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523章 禅者风度

    一天夜里,玄觉在读《维摩诘经》时,忽然觉得内外明彻,经文之中所说的境界与他的内心世界无二无别,自性宛然。他将自己的证悟写信告诉了好友左溪玄朗禅师。

    玄朗禅师鼓励他走向山外,到广阔的天地里遍谒禅宿大德。许是巧合,许是冥冥中机缘成熟,这天,他正要外出云游,却在半山亭与玄策、婴行不期而遇。

    他与玄策两人都饱读经书,所以一见如故,言谈话语十分投机。于是两人决定共同回韶州曹溪,参谒六祖慧能。

    婴行呢?婴行独自一人继续云游去了。茫茫天地之间,似乎哪里都有他的踪迹,哪里都有他的身影……

    玄觉与玄策来到宝林寺时,六祖慧能正在禅床上打坐。玄觉不待玄策介绍,自己抢步上前,将手中的锡杖摇得哗哗作响,围绕着慧能转了三圈,然后,振地而立,既不礼拜,也不作声。

    慧能看了他一眼,徐徐说道:“看你的举止,像是出家多年了。那么,你应该知道,作为僧人,应当具备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请问你从哪里来,竟然如此傲慢?”

    玄觉不在乎,说:“了生脱死,是人生最大的事情,况且各种因缘的变化又迅速无常,其他的事情在我看来都不重要,我哪有时间顾及什么威仪不威仪、礼节不礼节呢?”

    慧能又问道:“既然如此,你为何不去领会不生不灭、无快无慢的道理呢?”

    玄觉回答:“根据我的体会,认识自性,就知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根本就没有什么生死、有无;明了本心,就会领悟到宇宙间没有什么快慢可言。”

    慧能异常高兴地拍着禅床,由衷地赞叹道:“是这样,禅,就是这样的。”

    侍立在方丈两侧的僧众们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六祖平时很少如此称赞人。由此看来,这个新来的云水僧很是不一般呢!得到了六祖的印可,玄觉这才按照禅僧拜山、参访前辈高僧的礼仪、规矩,整理好袈裟,铺展拜具,恭恭敬敬地给慧能磕了三个头。

    这个玄觉,先倨后恭,出乎常人的预料。谁知,更出人意料的是,刚磕完头,他就与慧能告别,马上就要下山回去了。真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慧能说:“你真的要走?既然来了,为何这么快就走呢?”

    玄觉无风起浪,竟然又一次主动挑起了与六祖的法战。他说:“本来我就没有动,也就是无来无去,哪里有什么快与不快之分呢?”

    慧能不动声色却禅机洞然地说道:“谁知道你动了没有?”

    玄觉当机不让,无法无天地回答道:“是师父你自己的心中有了分别吧。”

    慧能颔首肯定了玄觉:“你已经证悟到了无生的真实意义。”无生,就是涅槃,是佛法的至高境界。证悟无生,即是得到了消除一切烦恼、远离生死的最高智慧。这也就是说,玄觉已经开悟得道,而且得到了六祖慧能的正式印可。

    然而,玄觉并没有见好就收,他仍然不肯善罢甘休,又将电闪雷鸣、瞬息万变、意趣盎然的禅机推向了更深层次。他说:“既然无生,难道还有意么?”

    是啊,所谓的证悟,是有所得吗?世间万物的各种形态,是刻意而为之的吗?有生才有灭。若是无生,自然无灭。

    慧能自然是会者不忙,他徐徐说道:“有意也好,无意也罢,是谁在觉知,谁在分别呢?”

    果然,玄觉会心地笑了。他像个孩子一般,笑得很开心。然后,他将这一场精彩的师徒法战做了一个总结:“善能分别万事万物,却不是有意识的,更非刻意而为之。就像碧潭印月,因其无心,不管阴晴圆缺,都能客观映现。”

    慧能开怀大笑,道:“你已经悟到了极妙的禅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天快黑了,小住一夜再走吧。”

    玄觉就在方丈安顿下来,与六祖抵足长谈了整整一个晚上。慧能与玄觉二人的禅话内容,已经无从知晓了,而“一宿觉”的典故一直流传至今。

    慧能与玄觉的会面,可谓是单刀直入,箭锋相拄,长矛对快枪,针尖对麦芒。石块相击,才能迸出炽烈的火花;块云交加,方可撞出照彻天空的闪光。禅,毋需长篇大论,而是直探心源;禅者,没有必要虚与逶迤,而要直截了当。面对禅宗第六代祖师,玄觉展示了一位禅者的风度:简洁,直接,不盲从权威,不受条条框框约束。

    可谓,心自由者人自由,性通达后皆通达。棒下无生忍,临机不让师。玄觉在宝林寺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他便沿着曹溪下了山。

    路过曹侯村,那个卖糍粑的老婆婆热切地喊道:“师父,来,吃个糍粑,喝碗茶水,好赶路。”

    玄觉脚不停步地回答说:“谢谢您,婆婆,我饱饮六祖法乳,不渴也不饿。”

    “可是,有人在这里等着你呢。”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是好友玄策。依然一杖、一钵、一斗笠,一副云游僧的装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