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67章 谯县四大家族

    汝南郡因为吴咏的到来,显得格外热闹起来。

    但吴咏不想在此时与他们有过多的纠缠,于是就以护送刘蕴回平原国为借口,向袁绍告辞。

    袁绍对于刘蕴的感情是十分复杂,此时又是守孝期间,也没有过多纠缠。

    “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袁某预祝翁主能够早日寻得良人相伴。”

    说完这句话,袁绍心如刀割,他知道自己与刘蕴的再无可能。

    接着,他又对身边的曹操说道:“阿瞒,吴咏他们正好要路过你们谯县,你代我送他们一程。”

    “袁少君放心,此事我一定办妥。”曹操点点头。

    “那就麻烦你了!诸位一路顺风,袁某还有事情要处理,就不多送了。”

    说完这句话,袁绍毅然转身离开。

    刘蕴看着他萧索的背影,数次想要张嘴,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咱们走吧!”曹操看了吴咏和刘蕴二人一眼,摇头叹息道。

    他很清楚袁绍对刘蕴的感情,但刘蕴心里好像只有吴咏,吴咏又跟袁绍的从妹牵扯不清,这种复杂的关系,令他不敢多说一句。

    不过毕竟都是少年人,几人很快就收拾好心情,在马车中畅谈起来。

    汝南与沛国相邻,曹操的老家就在沛国谯县。

    西周,周武王封神农之后建立的姜姓焦国,由此修筑焦城,这也是谯县的由来。

    秦时,置谯县,隶属砀郡。西汉时,属沛郡。

    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四二年)迁豫州刺史部治于

    谯县。

    建武二十年六月乙未,谯县改属沛国。

    谯县虽然是沛国地界,但是谯县管辖沛国,谯县代表是豫州,相当于后世的省府。

    因此这里便聚集了许多世家大族,其中又以曹氏、夏侯氏、丁氏、恒氏四大家族最为知名。

    曹腾的祖先原姓是夏侯。此应追溯到汉朝开国之时,当时刘邦跟前有个名臣是曹参,也就是曹节的祖宗。在当时曹参手下有个姓夏侯的将军,对其忠心耿耿,后来曹参让其改姓为曹,这就是沛国谯县曹氏的由来。

    曹氏自权宦曹腾始,便平步青云,一路发迹。曹腾兄弟曹褒(曹仁祖父),官至颍川郡守。曹腾侄曹鼎(曹洪伯父),尚书令。曹腾另一侄曹茂(曹休父)为吴郡太守。至于曹腾养子曹嵩,历任司隶校尉、大鸿胪、大司农。

    曹氏现在可谓是名副其实的谯县第一大族。

    谯县的夏侯氏乃是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后人,一直是本地望族。

    因为祖上同为夏侯氏的关系,夏侯氏与曹氏世代联姻。

    谯县桓氏以西汉关内侯桓荣起家,后分为龙亢桓氏和铚县桓氏两支,东汉一朝,先后有桓荣、桓郁、桓焉是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汉安帝、汉顺帝五位皇帝老师,可谓是天下知名的经学世家。

    丁氏和曹氏同郡同县,门第相近,是曹氏世代联姻的旧婚之门。

    此时的婚姻传统,“诸亲戚嫁娶,自当与乡里门户匹敌者,不

    得因势强与他方人婚也。”

    时下联姻首选是门第相近、乡里优先,在此之外,也常有与邻县邻郡联姻,仍不脱“乡里”之义。

    其中曹嵩的正室夫人就是丁氏女。

    丁氏现在的家主丁宫,就任交州刺史。

    当然吴咏能知道这些,一部分是他在洛阳看的杂书中了解,还有一部分是从曹操口中得知。

    几人在路上也是闲着无事,曹操有意表现自己,就说了一些谯县的世家大族。

    对于吴咏来说,这些隐秘的知识,让他眼前一亮,同时也对当下的门第观念有了新的认识。

    刘蕴姊妹本就属于刘氏宗族,对这一切自然是从小耳濡目染,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惊奇。

    不过,曹操一行人的车队刚来到近郊,还未靠近谯县,就看到一行人在前面等着了。

    望着在那一行人最前方的几道熟悉身影,曹操当即催马上前,大笑着招呼道:“哈哈,诸位兄弟怎么知晓我今日归来!”

    原来,这在谯县近郊等候的一行人,为首的正是夏侯惇、夏侯渊、曹洪三人。

    三人见到曹操,也是连忙下马,齐齐行礼道:“见过兄长!”

    他们三个都算是曹操的族弟,曹操又是曹嵩的庶长子,所以见到曹操怎么也得叫一声兄长。

    “都是自家兄弟,不必多礼!”曹操赶紧将他们扶起。

    接着,他又指着身后的吴咏,为众人引见道:“这位是天子侍读吴咏,我的至交好友。”

    三人也是齐声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