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六百二十二章

    西线危机刚过,东线处境却更加恶劣。日军已经与第六军初战交锋,摸清了第六军的兵力部署,立即增调了两个联队,向毛奇发起强攻,经过激烈战斗,夺取了毛奇阵地。第六军军长甘丽初见毛奇阵地失守,惊慌失措,命令第五十五师前往毛奇接应后撤部队。他的这一企图又被日军侦知,日军以一个联队向南阳猛攻,一个联队经亚得迂回出现在吕色,企图在罗衣考歼灭第五十五师。18日,日军攻占保拉克,歼灭第五十五师一个营。19日,在罗衣考堵住了第五十五师的退路。九辆坦克直冲师部,师部机关被打得七零八落,师长陈勉吾下落不明,三个团长也失踪,第五十五师就这样在两天之间被打光。

    日军第五十六师团占领罗衣考后,兵分三路,向华夏远征军的后方根据地腊戍大胆穿插。史迪威命令第五军第二○○师前往棠吉增援第六军,他还命令第六军在雷列姆构筑防御工事,等候第五军第二○○师前来增援。4月20日早上,戴安澜率领第二○○师官兵,分乘200辆卡车,赶往棠吉,一直到晚上7时,跑了700多公里才到达目的地。但是,他们一到,不但没见到第六军,反而与日军第五十六师团遭遇。日军不顾一切抢先占领了棠吉。戴安澜不甘示弱,立即召开作战会议,作出夺取棠吉的部署,以第五九九团、第六○○团为攻击部队,第五九八团为预备队。刘团长率团沿公路向棠吉城攻击前进。柳树人团长率五九九团负责攻占棠吉城外右翼高地,包围棠吉城侧翼,切断棠吉至雷列姆公路,并在高地上用重机枪射击城里的敌人,掩护正面部队进行攻击。重炮兵、装甲车掩护第六○○团攻击。

    4月24日拂晓,全面攻击开始。侧翼攻击高地的第五九九团,以第一、第三两个营为第一线攻击部队,第二营为预备队,向敌阵地发动猛攻。士兵们奋勇登山,一连串地攻克了几个山头,虽然部队的伤亡很大,但他们还是占领了高地,然后居高临下,向城里射击,第一营于当天下午切断了雷列姆公路。

    第六○○团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攻击城区,与敌发生激烈巷战,逐屋逐巷进行争夺。第五九八团第一营在装甲车掩护下,冲进城扫荡残敌。当晚,第二○○师占领了棠吉城。此战共毙敌800余名,击毁14吨重坦克三辆,获战马数匹。

    第二○○师英勇杀敌,一举夺回东线战略要地棠吉,并继续尾追北上之敌,使千钧一发的东线一度出现了转机。

    可惜这个转机是短暂的,它就像疾风暴雨后的初霁,刚给人们带来的一线曙光,很快又被乌云遮住了。最让人遗憾的是这股乌云不是来自敌人,而是来自高层领导之间的认识不统一。

    史迪威和罗卓英为第二○○师占领棠吉兴奋不已,认为华夏远征军和英缅军应该乘胜举行曼特勒会战。理由是曼特勒是缅甸的战时首都,是世界舆论关注的热点。如果在这里举行一次大会战,给缅甸人民和华夏远征军、英缅军一个极大的鼓舞。

    计划报给蒋光头,蒋光头复电同意。还说,这一会战如能成功,将给沉闷的世界一个惊喜。

    蒋光头的复电传到缅甸前线,立功心切的史迪威立马召开有华夏远征军和英缅军领导参加的作战会议。可是,没有料到英缅军却对这个计划投下反对票。亚历山大说,他们的部队在仁安羌受了惊,军心不稳,要转移到印度去休整。

    史迪威气得牙齿咬得格格响,他恨不得上去给亚历山大的一个耳光。可是,他忍住了,急着问罗卓英怎么办?罗卓英当然也很生气。他说:“英国人是怕死鬼,他们来缅甸不是打仗的,而是来旅游观光的。他们不干,我们干!”

    就在这时,蒋光头又来了一份电报,大意是第一步华夏远征军要以保卫腊戍为主要目标,第二步要把精力放在经营八莫、密支.那后方。史迪威本来就被英军搅得头脑发昏,现在又接到蒋光头的这份来电,他的曼特勒会战计划整个被搅得一团糟。他一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情绪低落,又产生了辞职不干的念头。罗卓英来了个折中,向他建议说,蒋光头的保卫腊戍与曼特勒会战两者结合起来,具体部署为:第二○○师向棠吉以东协列姆攻击,阻敌北进,保卫腊戍;第五军战车团、山炮团、新编二十二师、第九十六师向曼特勒结集,集中兵力保卫曼特勒和密支.那铁路。

    日军见英缅军向印度撤退,华夏军队频频调动,认为华夏军队已筋疲力尽,不堪一击。尤其纵深缺乏主力防守,决定以第五十六师团快速沿罗衣考、棠吉、雷列姆、细胞至腊戍公路疾进,切断华夏军队的退路,同时以主力第五十五师团第十八师团沿彬文那至曼特勒及伊洛瓦底江地区,向曼德勒突进,两翼包围华夏军队和正在撤退的英缅军,然后在伊洛瓦江一举全歼。

    饭田司令官在下达上述作战命令时,强调不与华夏军队争夺一城一地,不与小股部队纠缠,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果断地完成两翼包围的艰巨任务。

    几乎是不约而同,双方从4月20日起,为了各自的战役目标,频繁调动部队,每条大路上不是华夏军队就是日本军队,而且有趣的是双方间隔距离很近,为了赶路,也不发生战斗,就像双方达成了默契。事实也是如此,为了尽快地到达目的地,双方自然是低头赶路。华夏军队向曼特勒全速行军,日军是以15辆坦克开道,450多辆卡车满载着步兵,在十几架飞机的掩护下,兵分两路,斩关夺隘,对腊戍形成钳形攻势。4月29日,日军两个师团赶到了腊戍,向守城的华夏军队新编二十九师发起猛攻,仅两个小时,就攻克了腊戍,歼灭了新编二十九师。途经腊戍,准备向曼特勒集结的华夏军队来一个团就被歼灭一个团,来一个师就被歼灭一个师。腊戍是滇缅公路通向华夏云南的必经之路,日军占领了腊戍,等于断绝了华夏军队后退之路。日军牢牢站稳腊戍后,开始收拾被包围的华夏军队。4月30日,他们向驻新维的第六十六军发起进攻,不到半天,第六十六军就被打散。滇缅路上,畹町、遮放、芒市、龙陵等一路上人车拥挤,各种车辆相衔,进退两难,难民和部队混在一起,被四周包围的六十六军官兵,一会儿推到东,一会儿推到西。

    此时,史迪威和罗卓英意识到,不仅曼特勒会战计划毫无希望,而且华夏远征军时刻有被全歼的危险。5月1日,他们向重庆蒋光头请示怎么办?蒋光头接到电报,接连骂了十几句“娘希皮”,焦急地问何应钦怎么办?

    何应钦一时也慌了手脚,全无了主见。在一旁的军令部部长徐永昌指着地图说:“惟一的办法是把通向云南的桥都炸掉,首先要所有部队火速通过畹町附近的惠桥以及怒江与澜沧江两铁路。”

    蒋光头垂头丧气地说:“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得这样做了。”

    史迪威、罗卓英和杜聿明在等待蒋光头命令之时,商量如何突围。史迪威和罗卓英的意见是向印度突围,杜聿明提出向云南方向突围。就在两种方案议而不决时,不知是谁慌张地喊了一句:“鬼子的坦克来了,快逃命吧!”

    一辆摩托车飞快赶来,情报员把一份电报交给杜聿明。电报是盟军总部拍来的,通报日军今晨已经占领八莫,并且继续向北开进。杜聿明一惊,打了个哆嗦。

    “今晚长官都在因多宿营。”他命令参谋长,“通知所有师、团长马上来司令部见我。”

    黄昏时分,远征军紧急会议在教堂召开。桌子上铺开军用地图,出席会议的军官个个表情肃然,会议气氛异常沉重。

    杜聿明先宣读重庆来电:“委员长指示远征军不惜一切代价坚守八莫,掩护主力经密支.那、片马回国。”杜聿明经过短暂犹豫,还是决定隐瞒盟军总部的电报,他担心八莫失守的消息会动摇军心。

    但是新38师师长孙立人当即提出质疑:“有消息说八莫今天已经失守。如果敌人先我而占领密支.那,我军出路何在?”孙立人大声发问。此间各师团均属第5军部下,唯独新38师属第66军建制,此时第66军军长张轸已经退到云南,所以孙立人并不肯对杜聿明唯命是从。

    “曾师长消息确实么?”杜聿明内心非常恼火。

    “我刚刚收到史迪威参谋部通报,盟军在密支.那以南已经发现日本人的坦克,他们预料日本人将先于我军占领密支.那。”孙立人当即把史迪威电报念了一遍,这个举动大大激怒了杜聿明。

    “曾师长有何高见?”杜聿明冷笑着问。

    “我认为应该立即向西,转入印度还来得及。倘若错过机会,我军必将陷入绝境。”孙立人并不示弱,挺起胸膛回答。

    杜聿明扫视部下:“你们中间,还有谁打算赞成曾师长的高见呢?”

    静场片刻,戴安澜、廖耀湘站起来,大声回答:“我们决心遵从委员长意志,誓死北进,决无二心。”

    孙立人不以为然,讥讽道:“现在后路彻底被日军堵死,莫非二位师长决心留在缅甸开辟根据地,打游击战?”

    戴安澜凛然驳斥:“我生为华夏军人,死为华夏雄鬼,绝不到印度去听洋人使唤。”

    “即使无路可走也不肯去吗?”

    “你说对了。我戴某宁愿与日寇死战,绝不苟且偷生!”戴安澜横眉立目,铿锵回答。

    孙立人不打算和他们争辩,只是冷笑。

    杜聿明感到些许报复的快意,他拿眼睛再次扫视会场:“还有谁愿意效法戴师长?”

    所有军官起立,大声回答:“愿随杜司令,誓死北进。”

    杜聿明转向孙立人:“曾师长何去何从?”

    孙立人晃了晃史迪威的电报:“我很遗憾,杜司令。”

    杜聿明怒火中烧,这个孙立人太狂妄了,竟敢抬出史迪威来同他对抗!

    “曾师长,你的史迪威将军恐怕早就坐飞机逃到印度了。请不要忘记,只有我才是这里的最高军事长官。”杜聿明根本不容孙立人分辩,厉声下达命令:“奉委座电谕:值此国家危亡之际,我全体军人必须同心同德,返回国门。本长官命令:第200师戴师长担任后卫,在因多以东阻滞敌人。第96师余师长担任先头部队,三日内必须抢占密支.那并掩护长官部顺利通过。新22师廖师长和新38师曾师长,还有军部直属部队为行军中路,随长官部行动。各部队须遵命行事,不得贻误,违抗命令者,一律按军法从事。”

    正当几位将军,因撤退事宜争论不休的时候,柳俊才突然到来。

    他把一封密电递给了杜聿明。

    杜聿明看完密电后大喜。

    电报内容:命令远征军原地组织防御,等待援兵。

    命令是李卫东下达的。

    远征军打的如火如荼,却没有李卫东的身影。

    其实,李卫东在利用远征军,下一盘反攻的大旗。

    远征军出发之前。

    海南,三亚。

    能在三亚拥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和令人艳羡不已的女秘书,现年三十八岁的原美国情报官,现在三亚情报局主任,弗雷明.林肯颇为满足,要不是两年前突然暴露间谍身份,此刻他恐怕还在日本海滨游荡呢。

    曾作为派驻日本的海军军事信息侦搜组组长,弗雷明.林肯在横须贺住过三年,通过监视、监听、收买、胁迫等各种手段获取近可能多的情报信息。他的工作异常出色,以至于当他和整个情报组被迫撤出日本以后,三亚情报局两年来在侦测日本海军方面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至于被迫撤离的原因和整个情报组是如何暴露的,弗雷明.林肯从来都是三缄其口。

    “林肯先生,刚到的急件。”苗条性感的女秘书苏珊.米切尔将一个贴有红色加急标签的公文袋放到他的办公桌上,莞尔一笑转身离开。

    弗雷明.林肯拆开公文袋取出一摞文件,粗略观瞧后不由得大吃一惊。

    “乖乖,会有这种事?”他几乎不能相信,在刚结束的“劲风”演习中,“文天祥号”号核动力航空母舰竟然出现两处原因不明的凹陷。

    残留在凹陷里的外来金属微粒金相组织分析表明,材质与日本海军刚装备不久的重装线导鱼雷外壳金属材料一致。可是三亚海军,一直在东珍岛秘密组建与训练,为什么日本潜艇会发现呢?

    “米切尔,”弗雷明.林肯唤来坐在外间的女秘书,说:“请将两年来所有调出日本海军参谋本部的上校以上军衔军官名单给我。”

    “请叫我苏珊。”苏珊.米切尔说:“十分钟以后给你。”

    “谢谢,密切儿。”弗雷明.林肯赶忙改口说:“不,要谢谢苏珊才是。”

    但当他十分钟以后拿到名单时却没有现在的好心情。名单上只有一个人,原日本海军参谋本部作战司资深顾问山本健太郎,半年前调任第二舰船维修研究中心神户分部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