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51章

    贾母这里,黛玉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失去了角逐宝二.奶奶的上位资格。等元春成了皇妃,黛玉在贾母和二房这里就更不值一提了。

    在荣国府二房严重被大房压制情况下,宫里的元春和宝玉的亲事,是他们这一房唯一的希望。

    而在贾母和王夫人心里,林如海没有一官半职,家产在进京的时候又严重缩水了。再加上林家有男丁,无论多少家财也不会全都成了黛玉的陪嫁,这样要身份没身份,要陪嫁又没多少陪嫁的一个宝二.奶奶,对二房没有丁点帮助。为宝玉定下有助益的高门大户,才是二房的首选。

    不过林家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尤其是荣国府的人脉,如今八成都落到了贾琏手里,他们想要做些什么,就必须自己再建一条人脉,关系网。

    林家门风清贵,林如海又是正经科举出身入仕过的,同窗旧故,同科座师这些人脉都是堪比家财的存在。

    所以哪怕不能将黛玉说与宝玉,贾母也不想放弃林家这门好亲戚。

    说白了,就是一边嫌弃,一边又想物尽其用。

    说起来自打贾母醒来后,她先是审时度势了一回荣国府的局势,发现大势已去后,还是想要尽可能的挽回点颓势的。

    可惜二房的贾政自认自己现在是皇妃生父,身份不同了,于是更端出一副清高派不流于俗,任何俗事都不管的样子。

    二太太王夫人那里,宝玉,赵姨娘等等都不停的扯她后腿,让她孤掌难鸣,步步维艰。再加上大家都将老太太中风这事赖在二太太身上,她在府中的处境也是极尽尴尬。

    只有嫡母的日子过得焦头烂额了,才没闲功夫管庶出子女的闲事。所以探春到是精明,可她更记得绯歌的前车之鉴,对自己这位嫡母小心提防都担心着了道,又怎么可能让她在府里顺风顺雨。

    大房这边,为了让贾赦不添乱,贾琏在外面历练了一回后也学会在贾赦身上使了心眼子了。这不,在扬州的时候就花重金买了两个扬州瘦马回来。

    一回来就将贾赦迷得神魂颠倒,至此万事不管,一门心思‘寻花问柳’。

    贾赦不管事了,贾琏学乖了,宝钗更是精明在线,邢夫人那里只有给足脸面,敬着捧着,她就会跟着你一条道跑到黑。

    再加上她又是那么个乖僻性子,有她在前面放炮,宝钗在后面出谋划策,二房可不就没什么悬念的在贾母未醒前被大房狠狠压制住了嘛。

    此时在贾母看来,宝玉虽然不能娶林家的姑娘,但他们不是还可以嫁个贾家的姑娘去林家吗?

    最好的人选其实是探春。但探春和黛玉同年,比林瑜足足大了六七岁。这年纪差的太多,又加之探春是庶出,林如海那边也未必同意。最后贾母便将视线落在了惜春身上。

    惜春自幼丧母,尚未记事起就被抱到荣庆堂抚养。贾母对三春的态度是一样的漠视,所以也就造成了一种一视同仁的现象。

    惜春是嫡女,又是前族长幼女,现族长亲妹,这样的身份在贾母看来,配林家的林瑜到是有些个大才小用。不过为了林家的人脉,也不得不做出如此牺牲了。

    ……

    相较于贾母又一次施舍一般的看重,林如海是真怕了荣国府了。绯歌那些事情才过去多久呀,就来接他林家姑娘和哥儿去府里做客,林如海总觉得那里就跟龙潭虎穴似的不是个善地。

    从审时度势的角度看贾家,得罪了睿亲王这一支,将来如何真的得看造化和那位姑娘的心情。

    从情理上看贾家,贾家人对自己人都是彼此算计藏私,对待他的这一双儿女又能有多少亲情?

    所以贾母派人到林家接林家姐弟去府里小住,荣国府的的人刚说了来意,就被林如海打发了。

    林家人丁单薄,比不上老太太家大业大,床前孝子贤孙站满屋子。他们林家,一病就病了俩了,黛玉姐弟得多大的心才能放着生病的长辈跑亲戚家坐客去呀。

    不去,不去。

    贾家出了皇妃,别说贾氏一族的主子,就是府里的奴才都自觉高人一等。看着林如海毫不客气的拒绝,那奴才还想拿宫里的元春压一压林如海。

    林老爷,您这么不给老太太面子,就不怕宫里的娘娘不高兴。娘娘不高兴了,当今见了怕也要寻问一二。若是怪罪下来,谁吃的起呢。

    林如海为官入仕几十年,还能被个奴才吓唬到?自恃身份,理都没理说话的贾家下人,抬脚便去了书房。

    林家的管事一见,直接冷笑几声,然后故做势利高傲的上上下下,转着圈的打量了一回来接人的贾家下人。最后扬声喊了个三等小厮让他送客。

    贾家下人没想到林家不给老太太面子,也不会宫里的皇妃放在眼里,气得回了荣国府就一顿哭天抹泪。好似在林家受了多大委屈屈辱一般。

    贾母气得大骂林如海,又哭贾敏去的早,最后除了荣国府传出林家不孝不敬的流言外,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人家姑娘要留在家里侍疾,不去你家坐客就跟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似的,你们家还能不能讲些道理呀。

    而且换个角度看,你家现在有皇妃,正得势。林家位处下峰,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可见人林家也是趋炎附势的之辈。

    这种亲戚不比你家倒霉了就离得远远的,一得势就出来献媚强百倍?

    一时京城众人想到宝钗每次赴宴旁人问起贾母时,她那摇头不语又牵强的苦笑……

    唉,你说说你这老太太,连诰命都被太后撸了,咋还这么多事呢。

    ╮(╯▽╰)╭

    绯歌坐了四十几天的月子,月子里调理的极好,整个人粉粉嫩嫩,肉嘟嘟的,气色就更不用说了。

    小娃娃生在腊月里,满月的时候还在正月。绯歌是个嫌麻烦,又懒得应酬的性子。许爵爷……还不如绯歌呢。

    所以小娃娃既没办洗三,也没办满月,一直到百天了,这才办了个百岁宴。

    许颢最熟悉的就是那群一起研究瘟疫的郎中和观音庙里的大小僧人,这样的日子,他那边也不可能请了和尚过来念经,更没办法将那些已经离开京城的郎中都请过来。

    整个百岁宴,绯歌只请了林家父女爷仨,贾家的贾琏和提前找理由跑出来的惜春。官场上没请半个人,许氏一族也都不知道许颢添丁。总之就是整个百岁宴办的那叫一个冷清。

    洞明星也来了,九星旗只他一个人参加。

    前院一桌席面,只有许颢,林如海,洞明星,贾琏,再加上早早就跟着他老子历练的林瑜。

    后院女眷这边人更少,就只有绯歌带着黛玉和惜春。

    前后院各摆了小戏台子,不过没传戏班子入府,只叫了几个乐器好的,远远奏一回曲子,再隔着一段距离唱一回姑苏小调。

    吴侬软语,既不吵人,也不冷清。

    没有外人,也不需要应酬,大家吃吃喝喝,聊聊家常,再说说府里府外的八卦到也自在。

    宴毕,林如海亲自见了一回绯歌,他说黛玉也到了相看亲事的年纪了。他这有一天没一天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去了。他怕他安排的亲事等他去了以后再生变故。

    再一个,经过了贾家那么多事后,他也特别有感触的跟绯歌说,男人看男人,看的是前程秉性。但成亲不是两个的事,而是结两姓之好的通家大事。夫妻和睦固然重要,但女子出嫁后,更多的还是要跟婆母妯娌打交道。

    若婆母不慈,妯娌不善,男人愚孝……这日子就真没法过了。所以思来想去,林如海就特别诚恳的拜托绯歌帮着黛玉相看亲事。

    绯歌一听林如海这话,便明白他想要让绯歌在九星旗里找个合适的人给黛玉。这样一来,就算将来林如海去了,那家人不看僧面看佛面,也不会在林如海病逝,林瑜没起势前轻贱黛玉。

    再加上黛玉与绯歌的姐妹交情,也能更得婆家看重。

    虽然听明白了林如海的意思,可绯歌却犹豫的不知道要不要答应了。

    如果是原著中的黛玉,绯歌觉得那样性情的黛玉其实就不适合嫁人。

    纤细,敏感,多思多病,爱哭,小性,口舌伶俐,不容于世的通透心思……这样的妹子就只适合呆在家里被人宠一辈子,否则嫁到谁家都像在坑人坑已。

    没有绝对的权势和价值,谁都不会迁就旁人一辈子,哪怕这个人是世间唯一的林妹妹。

    而且爱情这玩意……你首先得爱你自己,然后才能去爱旁人。同理,旁人也会更爱自己,然后才是你。

    除非那人爱你胜过他自己。

    这种想法绯歌都不敢期待,她又怎么可能自欺欺人的认为黛玉就一定会遇到呢?

    不过现在的黛玉,坚强独立,强势有手段,精明能干,管家理事样样精通……而且她是长姐,林如海的身份又是那般情况,一番历练下来,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比宝钗还要优秀三分。

    毕竟宝钗有个疼她的母亲,也有个比他她年长的哥哥。哪怕哥哥再不成才也是她的依靠。在,是林家,黛玉能依靠的,能让弟弟依靠的就只有她自己。

    这样的林妹妹,嫁到谁家去,以她在林家养成的那种说一不二的性子,怕也是不会轻易让人压她一头。

    那所谓的婆婆,妯娌什么的……怕是要迎来一尊磨刀霍霍的斗战胜佛了。

    经过一番内心挣扎,绯歌还是拒绝了林如海的托付,只说叫林如海先看着,若是到死也没相有相中的人家,她再接手。

    如果这期间林如海有相中的人选了,她可以帮忙将那家府里府外的事调查个底朝天,供林如海参考。

    给林妹妹找婆家这事……反正熊孩子怯了。

    许颢这个一等子爵位做的很是低调,无论谁家下帖子,他都不曾赴过约。就连得了个嫡子这种应该大宴宾客的事,许颢都没觉得应该通知‘外人’一声。

    哦,忘记提了。这位成了一等子爵已经有段日子了,但却没亲自或是派人去领过一回俸禄。

    就像一美女使劲的抛媚眼,最后将自己抛成了瞎子也没换来一个回眸一般。

    略惆怅。

    对于许颢的性子多少都有些了解的贾琏和林如海也没鼓励他用心仕途。术业有专攻,许颢那一手医术绝对是国宝级的,他好好的活着做他喜欢的研究就是对这世间最好的贡献了。

    贾琏一直知道绯歌身份不简单,可到底多不简单他仍就没有概念。这一次参加百岁宴,贾琏对于这么冷清的百岁宴还是有几分诧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