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零八章 殃及池鱼

      施瓦奇和雨果两个人都接受了约纳斯的邀约,雨果成为了首席经济学家,而施瓦奇只挂了一个战略顾问的头衔。

  他最多只会帮约纳斯设计一套符合霍夫曼投行发展的路线和管理框架,不会参与具体的经营。

  但是雨果不同,他除了参与一些投资项目,还要时刻纠正霍夫曼投行的发展偏差。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施瓦奇的工作负担就轻。

  现在的霍夫曼投行虽然管理的资金超过二十亿,但是从架构上来说,还只是一家小型投行。

  这样的一家小型公司,想要发展成为一个财团,可不是收购几家公司就能成型的。

  从架构上来说,财团必须具有几个主体,首先是为核心的金融主体,这也是霍夫曼投行目前唯一具备的。

  然后约纳斯选择了汽车行业为工业主体。

  那么收购什么样的公司,如何将遍布世界各地的各家汽车公司,汽配公司融合在一起,才是最难的。

  管理不好,这些公司不仅融合不到一起,反而会成为负担。

  然后,生产汽车需要钢铁,是否要有自己的炼钢厂,是否要有自己的冶炼厂?材料工艺是否要掌握一部分先进技术和专利!

  然后,如何串联这些公司,是否要建立严密的管理体系?

  还有就是这些公司之间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物流企业,建立自己的运输体系。

  最后,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还需要建立自己的销售公司等等。

  可以这么说,每一步都非常复杂,非常需要考验管理能力。

  将这些不同的公司整合在一起,没有一定的宏观视野,同时具有超强的管理思维,根本不可能建立起来。

  如果只是收购几家公司就能形成财团,恐怕全世界到处都是财团了。

  但是一直到后世,能够被称之为财团的,依旧只是那几十家而已。

  虽然说没有施瓦奇,凭借约纳斯的先知,也能在形成自己的竞争力之后逐渐发展壮大,但是中间的损耗难以计数,可以说事倍功半。

  但是,有了施瓦奇这样的大佬帮忙设计完整的路线,并且根据现实遇到的问题时刻调整方案,解决问题,那么就是事半功倍。

  后世的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看似繁花似锦,规模越来越大。

  但是那些企业只不过是越来越臃肿,抵抗风险的能力并没有增强。

  好比曾经当过首富的王总,他的企业在二十年的过程中,资产达到数千亿。

  但是前一年还繁花似锦,第二年就烈火烹油,一年财富损失数百亿。

  那位李家的城,靠做地产发了大财,后来涉足港口,石油,电力,零售。

  但是他也只是把自己的产业碎片化,变成某个行业的的一环,从来没有掌控过一个行业的上中下游。

  这样的公司,再大都算不上财团。

  施瓦奇要给约纳斯设计完全适合霍夫曼投行发展的战略规划,这可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

  雨果和施瓦奇不同,施瓦奇是宏观经济学家,而他是金融投资理论专家。

  在这个投行里面,他需要参与具体的投资事务,甚至包括经济政策制定。

  他和沃尔夫两个人不是一个类型,但是沃尔夫毕业于苏黎世大学,他如今在苏黎世大学任教,两个人算是同一阵营。

  相反,他虽然跟罗杰斯两个人都是牛津大学毕业,却因为两人的师从,成为了不能缓和的对手。

  他和雅尼克师从经济学家米德,米德有一个学术对手卡尔波普,而索罗斯和罗杰斯就是波普的信徒。

  波普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创立了西方科学哲学最重要的学派――批判理性主义,是无数欧洲青年的偶像。

  米德被视为西方国际经济宏观理论和国际经济政策领域的开拓者,倡导的是政府管制经济。

  但是波普从哲学角度认为政府不该过多参与经济干预,倡导开放社会。

  两人因为学术观点的不同,加上媒体和社会的推波助澜,两个人成为了鲜明的对手。

  作为米德的学生,自然对波普的学生没有好感,何况罗杰斯还是一个离经叛道之人。

  为霍夫曼投行工作以来,他暂时没有发表自己的态度,而是在潜心研究霍夫曼投行的投资策略和方向,准备为霍夫曼投行制定最合适的投资架构。

  他是准备用事实说话,来跟罗杰斯打擂台。

  不过,罗杰斯这段时间一直在奥地利,两个人还没有交手的机会。

  约纳斯认为这种碰撞对霍夫曼投行是有利的,只要不把这种学术之争变成人身攻击,能让他更好地管控这家投行。

  何况,他们上面还有一个施瓦奇大神坐镇,约纳斯也不怕他们的斗争会影响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