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129.火铳?

    此前说过,糖,或者说纯粹的糖在古代是一种很奢侈的调味品。

    白糖的制作工艺困难,繁琐,而普通人吃的糖通常都掺杂着大量杂质,不仅甜味不足,还带着其他莫名其妙的味道。

    而棒棒糖虽然并不是白糖,味道也并不是纯粹的甜味,但味道显然比白糖要来的更加香甜,而且便于携带,一根根的已经分好了分量,如果将其用于对将士们的奖励,恐怕比真金白银都要更多吸引人。

    因此这里的军队才分外重视李先仁,不仅派人跟踪,甚至还让人包围了跟丢商人时的那个小商铺。

    "商铺内没有任何异样,也无人居住,看样子确实只是跟丢了。"

    昨日那个在李先仁面前趾高气昂的军官此时正卑躬屈膝的对一名将军说道。

    "嗯。"这名将军摆摆手,却又有些疑虑,皱着眉望向那明显与商铺门面风格不符的木门,"应当不是做细。"

    "将军何出此言?"

    "若是做细的话,也不会蠢到连官话都不会讲,更不会在大街上如此行事引得你的注意。"将军撇嘴道,"恐怕是乡下来的纨绔富家子,甚至可能连将来的战争都不知情。"

    说是这么说,可是将军自己都不太信这个说辞。毕竟宋朝重文轻武,只要是家里有条件的,几乎都会让自家孩子参与科考,而科考中一项很重要的就是语言。

    就如同现代的三大主科之一的英语,宋朝的科考中还包含了金国语言,蒙古语言,另外还有官话。也就是说只要是意图参与科考的,加上本地方言,基本都会四种语言。

    学武倒是没这么繁杂,但至少也要学个官话才是,否则就算皇帝看重,连个官话都不会总不能随身带着一个翻译吧?

    "纨绔啊?"那军官仔细回忆了下,确实感觉昨日见到的商人与众不同,"或许真是不谙世事的纨绔,否则也不会那番古怪。"

    另一边,李先仁几人也准备出发了。

    "南宋官话我们都不会,这样在沟通上肯定麻烦的佷,他会南宋应天府的方言吗?"李先仁皱眉看向几人,王大壮被户部左侍郎替代,朱由检看上去也不像是会商丘方言的人。

    可此话刚出,朱由检却又莫名的问道:"谁说南宋应天府是官话了?"

    李先仁愣了下。

    "南宋应天府早在绍兴二年就丢了,而我们如今大概率是在南宋后期,这个时候的南宋都城应该是...南宋临安府。"

    由于**也有相应的地名可是地区不同的缘故,朱由检在说的时候特意加上了南宋二字。

    临安?

    边上的朱智明赶忙过来,在李先仁耳边解释道:"就是现代的杭州。"

    杭州也当过都城?

    李先仁有点蒙逼,他当时只是随意瞟了眼百度百科,看到什么应天府是南宋首都就记下来了,后来又查了下,发现宋朝与**的应天府不是一个地区。

    "所以说,有人会宋朝临安话吗?"他脸上也不尴尬,又问了一句。

    朱智明精通北京话与南京话,朱由检也同样,毕竟南京在明末还是陪都,而那个户部左侍郎却点点头,说道:"臣会,若是南宋时期的临安话语当今无太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