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卷 巍巍大翌 第六十章 东洲有族名乌孙


    朝歌城内的帝王更是定期聚集诸子百家于“问台”之上你来我往,互相问学。

    此谓,“朝歌问学”。

    以后的后世史家更是将“朝歌问学”评为池别四景之首的学景。

    后来天下学子蜂拥而至,帝王便下令遴选百家诸子聚集著书立传,建小圣贤庄留存之,以惠泽后世。

    而在大翌帝国执掌政权的初期,始帝为了能够让慕氏一族的江山千秋万代地传下去,便以“仁与礼”为治国平天下之要法,并广而推行至天下。

    为了完成他梦想中的霸道皇图,这位伟大的帝王在经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深思熟虑之后,果断的选择了以礼治天下。

    为慕氏一族执掌的帝国天下拉开了帷幕。

    之后,始帝更是遍访当时的儒家学派的大儒们,并且尤其礼遇当时儒家门人众口一致承认的儒家一派集大成者,善子,并以官位许之。

    而在善子入朝后,始帝更是在朝中大力提拔和儒家学派中人,并尤其善待儒家门人,将帝王治国的态度堂而皇之地昭告天下。

    儒家一门,自此复兴。

    然而不同于尚礼的中原人,历朝历代不论王朝怎样更迭,帝王都有宫室可以居住,百姓都有房屋可以歇息,朝堂内外都有百官监察天下。

    在大翌北方的草原人,他们没有皇帝,也没有百官,没有言官肃清部族风气,没有之乎者也,更没有华美的宫室。

    草原人是自在惯了的。

    他们从小练习的是骑马和射箭。

    他们长大之后一直不间断地学习的都是生存技能,而且他们如此只是为了一个目标,活下去。

    如果是一个从小就有想法,有雄心壮志的草原人,他的目标则是,强大地活下去。

    但无论怎样,草原人都坚信,中原人稀罕的那一套四书五经,并不能让他们强大地活下去。

    他们分为草原各部族,各个部族都有各自的首领,居住地也是常年更换。

    他们只有主人与奴隶之分,只有弱者臣服并依附于强者的铁的定律。

    草原人信奉的,是掠夺,是征服。

    布迦草原是因着颇为广阔,且地势较为平坦,所以在那其中分布的部族也尤其多,又因为自西向东,布迦草原的绿洲也就越来越少。

    所以自西向东一路驻扎的部族所在的位置,也象征着他们的能力越来越弱。

    草原,是一个弱肉强食,且优胜劣汰的天然战场。

    而纵观整个布迦草原之上,土地最为肥沃,碧草连天可以供给上万牛羊所需的地方,自然是当属西部。

    所以草原西部通常是由通过武力碾压各部族的草原之王以及依附他的亲信部族所居。

    这些部族的子民养育出来的牛羊也会更为健康壮硕。

    西部之后,其次便是中部了。

    不管西部是由哪一个部族在什么时期打下来的,每年由中部固定送往西部那个最大的毡房里的牛羊都是按规矩准时到达的,从无延误之时。

    这是交好之意,更是俯首称臣的依附之意。

    草原人也是深深地知道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个道理的的。

    更何况他们各个部族的人本就不多,而草原又实在是太大了,打了中部比不打中部能得的好处那可是多得不是一星半点。

    这点帐,西部的人也是有那个能力算得明明白白的。

    所以表面上,居住在中部的草原部族历来都是与西部草原之王交好的关系。

    虽然西部的强者们打从心眼里看不上中部那一群“谁都能当他们的主子”的狗腿子模样,嫌弃他们太过贪生怕死,枉为草原男儿。

    但是这一招无异于为中部各部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保障,西部各部族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中部各部族则是在抱团休养生息,享受草原的宁静生活。

    而中部这些部族之中,尤以康剌族最为繁盛,且康剌族的族长是草原上出了名的智者,他更是少有的能通中原语言的草原人。

    所以草原中部渐渐地就以康剌族为尊了。

    当年柔然被灭后,草原西部各部族以乌孙、乌桓两兄弟部族为大。

    后来乌桓连年骚扰北境,终于惹得仁宗震怒,下令攻打,后乌桓战败,乌桓王自刎于帐内,其部下诸人则连夜逃往乌孙。

    后来乌孙向大翌奉上牛羊若干,贡品若干,仁宗便以“我泱泱大国,巍巍大翌,不过逃走些败犬,有何惧之。”一言当朝驳回了容王斩草除根的谏言。

    而乌孙历代便设有祭司一职,祭司虽然在乌孙族内的地位十分崇高,深受乌孙子民的爱戴,但却并无任何实权,也不能娶妻生子。

    乌孙祭司延续血脉的方法只有一种,那便是在每一任祭司坐化后,乌孙子民们会在阿蛮神的指引下寻求祭司的转世之身奉其为新一任的祭司。

    阅读大翌长安 关注幻+想+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