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04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吴家的流水宴一直持续了整整三天,托了吴咏的福气,复望里的乡亲们个个吃得肚皮滚圆,畅快不已,此时已经没有人再对吴咏当官的事情,产生任何一点怀疑了。

    而且,除了复望里的乡亲,不仅五姓家族的人每日都来吃流水宴,就是与吴咏相熟的郭肥等人也都赶过来吃席。

    得意于吴咏一直一来所培养出来的好口碑,好人设,大家对于吴咏当官的事情,大都抱着欣喜的态度,纷纷感叹他们南阳祖地的五姓家族也终于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这天晚上,等宾客散尽,家里只剩下吴家众人,一家人都聚在祖母所住的东屋,听吴咏和成昭讲述他们在洛阳发生的趣事。

    这几乎成为了吴家每晚的娱乐项目,即使有些事情,被反复提到,众人还是百听不厌。

    今日母亲郭氏好像不在状态,其他人都是聚精会神地听着,她却一脸的心事。

    终于等到夜深了,老夫人也有些疲乏,便笑道:“很晚了,都回去歇息吧。”众人还没来得及开口,母亲郭氏却借着油灯忽明忽暗的烛火,咬牙向吴咏开口道:“咏儿,阿母想求你一个事儿~”这是郭氏踌躇许久,才鼓起的勇气。

    “啊?”一听母亲说出

    “求”这个字眼,吴咏顿时有些慌了,连忙拉着母亲的手,焦急地向她询问道:“阿母,怎么了?家里可是出什么事了?您有什么事情,可千万别藏着,一定要告诉儿子呀!现在儿子大小也是个官了,大部分事情还是能兜住的!”顿了顿,吴咏又咬牙道:“若是实在兜不住,大不了我直接进宫去求见陛下!舍下这个脸面不要,也要为阿母讨个公道!”

    “不,不是的~”见吴咏说得如此郑重,母亲郭氏也有点慌神了,连忙摇摇头,向吴咏解释道:“咏儿,事情没你想得那么严重,咱们家里也没出什么大事,就是...”话到嘴边,郭氏忽而咬了咬牙道:“就是这两天,你舅父他们托人带来口信,想让我带你回去一趟。”其实她没有完全说实话,口信是她侄儿郭威亲自来传达的,并且从话中的意思,听说吴咏当官之后,想求吴咏帮忙他们找点差事做...这些话是当着老夫人的面,郭氏如何都不能开口的。

    本来她被自家兄弟逼着改嫁,舍弃吴咏这么多年,母族那边的人已经惹得老夫人不满。

    不过看在吴咏的面上,老人一直都没有计较过去。这次她若是敢说让吴咏帮母族的兄弟侄子找差事,老夫人不怒斥她才怪。

    “呵...”听到母亲的话,吴咏先是微微一愣,随即情不自禁地从喉咙里发出一声冷笑,并面带讥讽的嗤笑道:“他们还有脸来?这可真是恬不知耻呀!”吴咏接收了前身的记忆,他对于母族那边的人可谓相当记恨,当年若不是他们逼迫郭氏改嫁,也不会有吴家孤寡老幼在一起生活这么多年的事情。

    还有今年年初的时候,郭氏带着三位女儿去投奔母族,却被他们无情地赶了出来。

    这些事情,吴咏都可能忘记的。不过他没想到郭氏会如此心软,这么容易就原谅了母族那边的人对她做出的伤害。

    “咏儿~”郭氏听闻此言,不禁皱了皱眉头,叹息道:“你以后不许这样胡说,无论如何他们总归是你的舅父,这天底下哪有做小辈的,胡乱编排长辈的道理?这要是传出去,咏儿你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呃~,好吧!”吴咏心中也有些膈应,但母亲郭氏说得不错。大汉以孝治天下,孝道乃是大汉的立国之本,同时也是当时最为重要的普世价值,以及道德标杆,以吴咏的身份,还真是不宜背后谈论几个舅舅的不是。

    所以,听到母亲的训诫,吴咏只能无奈地耸耸肩,道:“既然阿母不喜欢听,那孩儿以后不说便是了!”

    “哼~”母亲郭氏轻轻白了吴咏一眼,随后顺势抓起吴咏的手,语重心长地对吴咏说道:“咏儿,阿母知道,你素来与你的几个舅父都不怎么亲厚,平日里也甚少有太多往来。但无论相隔多远,有多久不走动了,他们总归是阿母的亲兄长,这血亲关系是割不断,分不开的...”说着,她又叹息道:“如今他们捎来口信,信中又是百般恳求,阿母又怎能无动于衷呢?咏儿,你就帮帮阿母这次好么?陪我一起回去一趟,也算是对他们有交代了!”她这些话,与其是说给吴咏听,还不如是说给老夫人听。

    毕竟这个家,还是老夫人说了算。不过显然老夫人也比较在意吴咏的想法,这也是郭氏当着老夫人的面求自家儿子的原因。

    只要吴咏答应下来,老夫人就不好再阻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