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百五十九章 首战必胜

    抗战大刀造型经典,整体质感古朴豪迈。刀身厚实,重心良好,利用惯性可轻易做出势大力沉的劈砍。朴素的元宝型护手,手柄缠皮,防止因汗湿或染血而打滑,握感一流。亦可用于悬挂红布,以壮气势。此刀,十九路军有很多,可以一部分。

    十九路军的大刀定制:全长900mm左右,刀刃长595mm,最厚处5~6mm,刀柄长为215mm刀环直径约76mm。

    李卫东道:“诸位有我的老部下,也有我的学长们,但是现在大战在即,不是排资论辈的时候,我希望大家精诚合作,完成我们佩剑旅的第一次战斗任务!”

    众人军官齐声道:“请旅座放心!”

    李卫东道:“会议就开到这里,大刀由参谋长去军部。散会!”

    正当十九路军上下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战争的准备工作,日军也不断的增兵上海,到一九三二年一月中旬,驻守租界的日本海军陆战队达到五千余人,军舰三十余艘,至此日军已经初步完成了军事部署。

    自进驻上海以后就密切关注着局势发展的十九路军总部根据从各方面搜集的情报判断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于是于1月23日,在龙华警备司令部召开了全军营以上军官紧急会议,决定死守上海,并于下午七时发出密令:

    佩剑旅负责京沪铁道以北至吴淞、宝山之线的防守任务,第155旅负责防守京沪铁道线以南至虹桥、漕河泾一线;

    吴淞要塞司令率原有部队固守该要塞,并与附近要塞守军相互支持;

    铁道炮队及北站宪兵营归78师第6团指挥;

    丹阳60师之黄茂权团于二十四日开至南翔附近待命,第60师、第61师为总预备队,原地待命;各区警察及保安团受各该地军队高级指挥官指挥;总指挥部、军部移驻真如,警备司令部暂驻龙华。

    接到命令后李卫东马上作好了相应的兵力部署:

    一团负责防守虬江路、宝山路一线,二团,负责防守横浜路、天通庵路、青云路一线,三团为预备队,于湖州会馆附近集结待命,同时策应一团。

    带领部队抵达前线以后,李卫东根据前期的地形侦察判断,日军进攻的重点肯定是路面开阔的宝山路,所以命令一团一营和机枪营防守,二营防守虬江路,三营作为预备队,前线阵地,交由云小手统一指挥。

    为了便于指挥,李卫东把指挥部设在宝山路上一座四层楼房的三楼,这里视野开阔,连千米外日军阵地上的哨兵的身影都清晰可见。

    部队分派完毕后,连排长们指挥士兵们用沙包在街道上迅速堆起三道街垒,街垒之间相隔200米,每条街垒的前方50米再架上由铁丝和栅栏组成的路障,以便尽量降低敌人冲锋的速度。等阵地都布置好了,李卫东又亲自检查了一遍,重点放在狙击点的位置和火力的配置。

    看过之后孙李卫东除了把布置在第一道街垒的重机枪后撤到第二道之外,没有做任何改动,因为阵地的构筑都很老到。

    1月26日,军需处把急需的武器弹药分发到各部,同时额外给每个连增加了两个掷弹筒。

    26日晚十九路军的阵地基本布置完毕,而日军则早已准备就绪,当天晚上,敌我双方的阵地都是一片的宁静,大家都在利用这最后的时间充分休息一下,为来日的恶战积蓄体力。

    一月二十八日23时30分,决心开战的日本军队已经不再顾忌外交礼仪,日本第一遣外舰队司令官盐泽幸一干脆自己走到前台,向华夏ZF发出了新的最后通牒:“目下上海租界内外人心动摇,形势不稳,时刻恶化,工部局已经宣布了损失,而各国.军队亦已严密戒备。帝国海军鉴于多数邦人住居闸北一带,为维持治安计,欲以兵力配备该处,以负保安之责。本司令希望华夏方面应将闸北方面所有华夏军队及其敌对设施从速撤退。”

    通牒只是做做样子,这也是日本人惯常用的手段。通牒之后不到5分钟,七支日本侵略军在坦克掩护下沿四川北路西侧的每一条支路:靶子路、虬江路、宝山路、横浜路、天通庵路、青云路各路口发起全线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