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五百章 一触即发

    马德旺的特战旅,尤其是特战一大队,这几年漂泊在海外,按照李卫东给予的图纸,一面在丛林和海上练兵,一面打捞那些深埋在地下或是深海的宝藏。

    特战一大队,此时已经能够适应各种气候,各种地形,各种条件,各种任务的作战。

    打捞上来的宝藏,也被轮船一艘艘的运到了三亚。

    然而,当他们准备前往欧洲继续训练兼打捞的时候,李卫东的一封电报,把他们调回了国内。

    回到国内后,马德旺及时的了解了国内的抗战局势,也知道最高统帅部在积极准备着淞沪战役。

    可是,训练了六年多的,装备已经武装到牙齿的特战一大队,并没有被李卫东安排在上海,而是进驻杭州湾金山卫附近。

    任务,竟然是挖地道。

    马德旺有些不解,对第一大队大队长,那个盗墓出身的王友牢骚道:“老王,你在国外挖地道,那都是挖金银财宝,长官叫咱们到这里挖地道,难道这里有哪朝哪代皇帝的坟墓吗?”

    王友放下图纸道:“旅座,咱们长官,从来都没失算过,你别不服气,不叫咱们去上海,估计大有用处。”

    马德旺道:“小鬼子的陆战队都在上海,咱们是华夏最精锐的部队,就那点小鬼子,咱们特战队,一个夜袭就都给他包圆了,叫咱们挖地道,不是大材小用吗?”

    王友道:“不是那么简单啊,知道谁回来了吗,刘海涛。”

    马德旺道:“他不是在海南和那些犹太科学家搞科研去了吗,他回来干什么?”

    王友道:“在搞一次人间炼狱呗。”

    马德旺一拍脑门道:“哎呀,我懂了,估计咱们这里是未来决战的战场!”

    王友道:“不是估计,肯定是。”

    正在这时,指挥部的电话响了。

    马德旺拿起电话喊道:“喂,你是谁?”

    电话里骂道:“TMD,吃了几年洋面包,脾气大了是吧?”

    马德旺立即立正道:“李长官!”

    李卫东道:“我说你马德旺的脑袋是喘气的啊,穿着军装挖地道,你怕全世界不知道怎么地?”

    马德旺道:“长官,我们这里是不是将来的主战场?”

    李卫东道:“你先把地道给我挖好了,记住隐蔽,不要嫌费事,不要穿军装,最好做到一个蚊子都看不见!”

    1937年7月,当卢沟桥事变震动全世界,吸引住所有关注中、日战事的中外军政要人的目光时,蒋光头却已早早地把目光移出北华夏,移向京城南京的东大门,上海。

    30年代的上海,是日本海军的海外权益集中地。日本海军对上海的关注,犹如关东军盯住华夏东北及华北不放一般。

    6年前,当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海军曾在上海动过刀兵,结果海军大丢其丑。

    在日本海军省的眼里,上海犹如自己的私有财产,决不容许陆军插足。

    对上海的这种形势自然再清楚不过了。

    7月底,当华北的枪炮声一浪高过一浪时,蒋光头虽忙于应付华北,但也没忘了南京的后院。他秘密派遣先前上海抗日的功臣、“铁血战将”李卫东与“和平将军”张治中赴沪备战。

    蒋光头在上海起家,多年来又一直靠京沪财阀支撑,对公对私他都极看重这块堆满财富的黄金之地和军事大港。

    但今日战乱之秋,为着华夏全局,为保护军事工业基地,他不得不横下心来,准备在上海与日本人再次刀兵相见,决一高下。

    上海,30年代的“东方巴黎”,无论对华夏人、日本人,还是对众多西方人,都有着太强的诱惑力。

    它就像一颗美丽的明珠镶嵌在淞沪平原上。富丽堂皇的大饭店,气势不凡的银行、商厦,风格各异的剧院、歌舞厅,租界内一座座充满异国情调的小洋楼以及黄浦江港口内停泊着的一艘艘装上卸下的商船,都在证明这座华夏最大的政治、经济、金融中心无可匹敌的霸主地位。

    30年代的华夏太贫困太落后了,但上海的繁华、喧嚣,却使它披上了一层异域繁华的风采。

    白天,街上车水马龙,形形色色的人来回奔忙。而每当夜幕降临时,霓虹灯闪烁。

    照耀得黄浦江如同白昼一般,政界、军界要员、商贾巨富、上流社会的阔太太、小姐们夜夜笙歌的生活给上海抹上了浓浓的一笔。

    上海以东方巴黎的迷人情调闻名于世。吸引了来自世界的无数冒险家和军人政客。

    上海,此时是华夏面向外部世界的窗口。

    然而,上海的引人注目,并不止于其繁华迷人。它还是华夏最大的国际商埠,战略价值极高。

    此时,上海港在世界军港中位居第5,在华夏自然居老大。占据上海,不但控制了进入江浙地区的海上门户,而且扼住了溯江进入华夏内陆的水陆咽喉。

    如此重要之地,蒋光头自然不会忽视,可日本人更是重视万分。但令蒋光头和华夏军沮丧的是,华夏最大的军港,华夏却没有驻兵权。

    起因得上朔到6年前的1932年初。当时日军占领东三省,引来国联和西方大国一片竞相谴责之声。日本ZF为了摆脱日益孤立的国际困境,引开国际社会的视线,于是向这个国际权益十分集中的大都市发动了一场战争,第19路军受日益高涨的全国抗日呼声的鼓舞,毅然自卫,奋起反击,“一·二八”淞沪抗战遂全面爆发。

    事发时,蒋光头也想借机改变自己的形象,曾派张治中率ZY军第5军驰援。华夏军一度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在其后的战争中曾迫使东京军部三易主帅,吃尽苦头。

    但蒋光头当时奉行的毕竟是不抵抗政策,他眼中的宿敌是活跃在江西及全国各地的H军。派出一支ZY军做做姿态可以,但要他拼全力与日本人大战,他则不干。

    客观地说,他当时并未打算真正援助上海战场。暗地里,他甚至指责19路军擅自与日军交战,打乱了他的全盘计划,因而派出第5军后,就再不发一枪一弹一人。

    上海前线的华夏军虽然在战场上打得相当出色,但在失去ZYZF及军队后援的情况下,最终还是未能取得第一次淞沪抗战的最后胜利。

    5月15日,华日双方在沪签订《上海停战协定》,规定上海及苏州、昆山地区华夏无驻兵权;承认上海为非武装区,而日军可在在上海地区驻兵。

    当华夏军根据协定撤出上海后,上海市内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几千人。而日本海军陆战队却堂而皇之地在上海长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