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348章 洛阳反应

    刘磐走了。

    阳信毕竟不是他驻军的地方,县令给点补给之后,他便率军返回了。至于剩下的敌军,已经不足为虑。他们只要不是傻子,就肯定会蛰伏起来。接下来的事情,不是刘磐该问的,朝廷自有法度。

    盐场危机解除,但这事儿没完。

    数日之后,洛阳至渤海郡的路上,徐庶和徐暖两个人正策马狂奔,左右还是二十多个护卫随行。严格来说,两个人都算是武将,只不过徐庶偏向于指挥谋略,徐暖是个头铁的冲将。

    “前面就到南皮了,咱们在南皮休息一下。”马上,徐庶扯着嗓子大喊。

    徐暖自然不会反对,瓮声瓮气的应声回道:“好!”

    南皮是渤海郡郡府所在,当年姜太公钓鱼,就是在此地。南皮作为郡府所在,自然还算繁华。徐庶一行是下午的时候赶到的,入了南皮县,投店住宿。

    徐庶将徐暖叫来一起,让店家上了酒,还有煮的烂熟的羊肉,黑乎乎的蘸酱。徐暖来了之后,坐下便给自己到了一大碗酒,仰头喝了下去。

    “这一路,屁股都颠儿破了。”徐暖嚷嚷着:“兄弟们都安顿好了?”

    徐庶点点头:“除了留一个兄弟看马,其他人都安顿好了。你少喝一些酒,咱们来这里不是喝酒的。”

    “俺省的。”徐暖点点头,然后可以压低了声音:“怎么着,咱们就从南皮开始查?”

    徐庶轻轻点头:“事情就出在渤海郡了,这里是是渤海郡府所在,想来会有些收获才是。咱们得好好查上一查。”

    “都听你的,你说怎么办,咱就怎么办。”徐暖吃着羊肉,说话都有些模糊不清:“你打算怎么办?咱们怎么查?”

    徐庶笑了笑,道:“一万人,不会莫名其妙出现的。咱们只要想一想,盐场被打下来之后,谁受益最多就行了。”

    “谁受益最多?”徐暖决定用一下自己聪明的大脑:“那肯定是那领头的啊。拿下盐场,可就相当于多了一个下金蛋的老母鸡。”

    “你吃饭吧,少喝点酒就行了。”徐庶觉得就不该跟徐暖说这么些废话。

    “好嘞。”徐暖乐呵呵的答应下来。

    徐庶则看向了窗外。

    盐场被拿下,首先受益的一定是冀州盐业的既得利益者。而既得利益者极有可能是是高家,当然也不排除甄家。

    渤海郡虽然是高家的地盘,但是甄家在整个冀州都是巨无霸一样的存在,哪怕是放眼天下,说一句天下第一豪商也不为过。

    这件事若是有甄家掺和进来,也说得过去。

    不过徐庶更倾向于甄家和高家没有参与进来。谁都不是傻子,尤其是这些大家族。他们做任何事情都会考虑风险和收益的。

    甄家不傻,一个莱州湾盐场的利益,还至于让他们做这种等同于叛乱的事情。

    同理...高家也不会。虽然高家很看重盐业的利益,但也不会将家族命运跟盐业捆绑到一起。因为不值当得。种花家说到底,还是官本位,区区盐业,又不是万事根基,他们肯定不会因为盐业就搏命。

    这就很有意思了,高家受益了,但是高家却很可能没有参与进来。整件事看起来更像是有人故意将高家摆在了台面上。

    说白了,高家就是个靶子。

    “不管怎么说,先从高家查起吧。做这件事的人,只要继续做下去,就一定会有破绽。而高家很可能就是突破口。”

    与此同时,朝廷也收到了渤海郡出现上万叛军的情报,刘辩连夜将董明、蔡邕等人喊到了勤政殿。

    刘辩的一张脸,憋得通红,他实在是太气愤了。

    “谁能给朕说说,这一万人是从哪来的?是什么人?为什么就这么堂而皇之出现在渤海郡内?”刘辩有几分刘宏的意思,虽然连珠带炮的问了那么多。但是语气却不是那么的紧迫,甚至还有一丝的从容。

    这事儿闹得,其实董明、蔡邕等人都面子上没光,因为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一般来说,这种事情都是搞清楚了之后才会上报的,不然上头一问三不知,那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蔡邕那边也的确一直压着没告诉刘辩。董明自然也不会提前告诉刘辩,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刘辩却已经知道了。

    “此事还在探查当中,在等几日就会有消息。”这个时候,只能蔡邕站出来顶雷。

    刘辩自然不会对蔡邕发火,他耐着性子道:“说说吧,朝廷该怎么解决这件事?自朕登基以来,这还第一次有如此规模的叛乱,莫不是当朕是泥捏的?”

    “陛下说笑了。”蔡邕用老年人特有的慢慢悠悠的语调回道:“事情其实很好解决,陛下只需下旨,责令渤海郡和青州牧出兵平叛就行了,他们会处理好的。”

    “渤海不是在冀州吗?给青州牧下令干嘛?”刘辩忽然问了一个让在场众人都懵了的问题。

    站在他旁边的吕强本来一直当自己是泥胎雕塑,听到刘辩这个问题,直接破功了。他轻咳一声,用极为细小的声音解释道:“陛下,渤海郡靠近青州,青州牧如今在青州镇压黄巾余孽,麾下都是精锐之士。”

    刘辩闻言脸更红了,不过他还是嘟囔了一句:“那不是还要过黄河,还不如从幽并两州派人去呢。”

    “北海有港口,也有大船。”蔡邕这个时候又说了一句。

    “哦,那就按照丞相说的得来。”刘辩忽然没了什么兴致,有些懒洋洋的说道:“就这样吧,朕乏了。”

    ???

    众人都是一脑门子问号,何着我们大半夜的跑过来,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尴尬,刘辩说完话之后,叮嘱了蔡邕一句,让他多费心,就带着吕强离开了。

    众人都有些无奈,不过考虑到陛下的年龄和刚才尴尬的情况,倒也能够理解。

    “诸位,既然来了,咱们都商量一下吧,这事儿派谁过去?”蔡邕将手放在袖子里,就像隔壁普通的老大爷似的。

    这事,派谁其实都行,反正就是去混个功劳。唯一的风险,就是一旦镇压叛乱失败,那很可能就会酿成大祸,说不定回来还得被砍头。

    但这个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太低了,因此大家都很感兴趣。当然不是自己去,而是为自家的后背、亲朋争取这个机会。

    唯独董明,盯着刘辩离开的方向。

    他觉得刘辩有些不对劲,只是一种感觉,来的很突然。

    “伯照你觉得呢?”这个时候蔡邕忽然问了一句。

    董明回过神来,看向蔡邕,后者用征询的口吻继续道:“叛军好解决,问题是得搞明白为这些人是怎么瞒过官府的。我觉得咱们应该派人去调查一下,这个人选就从尚书台出如何?”

    董明摇了摇头,道:“尚书台不负责具体事务,这件事丞相大人可以另选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