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40章 寻访张昭鲁肃

    张承刚才就听出了父亲要出仕陆信的心意,作为一个聪明人,面对陆信的亲口上门拜访招揽,他又不傻,自是连忙躬身拜道。

    “子布先生,你可是生了一个好儿子啊。”陆信看着面如冠玉,一脸正气的张承,由衷的赞道。

    “安风候繆赞了。”张昭会心的笑道。

    有了好的开局,这次张府之行,自是出奇的顺利。

    在张家盘桓了一天,陆信与张昭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对于扬州未来的治理,以及天下的局势,全方位都做了一番长谈。

    “子布若是不嫌弃吾粗鄙,还请子布能够出任扬州长史一职,为扬州百姓、天下苍生分忧解难。”

    最后在陆信正式的邀请下,张昭欣然接受道:“主公在上,请受卑职一拜。”

    “今得子布襄助,大事定矣。”陆信上前托其手臂,二人相视而大笑。

    “哈哈……”

    在临淮住了两个晚上,陆信便马不停蹄奔赴东城而来。

    而张昭、张承父子,则由丁奉率领一队骑兵,护送先行返回建邺。

    东城与临淮接壤,这虽然只是一座小城,但城中豪绅可不少。

    而鲁肃的家庭正是东城县数一数二的豪绅大族。

    从这一方面也印证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汉末时代的名士,那就没有寒门出身的。

    张昭、张纮、周瑜、鲁肃、陆逊、顾雍等等明臣,要么是高门大族,要么是郡县豪绅之家。

    鲁肃家祖上几代人,皆出任过郡县官吏,虽然算不上高门大族,但在东城县,鲁家拥有良田一万倾,人称鲁半城,指的就是鲁家。

    鲁肃年幼丧父,由其祖母抚养长大。

    虽然家世显赫,但鲁肃从小好学,年长之后,不但以博学闻名,为人也更是谦恭,身上不但没有骄奢之气,反而因为仗义疏财,经常接济百姓,深的乡人的敬慕。

    同样鲁肃也不是一个文弱书生,他不但有一手好箭法,还能够骑烈马,加上体貌魁梧强壮,时人皆称赞其有治国安邦之能。

    “主公,我怎么听说那鲁肃,还未及弱冠之年,这样的年轻人,真会有什么过人之处?”

    刚刚许褚去打听了一下鲁肃的住址为人,这才知道鲁肃竟然还未满二十岁,这样的年纪,即便有才能,在许褚看来,也不值得陆信亲自登门拜访。

    “闻名不如见面,有没有没事,咱们见一面就知道了。”

    陆信对于鲁肃还是颇为期望的,鲁肃这个人在政务方面,应该是要比张昭、张纮稍逊一筹的。

    揣摩人心,出谋划策方面,估计也比不过刘晔。

    但鲁肃兼具统率的能力,同时拥有一般人没有的大局观。

    更重要的是他是东吴基业刚刚建立之初,便提出了鼎足江东,进取荆州,吞并巴蜀的战略部署,为孙权建立东吴打下了宏伟的蓝图。

    而鲁肃这个战略部署,也被称之为东吴版的隆中对。

    说起来鲁肃家中,这几天却是高朋满座,原由是她祖母六十大寿寿辰,正是定在八月二十八日,也就是明天这个大日子。

    鲁肃虽然年少,但因为仗义疏财,为人好豪爽好客。

    故在东城周边几个县,无论是士族弟子,还是江湖侠客,都愿意与鲁肃结交。

    如巢湖一带有名的大侠郑宝、张多、许乾、许干等人,就经常来鲁肃家打秋风。

    这些所谓的大侠,看似行侠仗义,可实际上干的都是违法乱纪之事。

    不过如今恰逢乱世,加上大汉向来有尚武精神。

    所以这些大侠们,只要不是公然劫掠百姓,名声都会不错,甚至还颇得人望。

    就拿郑宝来说,如今他在巢湖一带,以巢湖为营,建立了水寨,招募了数千人马,往来打击豪强劣绅,接济周围百姓。

    以至于声名鹊起,闯下了偌大的名声。

    陆信如今的文案上,就有有关郑宝啸聚巢湖,聚众谋反的公文。

    “驾!驾!驾!”

    “前面的人马立刻闪开,休要挡了吾家大首领的道。”

    眼看鲁肃家门在望,陆信一行人有身穿便服,护卫的骑士这个时候,因为怕惊扰百姓,此刻都三三两两的分散牵马而行。

    却不料这个时候,一队马队飞奔而来,在大街上横冲直撞,为首之人挥舞着马鞭,怒斥驱赶着街面上的行人,气焰嚣张而霸道。

    面对呼啸而来的马队,街面上的百姓,无不惊恐的纷纷避让,以免殃及。

    “吁!”

    就在陆信、许褚、周泰三人牵马站在街边上注目看着这些人时,数骑飞奔着在陆信身旁停了下来。

    【作者题外话】:求银票,求银票。。。。求银票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