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249 孙挺进洛阳

    在杨彪那里的结果,自然是不如人意的。,好在,杨彪还念着同朝为官的体面,并没有把事情做绝,表示虽然不会全力支持,但也不会拖后腿。

    有这个结果,董明已经很高兴了。从杨家出来,已经是下午了。这个时候也没办法再去下一家,董明和田丰两个人商量了一下之后,便回了尚书台。

    回到尚书台之后,田丰负责处理具体的事务,董明则低着头在写东西。偶尔有田丰不能决断,或者说没有办法决断的事情,就会找到董明,后者会给出相应的意见。处理好的事情会整理好,全都交给刘宏。

    不过刘宏基本上不会反对尚书台给的处理意见。刘宏那边同意之后,会再下发给三公,三公岂是没啥实权,就是走个形式。当然,眼下这种情况是除外的。蔡邕、皇甫嵩等人各自拥有一部分原本宰相的nbn。

    三公这边通过之后,才会下发到各个具体的衙门去实施。也就是说,事情报上来,尚书台给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刘宏同意之后,让三公择人去施行。看起来尚书台只是一个幕僚机构,事实上,却是大汉朝国政真正的核心衙门。

    虽然不会负责具体实施,但是却是给出实施方案的人。同时还会监督每一项工作的进度。董明入主尚书台之后,更是逐渐开始插手具体事务。当然眼下尚书台只是插手了一个新衙门,是老早就定下来的科学司。

    科学司是个新鲜事物,朝臣们虽然不至于不当回事,但是对尚书台直接管辖科学司也没什么太大的意见。

    眼下董明在写的,就是科学司今年的任务。

    一共三个任务:

    第一个任务就是为皇甫嵩的军屯提供技术支持,从选种到开垦荒地到种植再到最后的收成,全方位无死角的提供技术支持。

    第二个任务则是攀科技树,董明直接从系统兑换了一部分资料。这些资料并不是值钱,主要还是因为资料上的科技进步幅度并不是很大。预期是说是科技进步,倒不如说是技术改良。而全都是生产侧的技术改良,包括种植业和手工业。

    第三个任务则是以科学司的名义,开设一家商号,主营食盐。当然这个得等到下半年才能开业了。在这之前,还得去选址,建厂,等出盐量稳定了,才能开业。

    说出来简单,事实上每一个任务,董明都给了特别详细的交待,甚至具体到每一个时间节点。,虽然说这样有些大包大揽了,但是他也没办法。

    眼下一切都刚起步,谨慎一些总是好的。等局势稳定,变法平稳推行,取得一定的成果之后,他就可以只给各个衙门制定大略的目标,让下面的人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完成就可以了。

    等写完的时候,已经月上中天了。董明伸了一个懒腰,发现田丰还在工作。

    “元皓,去歇息一下吧。”董明轻声说道。

    这些日子还是太忙了。班房里除了他二人之外,还有十来个侍郎、令使没有走。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尚书台可以说是三班倒,连轴转。尤其是董明、刘正、田丰、沮授四人,每天顶多也就睡两个半时辰。

    “最后一件。”田丰头也没抬,声音听起来仍然很有精神的样子:“青州和徐州那边好像有些不太妙,自年一月份以来,到现在都是滴水未下,恐怕今年会有旱灾。”

    董明闻言皱了皱眉头,道:“青州和徐州两地水利工程冠绝天下,若是小旱灾倒没什么。不过还是要准备一下救灾事宜。先把粮食准备好,然后通知青州和徐州两地官员,随时做好抗旱救灾的准备。”

    “喏。”

    揉了揉眉心,董明只觉得万事艰难。他用脚指甲都能想到,一旦出现旱灾,那肯定会有人妖言惑众,说他董明搞变法,老天爷发怒了。

    尤其是这可能出现的旱灾,还是在青州和徐州两地。因为当年的州郡考和一些兴修水利的建议,青州和徐州算是最支持变法的两个州部了。可是眼下偏偏这两个州,可能会出现旱灾。

    有心人稍微一煽动,董明就会变得很被动。

    不过天灾这玩意,董明也没什么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将旱灾的破坏力降到最低。同时还要早做准备,以防有人假借天命,攻击变法。

    “得了,今天也不用回去了。”董明摇了摇头,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筋骨,然后又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摊开一张纸,他埋头开始写新的东西。

    这一次,他要写的东西,又是个划时代的玩意。

    论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影响

    提笔写下题目之后,董明笑了笑,知道这篇文章一出来,又得得罪不少人。但有一点他可以肯定,刘宏一定会非常喜欢。

    原因倒也简单。以往有灾害了,这锅都是刘宏来背的。出现天灾,还不是因为你这个天子做的不好,让老天爷不高兴了?所以你该道歉道歉,该祈求老天爷的原谅就祈求老天爷的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