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卷 初遇埃及 第十二章 鬼火来了

    “禀……告……大人……还……没……”

    士兵因为过度的紧张,连答话都哆嗦着,说不完整一句话,严重影响正常交流,这使得吴天有点懊恼,刚才好像有点玩过头了,两个士兵到现在还没缓过来。

    他只好把自己的语气变得温柔点、随和点地说:“你们不用过于紧张,轻松点,我不会惩罚你们。”

    他们抬起头,从吴天的眼睛里得到确认的目光后,才缓慢地解除戒备,放宽心态。

    “除了我,这两天还有没有其他的守夜人来过?”

    “还没,目前为止就遇到大人您一个。”士兵毕恭毕敬地回答着,但至少不再磕巴。

    本来吴天做完那个梦醒来的时候,还真的有点愧疚,良心在隐隐作痛,以为自己耽误一天的缘故,导致那个叫红鹤的女子身处险境,殊不知她竟然还没出现。

    只能怪自己自作多情了,随后他决定不再去想女子的事。

    “鬼火大概什么时候会出现?”

    “禀告大人,我们也不清楚……”停顿一会儿接着说道,“根据以往的经验,只能猜测到钟声响后,它一定会出现,但具体的时间无法获知。”

    “除了鬼火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没有,不过我们真的一直都在调查,非常仔细认真地搜索了神庙附近的每一个角落,但什么都没有发现……”说完后士兵诚惶诚恐地抬起头,想要看清吴天的反应和态度。

    什么都没发现,那就对了!所谓的鬼火只不过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根本就不可能会有其它的线索和作案痕迹。

    吴天在心里默默地思索推敲着,为自己的假设做着进一步的验证,至少在目前看来,毫无破绽。

    想到这,他的脸上浮现了隐约可见的微笑。

    士兵看到吴天的表情,心中的大石总算放下,似乎守夜人大人对他们的尽忠职守还算比较满意。

    “之前死亡和受伤的士兵是怎么一回事?”

    他们沉默了半晌,仿佛还心有余悸,沉浸在那一段恐怖的回忆。

    “他们在巡逻的时候,莫名其妙地就被鬼火盯上,他们一直跑……可是鬼火却一直跟在他们身后,穷追不舍,就好像长了眼睛一样,有意识地追赶着攻击士兵,直到将他们整个人燃烧起来。他们都是被活活烧死的……运气好的还能捡回半条命,但已经全身被烧伤,难以再自由行动。”

    “难道你们就不会反抗,不会试着想办法去消灭鬼火吗?”

    “已经试过多种方法,也没有找到有效的。武器根本奈何不了它,就好像打在空气中,毫无感觉;我们也使用过渔网打算捕获它,但结果都是扑了一场空;后面我们想到用水去扑灭,虽然短时间有效,但是很快它又复燃。现在我们已经毫无办法了。”

    吴天听完他们的阐述,突然觉得有点好笑,竟然会想到用手中的武器去驱赶和击打鬼火,甚至用渔网去捕获,这不是闹着玩吗?但这也许就是古代人的单纯和执着吧。

    吴天斟酌着:产生鬼火的物质是磷化氢,它确实不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故水能起到灭火的作用。

    但是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即鬼火本来就是通过自燃形成的自然现象,只要温度足够高,人类运动便可能带动它的再生。如同春风吹又生的野草一样,水也只能暂时扼杀,但不可能完全抹杀。

    因此,他们束手无策也是情理之中。

    他们一直前后相隔地走着,前面马上就到神庙,身后两个士兵一直用期盼的眼神瞻仰着吴天,想说一些话却没有说出来,欲言又止的样子。

    终于在抵达神庙塔门前,用充满敬意的语气说:“尊贵的守夜人大人,您一定要为我们消灭鬼火,带来安定。我们相信您,我们把祝福送给您!”

    吴天注视着这两个人,从他们虔诚的脸上所散发出的希望,让他一时之间产生了一种幻觉,仿佛自己成了人类的救世主,正在前往打救世人的路上。

    每个人都向他投以希冀的目光,给予他无条件的支持和力量,只为了等待被他拯救的那个瞬间。

    清醒过来的吴天,突然深深意识到,自从神安排他前来执行任务,消灭鬼火拯救世人于水深火热之中,早就是他义不容辞的职责,他不能拒绝也无法逃脱。

    也许守夜人这个角色,本来就意味着这样的一种责任,无条件地代替神去拯救世界,为神的国家而服务,无论是怎样的困难,无论会遇到怎样的危险,都不可能有退路。

    果然,站得越高,所要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幸好的是,这个任务……不难,至少在现在的吴天看来。

    只不过是个古代人不理解不明白,所以才夸大其词的鬼火问题,解决起来应该不至于遇到困难和危险。

    他拍拍胸口,坚定地说:“那当然。”

    随之两个士兵绷紧的面容逐渐舒展开来,轻松地笑了,那么的灿烂。

    吴天想着,既然要去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士兵配合着,才能验证那鬼火只不过是自然反应罢了。于是他作出以下安排:

    “那么,一会无论发生什么事,你们必须听我指挥……”

    还没说完,那两个士兵已经拔腿冲到了吴天的前头,大喊道:“鬼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