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百六十九章 工业区

    李卫东对雅可布·歇夫进行了一顿口才表演,雅可布·歇夫不时的对不讲信用的日本人破口大骂,最后,李卫东又抛出橄榄枝,以十五年之内,帮助犹太人复国为筹码,加以利诱。

    雅可布·歇夫笑道:“李将军,你只不过是一个地方执政,怎么能帮助我们复国?”

    李卫东道:“你别忘记,我手中有精锐的部队,我连小鬼子都能打过,在华夏,谁是我的对手?”

    雅可布·歇夫思索一会儿道:“你敢和我签订条约,并以这海南做抵押吗?”

    李卫东道:“可以!”

    就这样,李卫东和雅可布·歇夫签订了一分合约,合约主要内容,十五年内,李卫东帮助犹太人复国,若是完不成,海南将作为犹太人复国的土地。

    雅可布·歇夫有自己的想法,李卫东叫他协助李卫东,从世界各地,移民犹太人来海南发展,雅可布·歇夫深信,十五年内,会有几百万犹太人从世界各地赶来,那时候,如果李卫东不实现自己的承诺,那么,他在振臂一呼,几百万犹太人,可以瞬间占领海南。

    就这样,两个人达成了合作意向,雅可布·歇夫回到集中营后,对所有犹太人展开了演说。

    最后,犹太人集体通过,留在海南安家立业,雅可布·歇夫有找出懂技术的犹太工人,交给李卫东,送进了东珍岛,而雅可布·歇夫自己,则带着自己的属下,去世界各地,帮助李卫东游说犹太人去了。

    至于未上东珍岛的其他犹太人,则在三亚,选择合适自己的项目,进行发展。

    李卫东的经济特区,就这样,开始运转了起来。

    军事上,李卫东命令,杜聿明,按《卫东*典》对部队进行系统训练。民政上,李卫东任命艾东珍就任三亚市市长,负责主抓民政。

    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李卫东在陈策原有教育的基础上,率先在海南,实行五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小学,两年初中)并颁布政令,十六岁以下青少年,必须去学校接受教育。

    犹太人逐渐适应了在海南的生活,海南的各项建设,生机勃勃。

    这个时代,老百姓大多都没有文化,孩子能读书写字就是一种奢望,能写自己的姓名或读出报纸上的新闻,能算术会加减乘除就已经是属于高学历的人才了。

    所以,李卫东给出的教育大纲,并没有向后世那样刻意甚至变态地让孩子们加学各种东西,孩子们并没有太多的学习压力,学习之间,李卫东并没有忘记,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

    李卫东,抓完教育系统之后,又主抓了民生系统,要把三亚建立城经济特区,那么最基础的民用设施必须齐全,比如电站。

    三亚的水利资源丰富,所以,李卫东选择了水电站。

    水电站的规模不大,而且还有灌溉农田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给工业系统提供电力保障,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农业发展。

    水电站那边正在紧张建设,在犹太人的帮助下,李卫东针对百姓,又开设了两所职业培训学校,主要培训钳工等职业工人。

    第一个开设的是专门的技术学校,优先招收有一定基础的各手工业学徒。

    第二个学校招收16~22岁的年轻人,身体强壮手脚利落头脑灵活的优先录取。

    随后,华夏人和犹太人,又在三亚,建立起各种工厂,比如,卷烟厂,火柴厂,面粉厂等。设备,都是李卫东从东北等地收刮而来的设备,有的原本就是犹太人的设备,被李卫东粉刷一新之后,又打包卖给了那些犹太人,至于华夏商人这边,李卫东多数,是采用华夏商行,控股或是入股的方式。

    为了给船厂,和兵工厂提供各种钢材,李卫东又以在苏家屯掠夺来的炼钢设备为基础,以华夏商行的资金,在海南建立了钢铁总公司。

    海南铁矿,包括石碌铁矿和田独铁矿,属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赤铁矿类,规模较大,原矿品位较高的铁矿石生产基地。田独铁矿位于三亚市田独黄泥岭西北山麓,总储量为500万吨。

    石碌铁矿位于海南省昌江县石碌镇境内,是我国大型露天矿之一。“石碌”一名的起源,据考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在此大山地表发现了绿色铜矿石,呈孔雀石类型,故名“石绿岭”后改称“石碌岭”,因石碌铁矿地处境内,故名。

    石碌铁矿储量约占全国富铁矿储量的71%,品位居全国第一。它不仅有丰富的铁、钴、铜资源,而且还有镍、硫、银、金等多种矿产资源。做为我国著名的大型富铁矿床,石碌铁矿累计探明总储量4.66亿吨,含铁平均品位48.81%;另有一个大型富钴矿床,累计探明钴金属量1.3万吨;同时探明具有中等规模富铜矿床,探明铜金属量7.5万吨等。被誉为“亚洲第一富铁矿”。

    至于炼钢工人,李卫东以犹太人为基础,并配以全国各地赶来的工人为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