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四百零五章 榆关事变

    榆关事变的发生过程,发现它与九一八事变类似,都是激进的中下级军官发动并迫使高层同意扩大的军事行动。

    落合甚九郎少佐受天津驻屯军司令官中村孝太郎中将之密令,争取何柱国将军投靠日本建立中立区,所以对山海关守军比较客气。结果山海关守备队中尉儿玉利雄等人不知原委,将落合甚九郎少佐*迫何柱国的一些手段看作是行动的暗示,且又以为落合优柔寡断,便于1月1日夜擅自行动从而引发了中日两军的冲突。

    “榆关事件”之所以爆发成两军的大规模战斗,与日本军人的自大和护犊情深密不可分。日本军人一向把军人的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所以一旦战败就会切腹自杀。对于与外国.军队作战,一旦军队吃亏或者战败,那日军的任何其他部队是绝不会袖手旁观的。

    不管是否违反军令、军规,都会出手相助一拼到底的。因此,当山海关守备队与华夏守军交战中吃了亏,并请求天津驻屯军和关东军援助时,关东军就毫不犹豫地发兵相助,而先不去管该不该出兵,出兵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一切都等战斗打完了再说。

    而日本ZF就像是养了一群不听话的孩子的家长,不听话的孩子无论在外面惹了多大的祸,先把责任推给别人,然后再关起门来论是非,结果往往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就如“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者中,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这等人擅自兴兵制造如此重大的事件,不但不给予严厉制裁反而分别晋升为升陆军大佐和陆军少将,可以想象,对日本军人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日军占领山海关后,老蒋紧急向日本ZF提出严正抗议,要求日方立即撤军并赔偿损失。

    同时,给柏林的李卫东发电报,叫他立即回国,并命令杜聿明率领佩剑旅,奔赴北平。

    为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国民ZF还先后致电国际联盟及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荷兰七国ZF说明事件真相。

    日本ZF此时在国联正受到来自各方要求其从东北占领地撤兵的压力,外交上极为被动。万没料到关东军和天津驻屯军还嫌麻烦不够大,继续添乱。无可奈何之下只得胡搅蛮缠推卸责任,声称是中方驻军主动挑衅,并坚持其行为符合辛丑条约之规定。

    在日本内部,外务省大臣则训令“此时的山海关事件,最为重要的在于谋求地方解决,我方应严禁出现可能以此为契机将战局发展至平津地区之行动”。

    日本内阁也同意“事件不扩大”和“地方解决”的策略。迫于ZF的压力,军部命令关东军把正向五里台、石河进犯的部队回撤。

    1月8日,除第5联队第1大队及山海关守备队留守山海关外,其他部队悉数撤回锦州、绥中原出发地区。山海关的战事看似就这样平息了,但是从日方的角度,他们终于将华夏军队逐出了具有地理象征意义的榆关。终于在长城线以内的北宁铁路上获得了一个有力的据点,为日军日后继续蚕食华北撞开了大门。

    而对于华夏来说,山海关是东北进出关内的咽喉要道,也是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大后方,从战略角度又可以与长城防御连成一体,相互支撑。它的丢失使对日军的防御限于极其被动的局面。从山海关的丢失表明东北的危机正如可怕的瘟疫一样向华北蔓延,日本人对华夏领土强取豪夺的野心已不仅仅是一隅之地,华北危机不再遥远,民族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了。

    山海关陷落,举国震惊,民众哗然。全国各地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加评论,抗议日军的侵略行径,谴责南京国民ZF的不抵抗政策。

    1月7日,中GZY通过《ZY关于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的决议》,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炮轰和占领山海关,开始了帝国义残杀华夏民众及瓜分华夏的新阶段,”

    “日本帝国主义的大规模进攻华北,国民D的继续不抵抗的政策及其民族武断家传的破产,将促进全国工农劳苦群众反日反帝斗争的更加高涨。在这方面D的正确领导将是决定这个高涨的程度和速度的主要因素。”

    同日,退入苏联境内的东北抗日名将马占山、苏炳文、张殿九、谢珂等通电国民ZF,希望ZY“幡然定计,拼命争存,一切军政计划悉以抗日救国为目标”,并要求ZF援助归国,统军杀敌。

    正在江西布置对ZYH军进行第五次“WJ”的蒋光头,面对国内千头万绪的复杂形势,又在心里细细地盘算起来。四次JG的失败,使他深感震惊。如此优势的国.军屡战而无法得胜,这不能不使他对中.共和H军另眼相看,也更使他意识到如果不乘中.共H军羽翼未丰之际彻底根除,那么将来他的大业必定亡于中.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