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四百零八章 少帅被阴

    张少帅的辞职电,其实只是想要点面子,做做形式,在失败之时转移一下舆论压力,心中根本就没有下台的想法。

    十三天就丢了热河,这样的战绩,和李卫东和马占山相比,相差太悬殊。

    张少帅心不甘,更不愿就此罢手。

    他要亲率东北军反攻热河。为整肃军纪以振士气,他对甚至连一个日本人也没看到就丢弃热河的汤玉霖下达了通缉令。

    随后,张少帅在顺承王府召见了独立第16师中校参谋吕正*。

    这次热河之战,该部是东北军中,维一一支取得小胜的部队。

    这使张少帅在黑暗中看到些希望。

    想到眼前整个抗战的形势,想到蒋光头信誓旦旦对他抗日的许诺,他甚至觉得全国抗日的一天已经来临,这时国耻私仇不报还待何时!悲观、痛苦一扫而光。他要重整旗鼓,甩开膀子与日军大干一番,所以他压根就没把辞职一事放在心上。

    张少帅在政治上毕竟还显得稚嫩一些。就在他期待着蒋光头增援他反击之时,他压根就没想到,蒋光头此时已在算计着这个全国唯一能与他在军事力量上相抗衡的年轻少帅了。

    其实蒋光头早已看出日军攻占热河,进击华北已无可避免,但他绝不愿以ZY军主力北上抗日,使他心中的“JG”大业毁于一旦。于是,他把眼光投向了在华北掌握着几十万军队的张少帅。

    1933年初,张少帅收到了蒋由江西发来的电报,电报说:“倭寇北犯侵热,其期不远。此间自中回京后,已积极筹备增援,期共存亡,并已密备6个师,随时可运输北援,粮草弹药,中到沪备办。甚望吾兄照预定计划,火速布置,勿稍犹豫。今日之事,惟有决战可以挽救民心,虽败犹可图存,否则必为民族千古之罪人。请兄急起,如何盼复。”

    张少帅读罢电文,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沉醉在兴奋中的张少帅这时还没有完全看透蒋光头,不可能洞察到蒋的险恶用心,只是急不可耐地要与日本人决个高下。而蒋光头此时已开始为这位少帅准备后事了,他知道以张少帅现有的东北军与日军决战,则必败无疑。败了,就只有牺牲张少帅去和局。

    为了防止火烧到他身上,他口头上答应调给张少帅6个师,可那都是没影的事。这样做一则蒙了张少帅,二来向全国民众也算有个交待,三则借口ZY军抗日,诱两广军队北上江西“JG”,真是一箭三雕。

    1932年他以第5军增援淞沪战场就尝到甜头,所以这次也很自然就想到这一招。两广的陈济棠、李宗仁可不是省油的灯,与蒋打交道10多年了,深知他言而无信,惯于挑弄别人互相厮杀,而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所以很快就识破了他的这个汴庄刺虎的把戏,拒不派兵北上。

    而年轻气盛又极重义气的张少帅,则对伸向他的这只魔爪浑然不知,甚至误以为蒋光头要立即全国动员进行抗日了。

    但他的这种希望很快就化成了泡影。2月21日,日军开始大军进入热河,可张少帅派往南京请领抗日“饷械”的特使荆有言空手回到北平。蒋答应的6个师ZY军更是连影也没见到,就连杜聿明的佩剑旅,也停驻在石家庄。

    直到3月6日,承德失守后,关麟征的第25师才抵密云。7日,黄杰的第2师抵通县,而第83师按计划还要晚半个月才能到,蒋本来答应的最低限度6个师还被打了对折。

    3月6日,蒋光头由南昌飞抵武汉,随即转火车北上石家庄,宋子文和李卫东随同前往。

    何应钦、黄绍、阎锡山的代表徐永昌等赶赴车站迎候。

    专车一到,何应钦、黄绍,徐永昌等人便上了蒋的专列,商谈如何取代张少帅的事宜。

    8日夜12时,张少帅轻车简从,仅率其私人顾问端纳,东北政界要员王卓然、汤国栋几人,在西便门登上了南下保定的专列。这时,他开始认真思索身边的一些事了。近日来,焦躁、愤怒的他满脑子都是日本人和那支不中用的部队,以至他一直没能好好想想他的今后。

    所以,很快便想通了,蒋光头要牺牲他,以平全国舆论的各种关节。

    9日凌晨5时,车到保定。站内空空荡荡,根本就没有蒋光头车的影子。张少帅急步走进站长室,要了石家庄的电话。接电话的是宋子文,见张少帅亲自打来电话,忙不迭地安慰了几句,接着说道:“蒋先生公务繁忙,叫我和李卫东将军先去见你。”

    张少帅扔下电话,呆立无言。

    上午10时,宋子文专列进了保定站。张少帅心情焦虑地上了宋子文的专列。

    车外,端纳、王卓然等人心情不安地等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