李适之不过是鹦鹉学舌罢了。

    ‘这个小子,真是聪明绝顶、文武双全,目光更是一等一的精准,仿佛能未卜先知一般,如果拉拢过来的话,肯定能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可惜啊,皇帝抢先下手了,自己的本事再大,总不能从皇帝手中夺人吧?’

    想到这里,李林甫看了看大殿西北角,那里站着一个唇红齿白、英武非凡的少年郎,正是李昭。

    自从当上承奉郎,无论是朝会、议事、游玩,皇帝都要把李昭带在身边,还经常和他讨论一些军国大事,栽培之意,显而易见!

    可以想象,若干年之后,这大唐的朝堂之上,怕是又要出一位李宰相了!

    闲言少叙,还是继续说和突厥人开战的事吧!

    倾国之战,非同小可,不是说下个决心,再喊上几句热血沸腾的口号,就能打败敌人的。

    要想打胜这一仗,必须精心谋划,考虑到各种因素,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齐心协力、精诚团结!

    大唐内部团结吗?

    不好意思了,一点也不团结!

    别的不说,就说这朝堂之上吧,左相党和右相党勾心斗角、闹的是乌烟瘴气,这种状态又如何抵御外敌呢?

    “右相国、左相国,如今大敌当前,为了江山社稷着想,还望两位齐心协力、共同辅佐朕打败强敌!”李隆基看了看李林甫和李适之,说话的口气有些冰冷,甚至带着一丝杀气!

    两相党争之事,自己并非不知道,只是一直没有出手干预罢了,原因很简单:大臣们争斗的越厉害,皇帝的位置就越稳固,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因此上,自己从不干预大臣之间的争斗,反而乐得坐在高处看热闹,只要这种争斗不威胁到自己的皇权,不超出自己的控制范围就可以了。

    可是现在不同了,面对突厥人这个强敌,大唐帝国内部必须团结起来,上下一心、如此才能取胜!

    这个时候,谁再不顾全大局,继续的窝里斗,那自己只有拔出天子剑、大开杀戒了!

    “陛下放心,我二人一定带领文武百官,精诚团结、共御外辱,以报陛下之浩荡天恩!”

    李林甫和李适之都是聪明人,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了,连忙拍着胸脯保证,左相党和右相党绝不会再争斗了,要互相团结、抵御外敌。

    为此,两人还拉起手来,当着文武群臣的面,说了许多不计前嫌、精诚合作的话……那真是要多肉麻、就有多肉麻!

    当然了,说归说,其实两人心中都清楚,党争永远不会结束的,只是暂时压制了而已。

    早晚有一天,双方还得斗个你死我活!

    ……

    暂时压制住了内部矛盾,接下来,就是如何对付外敌了,李隆基深思熟虑之后,连着下了三道圣旨。

    第一道旨意:责令江南道、淮南道、江南西道的大小官员们,限期两个月之内,筹集到四百万担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