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生活

    1934年,七月,蒋夫人穿着一身运动装,在周瑾和李卫东的搀扶下,攀登庐山大汉阳峰。

    蒋夫人停下脚步道:“庐山真美啊!”

    李卫东小声的在她耳边低声道:“在美,也美不过夫人!”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

    江西庐山是华夏文明的发扬地之一。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代表古代高科技建筑的观音桥,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华夏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之一。

    传说在周武王时候,有一位方辅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骑着白色驴子,入山炼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庐。人们把这座“人去庐存”的山,称为庐山。“成仙”的先生名辅,所以又称为辅山。但是老子与武王并不同时,这只是神话故事。

    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胜古迹遍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

    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云雾;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马尾瀑。

    此时的庐山,更是迎来了此时主持华夏军政两界的各位大佬们。

    蒋光头要在这里召开,提倡新生活运动的会议。

    美国在实行罗斯福的新政,德国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大搞复兴,东方古老的华夏也在觉醒。

    在这之前,大家对蒋光头的印象都是一介武夫。事实上,蒋在习武之前文化课程也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国学比较出色。

    蒋是由母亲王采玉抚养成人的。因此,蒋在成长期间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就,可以说完全是靠个人的努力和拼搏所获得的。正因如此才形成了蒋性格中的刚愎自用、坚忍不拔和唯我独尊。不过也可以看出,蒋并不是无头无脑的武夫,而是一个有一定文化的现代军人。

    蒋所倡导的这项运动,实际上真正的首倡者是他的夫人,接受过西方教育的蒋夫人。

    这项运动的理论依据则是孙先生在提出的,恢复华夏民族地位的方法之一乃系恢复固有的道德。华夏人在接受新文化的同时,万不能将旧文化中的精华视为糟粕一并放弃,而必须予以保存且发扬光大。

    “礼义廉耻”是新生活运动的中心思想。蒋要民众把“礼义廉耻”结合到日常的“食衣住行”各方面。不仅是表面的市容清洁、谨守秩序,而是“要改革社会,要复兴一个国家和民族”。

    蒋光头理想化地希望新生活运动能使人民改头换面,具备“国民道德”和“国民知识”,从根本上革除陋习。在提倡“礼义廉耻”的基础上,具体实行“三化”即“生活艺术化、生活生产化、生活军事化”。

    1934年7月,“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于庐山正式成立,统领全国各地新生活运动之工作。

    蒋光头任总会长,江西省ZFZX熊式辉为主任干事,设调查、设计、推行三个部门。

    所谓“艺术化”,就是以“艺术”为“全体民众生活之准绳”,告别“非人生活”,力行“持躬待人”并以传统之提倡“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榜样,以艺术陶养国民,以达“整齐完善,利用厚生之宏效”。

    所谓“生产化”,则旨在“勤以开源,俭以节流,知奢侈不逊之非礼,不劳而获之可耻”,从而“救华夏之贫困,弭华夏之乱源”。

    而“军事化”在《新生活纲要》中列于最末,但却是“新生活”的核心所在。

    同时,蒋夫人任妇女新生活指导委员会指导长,李卫东任军队新生活指导委员会指导长。

    江西省ZX熊式辉在庐山买下了一栋相当豪华、漂亮的别墅,好生喜欢。会议期间,他特请蒋光头夫妇、李卫东夫妇,汪精卫、何应钦、李济深、张静江、黄绍竑等D国要人来别墅做客。

    来到别墅大门,蒋夫人抬头仰望巍峨壮观的别墅,不禁点头称赞:“不错,不错,够气派,不愧是江西省ZX的官邸。”

    顾竹筠(熊式辉夫人)急忙说道:“这里在气派,也赶不上姐姐的美庐。”

    顾竹筠所说的美庐,是蒋夫人在庐山的一栋别墅。

    每年的酷暑时分,长江沿岸火气难挡,中游的武汉与下游的南京简直就象两个巨型的蒸笼。以前如此,以后也不会改变。那是大自然的伟力。每年七八月间,不论工厂里的工人,商店里的店员,还是ZF机关的官员,都在炎热中昏昏欲睡。

    好在两座火炉之间,还有座美丽凉爽的庐山,更奇特的是,这山上还有个繁华的牯岭小镇。每年的盛夏,富商、政要和外国人或者成群结队,或者独身前来,取道九江或者南昌,来到山上消夏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