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章 烟雨旧事

    店面虽小,可生意却总是很红火。鱼儿母亲刺绣做的好,一针一线穿梭间,一幅精美逼真的山水画,就活灵活现地丝印在一方丝帕上。技艺精湛,也能把握不同顾客的心态。雍容华贵,适合达官贵人的绸缎一样出自她的巧手。而且她也很乐意将技术传授给学徒,一些技术好的学徒出师后,都不愿意离开绸庄。

    有很多大的商家,愿意合股或者出份子钱,跟鱼儿家合伙,开设大的丝绸庄。可是,鱼儿母亲却一一回绝。

    鱼儿母亲总是说:我家掌柜的去世早,我一个妇道人家,不懂经营,只求贴补家用,不求大富大贵,还望各位海涵。

    此话不假,鱼儿父亲很早过世,鱼儿对于父亲的印象仅限于家中墙上挂的画像。鱼儿以前经常会问起父亲的事情,可母亲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鱼儿只听莲儿姐偶尔提起过,说父亲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鱼儿也就慢慢淡去了幼年丧父的悲痛,也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心中会有阴影,只不过对于父亲,他有无数的问号,家里人却很少提起。

    鱼儿的童年是和邻家的伙伴一起度过得,他经常和小伙伴一起下河抓鱼,爬树摸鸟窝,跑到山上挖竹笋--

    一天到晚不见人,回到家中就是一身酸臭,满脸泥灰。家中繁忙,母亲也顾不得照顾他,莲儿姐有时去作坊监工,有时在店里照顾生意。这样,鱼儿无忧无虑地度过自己的童年。

    直到有一天,母亲痛下心来,拿着家法痛打一番,然后把他锁在家祠里,他才安分下来。后来,母亲从庄上请来一位老学究,花钱在村子里办了学堂,村里和邻村的孩子便有了新的去处。

    临上学堂前,母亲正式给鱼儿起了名字:慕容文鹏。读书后,他才知道自己跟的是母亲的姓。

    鱼儿从此以后,安心在村里的学堂读书。虽然读书晚,但鱼儿的聪颖却在学堂里是出了名的。

    鱼儿十岁那年,已经饱读诗书,儒家经典,诸子百家,兵家之书,传奇,等等他都有涉猎。老先生的授课,他时常心不在焉。

    有一次,老先生发现他在读《吕氏春秋》,甚是诧异。于是,就令他背诵其中一篇《刻舟求剑》,鱼儿朗朗上口。先生又追问:可知其中之理乎?鱼儿答:回先生的话,这文章告诉学生做何事,不可因循守旧,须适时而动,所谓事易时移也。先生频频点头。

    于是,问他都读过何书,文鹏一一作答。先生有些不信:小子,休得妄言,待为师考察一番。

    先生提到《大学》里的大学之道,文鹏不假思考,随口答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先生打断文鹏,问道:可知其中之理?文鹏思索一番,答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嗯,不错,不错,孺子可教也。”先生夸奖道。

    文鹏却接着说:“这是圣人言。但学生还以为,大学之道在于明是非,辨善恶,查其行,究其理,扬善止恶,彰浩气于天地--文鹏的表现,令他又惊又喜。

    读书人的高傲,又令他不太相信,小小的渔村,竟然有如此宝贝,前途不可限量啊。于是,在随后的半年间,先生不再约束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