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九章 知己

    “除了傲慢和偏见,我可没看到什么价值,”林飞说道。“这个国家一直在为改变这些贫穷百姓的命运而作出的努力,我不能为了某些人的偏见而放弃原本就是真实的内容。”

  “我们是商业合作,你拍的电影,需要的是市场。我认为没有必要,你也未必有那个资格来歌功颂德。”杨喆毫不客气地说。“电影就是拼凑而成的故事,要追求真实未免太理想主义了。”

  林飞看了看罗斯文。罗斯文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样子。

  “也许你不太了解电影行业的圈子,”杨喆说道,“稍微修改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没人会因此受伤害,评委看到了他们想看的,你会得奖,新电影会大卖,公司能赚钱,所有人都会是赢家。等你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和更强大的实力后,你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林飞摇摇头:“杨喆,这并不是什么小事。我不想让贫穷、落后这些标签一直贴在华夏电影的故事里。更不想靠哭穷卖惨来得奖。”

  杨喆:“罗总,从公司的角度,我觉得你应该劝劝林飞。”

  罗斯文:“我尊重林飞的意见。”

  杨喆有些不满:“罗总,你可要为公司利益着想,当初你和林飞签约时,本来就不该把剪辑权全部交给他。”

  罗斯文:“我依旧觉得我们的工作,应该尊重创作者的意见。林飞,你自己的作品,可以自己做决定。”

  “我拒绝修改。”林飞说道。

  这天之后,林飞发现自己的导演工作出现了阻碍:资金不再到位,演职人员各种缺席。连《小鞋子》的发行工作也停滞了。

  公司内部也开始有了传言:杨喆向董事会指责林飞任性妄为导致电影评奖工作无法开展,而将林飞引入公司的罗斯文任人唯亲,合同对林飞太过宽松导致发行公司无法自行剪辑,罗斯文管理不善给公司带来了损失,不应该继续担任总经理的职务。

  林飞的电影项目已经进入了实际摇摆的状态,而罗斯文在公司内的话语权似乎也被压制了,林飞一直想找罗斯文谈谈,可罗斯文整天神龙见首不见尾,就是找不到人。

  直到一周后,罗斯文私下找上了林飞。

  “走吧,我请你看话剧。”罗斯文说道。递上来一张戏票,是大京人艺的话剧《知己》

  赫赫有名的大京人艺历史悠久,出产过很多优秀的话剧作品和演员。

  两人观看的话剧《知己》也是著名作品,其剧情是来源于历史上的真实故事。顾贞观与吴兆骞这两个耿直文人是一对好友。吴兆骞因为江南科考案,被康熙发配宁古塔为奴。而顾贞观为了营救自己的知己,来到大学士明珠的府上做了一名教书先生,他想尽办法,希望能够借助明珠的力量替吴兆骞翻案。从不喝酒的顾贞观连着喝了三大碗酒,仅仅是因为明珠大人的一句救人承诺;深知男儿膝下有黄金的他给明珠大人行了下跪礼,也是为了营救;他每天下跪祈求上天保佑知己平安,以至于地下被长年累月跪出了两个坑;才华横溢的他为了抒发对知己的深厚感情,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名篇《金缕曲》。如此历尽千辛万苦,二十年过去了,他当初发下的宏愿“绝塞生还吴季子”终于实现了。顾贞观终于把知己吴兆骞从宁古塔营救了回来。

  然而,朋友见面的一刹那,顾贞观傻眼了:这二十年间,宁古塔恶劣的生存环境已经完全改变了吴兆骞。为了生存,当初那个清高、有气节的吴兆骞已经彻底成为一个唯唯诺诺、只会毫无节操地拍人马屁的小丑了,再也不是那个让顾贞观引以为知己的高尚文人了。

  最后,顾贞观无奈地和吴兆骞选择了“绝交”(话剧里冯远铮用的是“分手”,引来台下大笑。)独自一人离开京城回到了江南。

  但是,顾贞观并没有因此怨天尤人,他说“我们谁都没有在【宁古塔】待过,对于环境,我们都不能担保如果自己在那里就不会变”。他最终选择了原谅一切,豁达大度的与岁月和解。

  看完话剧,罗斯文又请林飞去喝茶。天知道他怎么找到的能在深更半夜营业的茶馆。

  “这么晚还请你喝茶,没关系吧。”罗斯文给林飞倒上一杯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