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53章 准备就绪,长缨出征!


    “上一次失败之后,他准备留在长安准备,结果先皇驾崩,为了等待新皇恩科他又等了八个月,结果太上皇退位……”

    “……”

    “心如死灰的他,刚准备离开长安,碰上了俱文珍的兵变,兵变刚刚平定他收到了江南道水严重,不得归乡只得滞留在了长安。”

    “……”

    “滞留期间碰上了阅兵和你的大婚,结果在围观你大婚的时候他所居住的居所被盗,钱财、文牒、尽数被盗。”

    倒霉到这个程度,郭戎也是服气了,这简直就衰神附体。

    “后来呢?”

    “然后他被迫向京兆尹求助,贯之就想起了我和他是同窗,我看他已经身无分文,就直接推荐给了你,你听说他文武双全,然后……我感觉他在武略方面要强于我,所以就干脆偷懒了。”

    郭戎和韩愈讨论罗中文的倒霉经历的时候,在罗中文的主持下,讨论已经进入了尾声,而且在思路上跟李愬、郭戎拟定的路线基本一致。

    和李愬对视一眼之后,郭戎示意罗中文停止,接着自己站了起来。

    “诸君的想法我和大将军基本一致,那就这样定下来,虽然本次出征是防御战,但是任何人不得松懈,本次出征将使用已经模拟会演练过的战兵配属辅兵的模式,下面由罗参军宣布具体的安排。”

    “本次战兵配属与演练相同,每团配属一个10人炊事班,一个50人的后勤队,战兵每营配属一个工兵团,一个五人医疗班。”

    听到罗中文说到的出征配属编制,郭戎不免得意,毕竟这可是自己从兔子那里抄来的得意之作,显而易见的好处获得了所有人的一致称赞,然而听到下一句,脑海中浮现出了让郭戎很蛋疼的编制问题。

    首从府兵时代开始,唐军出征的时候军都是临时编组,所以唐军的战时和非战时体系并不是完全一样。

    简单来说,平时扁平化管理,比如在纯府兵时代,理论上兵部掌管大唐一千两百多个折冲府(理论上!!!),需要作战的时候抽调编组成军,形成战时体系。

    所以,当郭戎想到满编状态三万人的长缨军会有整整150个团的时候,脑子里嗡嗡的。

    然后,郭戎提前在军和团之间增加了一个千人作为得中间建制。

    按照郭戎的计划,这个中间建制配属辅兵之后可以满足小范围冲突的需要,唯一让郭戎蛋疼的来自这个编制的名字——“营”!

    “营”来自韩愈的建议,作为古文运动的发起人,提出一个汉军的编制丝毫不让人意外。

    对于本就常以汉家自称的唐人,对于“营”这个称呼没有任何抵抗力,韩愈复古的想法获得了包括了太上皇和兵部的一致认可。

    增加了营,去掉了伙,长缨军现在的体系已经相对完善。

    十人为什或班(战兵为什,辅兵为班,比如炊事班)以老兵为什长/班长,

    五什为队,指挥为队正,

    二队为旅,指挥为旅帅,

    二旅为团,指挥为校尉,

    二、三或五团为营,指挥为营长,

    经过整合之后,整个长缨军战兵部分有战兵九营(5团),工兵三营(5团),轻、重骑兵个一营(两团),侦察营一个(五旅),军府直属骑兵营一个(两团)。

    来自后世的郭戎对于营》团》旅的这种的称呼很蛋疼,但是几经抗争无效之后,郭戎只能安慰自己他们开心就好。

    “郎将李锐,领孙坚、杨鑫、邵树民领所部三营战兵及轻骑兵营二团,工兵二营,沿着渭水溯流而上,进驻陈仓、陇州、凤翔。”

    “大将军、中郎将将亲率直属重骑兵营、轻骑兵营一团,六营战兵,工兵一营,工兵三营,直属工兵营,出邠州道。”

    “长史韩愈留守长安负责大营整训以及物资转运补给!”

    完成了所有布置之后,以录事参军代行了参谋长职务的罗中文向郭戎示意,郭戎随之起身。

    “现在还有最后两天的时间,两天之内各部查缺补漏,二月初一,正式出征!”

    两天时间一闪而过,二月初一的清晨,料峭的寒风中太上皇的意外抵达给长缨军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士气的提升。

    同时,也将为了和大军一同出征而没有告别的阎卿和古丽娜带到了眼前。

    很快,在隆隆的鼓声中,长缨军正式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