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六百一十八章

    12月20日,具有历史意义的五国.军事代表会议,在重庆如期召开了。经过协商,由国民D军令部长徐永昌写出五国协作战总方略。拟在1942年7月,以美国海空军以及华夏陆军为主攻,英国海空军、苏联陆军为助攻,先扑灭敌方空军,取得制空权,然后再对日本本土及华夏东南地区,以外线作战攻势向日本帝国实行合击。同时还确认华夏同英国、缅甸、印度、马来西亚合拟的防御草案生效。华夏军队可在适当时机入缅作战。但是,由于组织工作没有跟上,华夏军队入缅的时间表没有排定。

    半个月后,美国和英国的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了一个代号为“阿卡迪”的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华夏战区,以管辖华夏、越南、泰国的对日作战。经罗斯福推荐,征得英国首相丘吉尔同意,由蒋光头担任华夏战区的总司令。

    消息传到重庆,蒋光头对他新添的华夏战区总司令一职,毫无谦让之意,觉得理所当然,非他莫属。蒋光头接受这个职务后,考虑到如果华夏战区内没有英国人、美国人参加战区司令部工作,我这个总司令不就是光杆司令吗?你们美国不来人也可,但总要有所表示,在物资上有所支持吧。

    为了更好地落实美国的援助物资,他打电报给在美国的大舅子宋子文,要他向罗斯福提出,要一名美国高级将领来华夏担任战区司令部参谋长。其目的有三:一是由美国人来当参谋长,才能体现华夏战区的国际性;二是华夏战区包括东南亚国家,东南亚有英国的属地和军队,美国人不来,蒋光头担心指挥不动,纸上谈兵的华夏军队入缅作战一事,至今还束之高阁,要想顺利实施,必须有美国人从中调解;三是由美国人当参谋长,可以直接向美国ZF要钱要枪要炮,只有这样才能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伸手。说到底,蒋光头要美国人来的目的,是为了一个字,这个字就是“钱”。

    罗斯福当时也很想派一个人去华夏战区工作,不过,他的动机却与蒋光头不一样。罗斯福认为,美国肯定要向华夏战区拨款,也要支援数量可观的武器装备。这些款子和武器装备是美国纳税人的血汗,他不想像败家子一样,大手大脚地花这笔血汗钱,必须派一个既懂军事指挥,又会搞经济核算的当家人去华夏,为美国人管理好这些款子与物资。

    罗斯福把物色人选的任务交给了陆军部长史汀生和参谋长马歇尔。两人商量后,物色的第一个人选是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德鲁姆中将。可是,当他俩找德鲁姆谈话时,狂妄的德鲁姆提出了十分苛刻的条件:必须让他带两万军队、500架飞机、30艘军舰到华夏。并说,如果不答应这个要求,就请他们另请高明。

    史汀生向他反复说明,美国.军队的数量少,无法抽人去华夏。再说,华夏战区并不缺部队。美国派人去华夏,主要的任务是协助蒋光头指挥东南亚作战,监督华夏军队用好美国的援助经费和武器装备。

    德鲁姆不听这一套,十分生气地说:“我一个堂堂的集团军总司令去华夏,难道就是去管管那些钱物吗?如果是这样,我的太太比我会算账,不如派她去算了!”

    史汀生和马歇尔哑口无言,摇头叹息,他们只得另选他人。

    他们物色的第二个人选是史迪威。

    史迪威曾经担任过美国驻华大使馆的武官,在华夏19年。抗日战争初期回到了美国。他讲一口流利的华夏话,对华夏的最高领导也很熟悉,尤其与中.共领导周先生、叶建一关系密切。他们在考虑史迪威时,担心他只是个陆军上校旅长,职务和军衔略低,派他担任华夏战区参谋长,蒋光头可能会拿他不吃劲,很可能会给协调中美关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他们将想法报告给罗斯福,罗斯福却觉得史迪威很合适。因为,在他看来,职务和军衔不成问题,需要多高的职务和军衔提一下不就成了。于是,他将史迪威一下子提到了陆军中将的职务。

    史迪威升官晋爵,受命离开美国赴华夏就任时,史汀生向他传达了罗斯福总统交给的任务:

    (1)协调中美、中英三方面的关系,促进华夏军队及早入缅作战;

    (2)与英国驻华使馆联络,要英国.军队积极配合华夏军队作战;

    (3)尽量分配好、使用好美国援华的每笔款项和军需物资。

    史迪威正在飞往华夏的途中,蒋光头收到了国民ZF驻美大使馆发来的电报,电文中说,史迪威即将来华,史迪威的职务和权限是:

    (1)美军驻华军事代表;

    (2)在缅中美军队司令官;

    (3)对华租借物资管理统治人;

    (4)滇缅道路监督人;

    (5)在华美国空军司令官。

    蒋光头看后,气得将电报撕了个粉碎,咬牙切齿地对蒋夫人说:“我要的这个参谋长,仅仅想让他起个联络员的作用,是想通过他向罗斯福要钱的,不是要一个管家婆来的。”

    蒋夫人想了想,劝道:“史迪威已在途中,生米煮成了熟饭,我看也不要再改变了。他是代表罗斯福来的,我们不看僧面看佛面吧。再说,人是可以改造的,我们可以改造史迪威嘛。”

    “改造?”蒋光头大惑不解。

    “是啊,”蒋夫人充满信心地说,“清人入关后,不是被汉人同化了吗?我们几万万同胞难道就同化不了一个史迪威!”

    蒋夫人言之有理,蒋光头没再说什么,立即吩咐军令部向在昆明、云南的,李卫东直辖,第五、第六、第六十六军下达命令,组成华夏远征军,由同盟国华夏战区参谋长J·W·史迪威和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卫立煌率部入缅,支援英军作战。

    这些部队接到命令后,纷纷向滇缅边境的畹町镇会合,2月底,10万远征军踏上了滇缅公路。他们身穿草绿色军装,背着斗笠,足登草鞋,个个斗志昂扬。这10万人走的时候浩浩荡荡,没想到一大半人死在了异国他乡。

    中美英三方约定,在腊戍开会协调作战方案。1942年3月3日,蒋光头偕夫人蒋夫人从昆明乘飞机,到达缅甸的腊戍。

    腊戍是缅甸北部掸邦山脉一镇,远离华夏云南185公里,滇缅公路从这里经过。

    蒋光头夫妇来到这里,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在彼特酒家招待了他们。第二天上午,史迪

    威也来到这里。下午,华夏远征军的主要军官也来此接受战斗任务。

    该来的都来了,蒋光头召开会议,将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和华夏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介绍给华夏军官们。然后说:“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我们组织了华夏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长官部,下辖三个军:第五军军长杜聿明、第六军军长甘丽初、第六十六军军长张轸。三个军共10万人,武器装备有大炮、坦克。”说罢,他补充说,“原本由卫立煌将军担任华夏远征军第一路军长官司令,因他另有任务,这一职务暂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担当。”

    先行入缅了解情况的商震、林蔚,分别介绍了日军入侵缅甸的情况。史迪威在途中也搜集了不少日军入侵缅甸的资料。所以,听了商震和林蔚的介绍后,他走近地图,用汉语说:“现在敌情极其严重,3月8日中午12时,日军攻占了仰光,保卫仰光的英军毫无战斗力,一枪不放就放弃了仰光。现在日军正沿滇缅公路向北追击英军,滇缅公路全长963公里,已被日军占了一半。”他扫视大家,急切地说,“当务之急要由华夏远征军到同古拦截才行。”史迪威将目光投向蒋光头说,“现在英国没有战斗力,保卫滇缅公路的任务就全靠华夏军队了。我建议马上派一个师兵力抵达同古,蒋先生觉得如何?”

    坦率的史迪威把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说得无地自容,满面通红地低着头。蒋光头看史迪威不顾及英国人的面子,让英国人难堪,这令他心中十分畅快,觉得史迪威为华夏人出了一口气,开口说到:“英国人还是很厉害的,当年八国联军火烧华夏的圆明园,在华夏大肆抢劫,主凶就是英军。他们这次被日本人追杀,丢了面子,可能是对这里的地形不熟悉吧。”

    亚历山大经蒋光头这么一挖苦,更是如坐针毡。这时,蒋夫人觉得蒋光头做得有点不妥,便站出来打圆场,她向史迪威指指身边的第二○○师师长戴安澜说:“史迪威将军,这位是华夏远征军的先行师师长戴安澜,你就向他下达作战任务吧。”

    史迪威的眼光投向戴安澜。戴安澜连忙起身,向史迪威敬礼说:“请将军下达战斗任务!”

    蒋光头为了体现自己的指挥权,不等史迪威开口,抢先说:“戴师长,你们师什么时候开到同古?”

    本来面向史迪威的戴安澜一个急转身,面朝着蒋光头,“啪”地立正,大声地回答说:“报告委员长,我们二○○师六○○团和第五军骑兵团,今晚可以向同古开进,由铁路运送,两天之内便可到达同古布防。”

    史迪威对蒋光头的行为稍有感触,但大敌当前,听了戴安澜的回答后,指着地图对戴安澜说:“从地图上看,同古有座大桥,最有效的阻击办法就是炸桥。有把握炸桥吗?炸了桥后再坚守同古,你有把握吗?”

    “将军放心,我们有把握!”戴安澜回答。

    蒋光头挥着手说:“那你马上回部队指挥打仗吧。你们师这一仗是出国第一仗,一定要打胜,让美国朋友、英国朋友看看华夏军队的战斗力。”蒋光头自信且自豪地说,眼睛看了看亚历山大和史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