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五百零三章 相面算命

    巫江鹤却仍是大咧咧的笑着说没事,反倒催着让做饭,说为了和巴兴德赶过来,连早饭都没吃,刚才又跳了半天,早就累得肚子乱叫了。

    趁着倩雯去做饭的功夫,我好奇的向他问道,他刚才在楼上跳得那怪舞是怎么回事?还有怎么念得咒语我竟连一个字也听不懂?

    巫江鹤解释道,祝由术的术法是由符咒体三类组成的,所谓的符,就是我们之前见他为了治愈被鬼气侵伤的手掌时所烧的灵符。这一点我倒理解,毕竟我在道观里没少接触灵符,虽然画符的手法不太一样,但大同小异,殊途同归。

    咒,即是他所念的那种咒语,此咒语乃是一种上古时期的少数民族语言,因为那个时期文字并没有普及推广,所以全凭祝由术的师徒之间口口相传。

    以至于到了他这一代,甚至从他太师祖那一代开始,对于符咒里那些咒字,都是只知其音,不识其义了,只能硬记音节,依样画葫芦。

    同时因为流传的年代实在是太久了,据说原本祝由术里的各类符咒少说也有数千条,可到了现在巫江鹤这种级别的祝由术大师,所能背诵的也不过才数百条而已,据说这已经是当今祝由术的全部咒语了。

    我做为道门中人,我们也存在一些没有文字记述,仅凭口传的符咒,所以自然知道这种口口相传的咒语,虽然学习的门槛较低,是个能听声会说话的人都会学,但也存在不少的弊端。

    首先是念咒之人压根不知道自己在念什么,若是一时犯了急,还得想半天,甚至要试上好几条去蒙着看管不管用。

    其次是各地的方言俚语实在是太多了,没有文字的辅正,可能口传咒语之时,师父一个字没念准或是夹杂些方言,这咒语要么就失去了作用,要么便作用大变,反而误事。

    最后若是哪位前辈高人万一不幸罹难,那他所掌握的咒语,便基本上可以成为绝迹了。

    而至于术,实际上应该是傩舞的一种,甚至可以说是傩舞最初的雏形。傩舞之风,在周代颇盛,大傩是在腊月前驱逐疫鬼的一种巫术活动,用以驱除疫鬼,故名打傩,或驱傩。同样的,受时代所限,祝由术的傩舞也没有任何文字或图形留下,只能靠师父亲自演练,徒弟在一旁照形学习。

    至此我方才知道,难怪祝由术到了现在,会难以为继。一是因为它产生的年代实在太久远了,类目繁杂,却没有随着时代而发展革新,从而在历史的潮流中渐渐隐去;二来嘛,自然是那近乎苛刻、又极近脆弱的传承方式,也限制了它的发展。

    所以像巫江鹤这样的祝由术大师,真是少之又少,若非他是十巫之一巫罗的传人,恐怕他也没有机会和环境学习祝由术。当然,他为了学习祝由术,肯定也是下了不少的功夫。

    我不由得佩服起巫江鹤了,但是他却再次恢复了之前的谦然之态,甚至还开着玩笑和我抱怨说,要不是他小时候不懂事,被家里连忽悠带逼的学下来,他宁可做个凡人,也不要劳心劳神的学这什么破祝由术。还说一想到自己到时为了传承下去,还得手把手的交徒弟跳傩舞,就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他这番话,引得我们是哈哈大笑,万没想到他竟是如此风趣的一个人,和我想象中那些范头实足的大师实在是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