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百八十九章 造舰计划

    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埃莉诺·罗斯福第一次见到蒋夫人,立即被蒋夫人身上的气质所折服,她想不到,远在东方遥远的国度,会有这样一位出色的第一夫人。

    同是第一夫人,在气场上,蒋夫人此时,完全的把埃莉诺给比了下去。

    埃莉诺道:“尊贵的客人,我代表美国人民欢迎您的到来,祝愿您在美国的旅行,愉快。”

    蒋夫人以西方的礼节,和埃莉诺拥抱,然后对她说道:“谢谢您的迎接,我深信,我们之间的友谊,会地久天长。”

    蒋夫人为埃莉诺一一介绍考察团的成员,当她与李卫东握手的时候,惊叹在最近一年内,惊动世界的热血将军,竟然是如此的年轻。

    渔人码头广场,设置了演讲台,为了满足旧金山华侨的心愿,蒋夫人登台,发表了简短的演说。

    蒋夫人道:“亲爱的同胞们,虽然你们与祖国之间,隔着太平洋,但是,因为血脉,我们的心是想通的,我的助手,李卫东将军,知道你们在美国,吃不饱,穿不暖,这次来,他给你们带来了几船你们急需的粮食,将交给龙腾公司,负责给你们免费发放。”

    蒋夫人的话音刚落,全场的华人立即热烈的欢呼了起来,有的甚至激动的热泪盈眶,这几年的经济危机,有许多华人饿死他乡,远在大洋彼岸的祖国,并没有忘记他们,送来了他们急需的粮食。

    其实,关于粮食的演说词,李卫东的意思是,以华夏ZF或是蒋夫人个人的名义,向华人捐赠,不过,蒋夫人并没有听他的,蒋夫人不想贪墨李卫东的功绩,她清楚,李卫东是一个潜力股,他的未来,有可能比蒋光头还要辉煌,在东方公主号上,她就暗下决心,以自己的力量,尽可能的多帮助李卫东。

    蒋夫人在台山,讲了很多,字字句句,都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埃莉诺也非常惊讶,蒋夫人出色的口才,蒋夫人完美的演讲,极具震撼力。

    陆萍和海伦,从李卫东下船之后,就一直陪伴在李卫东的身边,快一年没见面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思念,都以热泪表达了出来,若不是因为场合关系,海伦和陆萍,恨不得当众,咬一口李卫东。

    欢迎宴会,在渔人码头一家华人餐馆里举行。渔人码头附近沿海盛产鲜美的螃蟹、虾、鲍鱼、枪乌贼、海胆、鲑鱼、鲭鱼和鳕鱼等海产,现在正是品尝海鲜的好季节。

    这个时候在渔人码头,可以吃到上好的丹金尼斯大海蟹。海鲜烹饪的方法很简单,红烧、椒盐这些会损害海鲜原味的做法都被白灼取代。没有了调味料的掩盖,海鲜的新鲜程度、肥嫩程度以及烹饪时的火候被体现得淋漓尽致,鲜美的程度难以言表。

    宴会结束之后,埃莉诺和陆萍,就陪着蒋夫人与李卫东,去参观龙腾工业区。

    李卫东很满意陆萍在美国的努力,龙腾工业区的建设,大大的超过了李卫东的详细。

    参观结束,华夏一方,以蒋夫人为首,李卫东和宋子文为辅,美国一方,以埃莉诺为首,陆萍和加州州长为辅,进行了商业谈判。

    商业谈判的内容,主要以船舶为主。

    龙腾工业区建在美国的目的,主要是为华夏建设海军,尤其是航空母舰。

    在航母诞生初期,国民D海军将领陈绍宽也曾提出过一项建造航母的计划,但由于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原因,他的航母梦是不可能实现的。

    自从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以后,这种新型的作战利器频繁穿行于战争硝烟中。

    20世纪初,一些对战争富有想象力的军人提出了让飞机跟随舰艇赴远洋作战的大胆设想。

    1909年,法国著名发明家克雷曼·阿德第一次向世界描述了飞机与军舰结合的美好景象。他在《军事飞行》一书中,提出了航空母舰的新概念以及建造航空母舰的初步设想。在以后几年中,各国海军争先恐后,进行着大胆的尝试。

    终于在1912年,英国海军将一艘老式巡洋舰“竞技神”号改装成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向航空母舰的建造迈出了第一步。这艘军舰尽管不能让飞机直接起降,但它可以携带水上飞机执行远程作战任务。

    华夏海军自甲午战争以后,与列强拉开了很大距离。饱受海上战争之苦的华夏人不甘心这样的结局,意识到必须追赶列强,建设一支现代化海军才能拒敌于国门之外。

    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洋ZF海军部派出两名年轻的军官陈绍宽和郑礼庆赴欧洲观战,目的是从现代战争中汲取经验教训。

    1916年12月,两人踏上了前往欧洲的征程。他们先到英国、法国、意大利考察海军,然后登上英国皇家海军的舰艇亲临战场,体验欧洲海战场上异样的火药味。

    当时,英国完成了“竞技神”号的改装以后,又将“恩加丹”号、“女皇”号、“坎帕尼亚”号、“勇敢”号、“光辉”号、“暴怒”号等大型舰艇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