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65章 席卷汝南(下)


    “主公,吾去半道上,把他狗太监剁了,看他怎么回去告刁状。”

    许褚则是杀气腾腾站了出来。

    一旁的韩绫虽然没开口,但她的表情,就知道她对于许褚的建议很是动心。

    “此事无需再议,吾自有主张。”陆信淡淡一笑,接着道:“黄巾主力这次主动撤出平舆,去向不明,这始终是隐患。”

    “必须进一步查明他的动向,绝对不能让他们死灰复燃。”

    “你们来看看,黄巾叛军撤出平舆之后,最有可能去的地方会是哪里?”

    陆信指着简陋的豫州地域图,询问着众将道。

    “以目前的态势来说,汝阳、新蔡、项城、细阳周边各县,皆有可能。”

    徐晃指着绢帛上的平舆周边城池,一时也无法确定。

    “如果是撤退,这些地方确实都可以,但如果是战略转移呢?”赵云迟疑提出了自己的猜测。

    “如果是战略转移,目前黄巾军其实有两个地方可去,一是向南发展,就是攻略南阳,二是向东发展,攻略南阳。”

    赵云提出的这个思路,立即得到众人的认可。

    事实上陆信也有这个猜想,汝南黄巾历史上的战略部署,是往颍川郡发展的,目的很明确,威胁河南、京师。

    但或许由于自己的原因,导致他们放弃了这个战略计划,进而被陆信一路逼迫,转入被动防御,甚至放弃了汝南。

    “子龙的猜测,与我不谋而合。”陆信肯定的点点道:“南阳速来是朝廷重镇,近来朝廷宗室大臣刘表,已经赴任荆州牧。”

    “黄巾之前就打过南阳,明显没有讨到便宜。”

    “所以我认为他们不会再去碰这个硬茬,那么他们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东下寿春,现在江北朝廷防御松懈,民丰物足,必然是黄巾首选之地。”

    陆信的这一番推断,立刻得到诸将的认可。

    “道之,吾立即率领一部人马,进驻鮦阳县,向汝颖、细阳放心打探,必然会有所获。”赵云随之请缨道。

    鮦阳位于平舆东面,坐落在汝颖、细阳三地交汇地带,也是东下寿春必经之路。

    “可行。不过发现敌情,不可轻举乱动,尤其是叛军一旦进入寿春,咱们必须与扬州刺史台沟通,方可进驻该地。”

    寿春乃是扬州刺史台的地盘,现在的扬州刺史陈温,可不是无名小卒,此人出自汝南陈氏大族,在朝中素有贤名,不过此人是个学究派官员,并不善于治军。

    面对陆信的嘱托,赵云郑重的点头道:“诺!”

    “仲康,派人传令给西平的何仪、宜安的陈化、屈晃,率军前来平舆会合,接下来朝廷必然会派人来接任汝南各县事务,我们也不要把精力花在这方面了。”

    “现在必须集中所有精力,消灭黄巾的有生力量。”

    陆信现在在西平、宜安还留了数千兵马,这股力量岂能搁置,自然需要集中拳头,给予黄巾主力致命一击。

    “诺!”

    许褚领命道。

    “公明,城中兵马,还需加强训练,一定让将士们知道,只有平时多吃苦,战时方能少流血。”

    陆信脑海想起后世的一句口号,顺溜之下便说了出来。

    “将军这句口号简单明了,晃这就立即传达全军。”徐晃默念之下,振奋的应道。

    陆信在汝南连战连捷的消息,随着战报上呈,很快就在京师传开了。

    同样伴随着这个消息,还是有一条消息,那就是他把十常侍赵忠的干儿子赵波给打了。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京城的十常侍,则因为这事,对陆信的看法,分成了两派。

    张让依旧希望拴住陆信为自己所用,而赵忠则对陆信大为不满,多次在皇帝面前诋毁陆信拥兵自重。

    大将军何进为首的清流士人派中,却对陆信在汝南的大捷,不但没有另眼相看,反而认为这人势必是个隐患。

    袁绍就上书大将军,替黄琬陈情,推说黄琬在汝阳失败,是因为陆信在鹿邑作壁上观,没有及时救援,导致豫州牧黄琬兵败汝阳。

    这份上书一传开,陆信不但没有因为汝南大捷而名声大噪,反而因为陷害忠良(黄琬),而使得名声更臭。

    甚至有人把陆信归入阉党的中坚分子,尤其是这个时候,汝南名士许劭对陆信的评价也传至京师。

    一时之间,朝中清流士人,皆对陆信口诛笔伐,把他视为许劭口中的‘乱大汉之贼。’

    进入二月初旬,皇帝刘宏的身体日渐严重了,整日咳血不断,无论御医如何救治都没有效果。

    病重的刘宏,这个时候终于意识到自己怕是命不久矣了。

    即便是身为皇帝,拥有天下,却依旧难逃生老病死。

    而这个时候面对朝中多为大臣攻讦陆信拥兵自重,私自募兵的行为,陷入病魔与对生死恐惧的刘宏,却并没有过度重视。

    只是下了一道旨意,命御史中丞派待御使前往汝南彻查,并且同意了陆信上奏辞去汝南太守一职。

    【作者题外话】:第二更求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