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89章


    翌日天刚蒙蒙亮,董飞卿看了看仍在睡梦中的儿子,亲了亲那粉雕玉琢般的小脸儿,在清晨寒烈的风中阔步出门的时候,神色已不再是为人夫君、父亲时的温柔随和,眉眼间只有锋芒、锐气。

    接下来的半个多月,蒋徽每日都要花费不少小心思哄得阿昭开开心心的。到了晚间,母子两个睡在小暖阁。

    偶尔,阿昭会显得有些困惑,眨着大眼睛环顾四周。该是在奇怪,在寻找那个最亲最近的人。在那样的时刻,蒋徽心里是真不落忍——为父子两个。

    程恺之过来看母子两个,担心蒋徽怪董飞卿,一次委婉地道:“谁都一样,不可能总为一两件事一两个人忙活。就像开林哥,日后添了儿女,也少不得出门办差。修衡哥就更不用说了,隔三差五地出门巡视。”

    “我晓得。”蒋徽知道他的用意,微笑道,“阿昭不是认一的性子,打几次岔,这一天就过去了。”

    有些情形,是可以成为习惯的,就像阿昭能接受父亲一早出门、傍晚回家一样,几次之后,他就能隐约地明白并接受,父亲偶尔要出门一阵子。

    至于董飞卿,更不用担心。凡事如此,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当初决定要做,便该尽力尽责地去做。

    她希望他是恋家的男人,但绝不希望他为了常伴妻儿而辜负弟兄给予的信任。她爱的男子,不仅仅是爱着她的董飞卿。

    年轻时若是偷懒躲闲,过一些年,生活会跟你找补的。

    董飞卿不在家中,阿昭也不会闷,唐修衡等几个人得空就来,都是打心底喜欢孩子的人,一哄就是大半晌。

    腊月二十六,董飞卿平安归来。他进门的时候,阿昭坐在临窗的大炕上,围着个小被子,正兴致勃勃地摇着一个样式可爱的拨浪鼓。郭妈妈、奶娘站在一旁,笑吟吟地看着。

    “儿子,”董飞卿立时逸出柔软的笑容,“想我没有?”

    阿昭的动作停下,循声望向他。

    董飞卿笑容柔和地走到近前,双手捧住他的小脸儿,“想什么呢?你要是把我忘了,我找谁说理去?”

    阿昭长而浓密的睫毛忽闪一下,甜美的笑容缓缓绽放。

    董飞卿把他抱起来,笑着亲了亲他的额头,继续自说自话地拉家常,“这一阵有没有淘气?”

    阿昭发出一些音节,似在回答他的问题。

    父子两个各说各的,却是很快变得热热闹闹,不消片刻,就亲昵无间。

    蒋徽从里间走出来,看到这一幕,想着这大抵就是父子天性吧。

    之后两日,阿昭显得有点儿黏人,每晚都要父亲抱着入睡。再往后,一切如常。

    蒋徽问起这次走镖的情形,董飞卿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遇到了几个小毛贼”。

    一次沈安过来,两女子闲谈,她才知道路上并不太平,遇到一伙狡诈的匪盗劫镖。

    在匪盗看来,应该是能够硬碰硬赌一赌运气,可惜,他们遇到的是镖头是董飞卿。

    “但是并没出人命,只是把那伙人收拾的不轻,说是打的落花流水一点儿也没夸张。”沈安说起这些,眼神透着钦佩,“跟他一起走镖,实在是开眼界、长经验。”

    短兵相接较之沙场御敌,对董飞卿来说,前者真的是小菜一碟。

    镖局的事,董飞卿始终记挂并有所举措的只有一件事:自此时便开始与方默着力培养最出色的镖师、趟子手。

    他与方默共同的目标是,步入而立之年的时候,能够完全放手。初时不亲力亲为不像话,多少年都需要亲力亲为便是能力不济。

    转过年来,书院新增了百余名学子。

    这一年起,皇帝改年号为靖和。

    秋闱之中,驸马程恺之夺魁,成为解元郎,第二年的会试、殿试之中,再先后夺得会元、状元。

    程询在科举中走过的路,程恺之照原样走了一遍,只是,不需要到翰林院熬资历,皇帝委任他为禁军统领,原禁军统领黎王爷就此功成身退,赋闲在家,安享清福。

    而在这次放榜时,蒋徽特地去看了看,发现书院中有五人金榜题名。这固然离不开这些人往年打下的根基,但书院总有三两成的功劳吧?对此,她想法只能保守一些。

    回返家中,有喜讯至,皇帝有旨意到书院,即日起,书院更名为应天书院,隶属朝廷,另有亲笔书写的匾额。此外,传召董飞卿进宫面圣。

    蒋徽轻轻地吁出一口气。皇帝的认可、扶持,至关重要。

    在书院的董飞卿,随传旨太监进宫。

    几年了,上次相见是君臣,此次相见是天子与布衣。

    皇帝今日不忙,坐在御书房窗下的圆几一旁品茶。望见董飞卿进门,照规矩行礼参拜,审视片刻后,牵出满意的笑容。

    这个年轻人,锐气不减,但已能将锋芒适度地收敛。

    有一度,董飞卿是唯一一个让皇帝扼腕叹息的人才,起先是觉得行事过于决绝、鲁莽,后来又觉得是董家耽搁甚至毁了他的前程,到如今则觉得,他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路。

    皇帝命刘允赐座、赐茶,态度随意而亲切,“几年前,跟你磨烦了大半晌,害得我好几天脑仁儿疼。”

    董飞卿微笑着告罪。上次,和皇帝说了一车的车轱辘话——他是当时脑仁儿疼,都快把自己绕晕了。

    皇帝和声道:“眼下,书院办得像模像样,委实可喜。日后不妨多收一些年岁较小的孩子,教孩子更耗费心血,但若如此,你想要传扬于世的难能可贵的品行、品德,才能有更多的人真的传承下去。”

    董飞卿起身拱手行礼,恭敬地道:“草民遵旨。”

    “不必拘礼。”皇帝一笑,示意他落座,“你发妻亦不是等闲之辈,有了那一出好戏,始终认为帝王将相遥不可及的百姓,也开始觉得我们是有血有肉的人了。”

    董飞卿道:“皇上谬赞了。拙荆尽量据实书写,但世人能品味出的,委实不足皇上十中之一的圣明。”这并不是故意捧着皇帝说话,正相反,这是心里话,是以,语气很平和。

    “让她别浪费了手里那支笔。”皇帝道,“她之前的话本子、画作,我也看了,实在是不错。”停一停,凝住董飞卿,饶有兴致地问道,“至于你,我就不明白了,一边开书院,另一边怎么开起了镖局?”

    “书院的事情,主要是叶先生等人费心,过于清闲的日子,草民过不惯。恰好有友人相助,便合力开了镖局。”

    皇帝一笑,“如此也好,文武所学都有用武之地。”

    随后,皇帝问起阿昭样貌像谁,性子随谁,一如一位最寻常不过的长辈,笑着叮嘱道:“你家的娃娃,定是天资聪颖。又一辈人了。过几年,几家都要开枝散叶,务必让他们勤走动着。你们夫妻二人,偶尔出门游玩一半年也罢了,在京城好好儿地经营书院最要紧。把这事儿当旨意办吧,多给朝廷培养些人才。于公于私,都该有你和蒋徽这样的人。”

    董飞卿由衷地恭敬领命,告退离开之际,皇帝解下腰间一块玉佩,站起身来,亲自送到董飞卿手里,“让孩子拿着玩儿。”

    暮光之中,董飞卿回到家中。

    “爹爹,爹爹!”阿昭唤着他,向他跑过来,笑容璀璨。快两岁了,稳稳当当走路的时候少,跑的时候多。

    “慢点儿。”董飞卿加快步子迎过去,在这期间发现儿子的衣衫脏兮兮的,手里握着个小铲子,“怎么灰头土脸的?又闯祸了?”

    “没有呀。”阿昭扔下小铲子,张开手臂,“爹爹抱。”

    “没闯祸才怪。”董飞卿笑着把他抱起来,一面往里走,一面问道,“这一身的土是怎么弄的?”

    阿昭说:“有一株花,很丑的。我拔掉了。”

    “然后呢?”

    “郭妈妈说,是娘亲种的。”阿昭沮丧地小腮帮都鼓起来了,“我又种回去了。”停了停,煞有介事地叹气,“唉,累坏我啦。”

    董飞卿差点儿笑出来,“拔出来的时候,有没有伤到花的根?”

    阿昭眨着漂亮的凤眼,想了想,诚实地道:“不知道诶。”

    董飞卿必须得照实告诉他:“要是伤到了花的根,种回去也没用了。”

    “那可怎么办呀?”阿昭立刻沮丧起来,“娘亲会生气……吧?”

    “你跟她照实说,我再帮你找一株一样的花种回去就行。”

    “不行啊。”阿昭搂住他的脖子,“娘亲在补花瓶,没空搭理我。”

    “为什么?花瓶是你摔坏的?”

    阿昭小声说:“不是故意的。”

    这个小祸胚。董飞卿强忍下笑意,道:“一事归一事,不管是不是故意的,犯错总是真的吧?犯了错就要认错、道歉。”

    “……好吧。”阿昭也没别的法子,老老实实地换了身衣服,由父亲领着去小书房找母亲。

    蒋徽已经把花瓶修补好,正会儿在看凝香阁的账册,见阿昭少见的老实模样,就知道又没好事,和声问:“怎么啦?”

    阿昭把花被拔掉又种回去的事情说了。

    蒋徽啼笑皆非。这孩子瞧着家里什么东西不顺眼了,第一反应是动手清理掉,先斩后奏的时候居多。她柔声解释道:“有些花草,我是为了做香露、香料才试着种的。”

    阿昭认真地保证:“以后,我不乱拔花草了。”

    “说到做到?”

    阿昭用力点头。

    蒋徽俯身,查看他的双手。小胖手的手心红通通的,该是被小铲子柄部硌的。她不免心疼,“怎么不早来告诉我呢?”

    “我拔的,就应该我种回去呀。”阿昭把双手背到身后,笑得现出小白牙,身子微微晃着,“但我力气小,郭妈妈帮我了。”

    “你这可真是费力不讨好。”蒋徽把他抱到怀里,又对董飞卿一笑,“吃饭去。”

    饭后,董飞卿提了提进宫的情形,把玉佩拿给蒋徽,“收起来吧。”

    蒋徽找出一个相宜的锦匣,存放到库房里。

    入夏,蒋徽再次有喜,薇珑、舞阳公主也先后诊出喜脉。而到了秋日,薇珑的脉象确定,怀的是双生儿。

    蒋徽惊喜之余,不免有些担心。

    薇珑长期着手造园事宜,身体要比寻常闺秀好一些,但是,第一胎是双生儿的话,承受的便是双倍的凶险。

    她与董飞卿说了说这层顾虑。

    董飞卿道:“严道人不知道又跑哪儿去了,我已经托人寻找。他何时得到口信,一定会进京来。”

    蒋徽欣喜不已,“那太好了。能尽快找到他就好了。”

    “你啊。”董飞卿把她的手纳入掌中,“等道爷来了,也得让他给你把把脉。这次我瞧着你特别辛苦。”

    这次,她害口的情形很厉害,小偏方、大夫的方子根本不管用。他那半瓶水的医术,把把脉还行,别的有心无力。

    “应该是女儿。”蒋徽说,“贴心的小棉袄,难免娇气些。倒也习惯了。”她拉过他的手臂,枕上去,“不说这些。要真是女儿,你没边儿地宠着的时候,我可不答应。”

    他无声地笑了,“是得管着我点儿。”

    蒋徽有些乏了,揉了揉眼睛,“要睡了。”

    “嗯。”

    过了一阵子,恍惚间,蒋徽听到他说:“解语,谢谢你。”

    “嗯?”她睁开眼睛,“你刚刚叫我什么?”

    他笑着,柔声答道:“解语。”

    她莞尔,“听着居然一点儿都不别扭。”

    他如今打心底觉得,她的小字与她完全符合。

    靖和二年正月,蒋徽生下一女,薇珑生下龙凤胎,舞阳则生下一子。

    连番的喜事,让包括帝后在内的各家长辈笑逐颜开。

    这次,几个孩子仍是皇帝取的名字。董家的女儿名为筠心。

    阿昭因着添了妹妹,每一日都喜气洋洋的,经常守在母亲、妹妹床前,有时只是噙着笑看着筠心,有时则会小心翼翼地握一握妹妹的小手。

    他问蒋徽:“娘亲,我以前也是这样吗?手、脚好小诶。”

    蒋徽笑道:“是啊,小孩子都一样,要一点点长大。”

    阿昭“哦”了一声,“唐家的文昫弟弟、绎心妹妹,比筠心还小,但是,和筠心一样好看。”

    “我们阿昭做哥哥了。”蒋徽问,“等他们大一些了,愿意陪他们玩儿么?”

    “愿意啊。”阿昭认真地说,“想想就特别开心。我会好好照顾他们。唐家的祖父、祖母、伯父、叔父,还有小姨母,都要我常去。”

    “让爹爹有空就带你去。”蒋徽笑着摸了摸他的头,“等到妹妹大一点,我也可以带你们一起去。”

    阿昭笑容灿烂,“好啊。”

    靖和四年,四海咸宁,天下步入盛世。

    靖和五年,殿试后放榜,十一名进士、进士出身出自应天书院。此后多年,历届殿试后,录取人数少则一百多名,多则近四百名,出自应天书院的考生始终能在殿试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因而,各地学子趋之若鹜,不乏千里迢迢来求学的。

    除了为朝廷培养国之栋梁,应天书院亦有才子才女辈出,例如成名后常年专攻戏剧并成为名家的申雅岚、冯蓉。

    筠心三岁那年,蒋徽回到书院,主教作画、文章。

    程、唐、陆和董家的孩子们到了开蒙的年纪,相继开蒙,进到应天书院读书。

    相较于书院的成就,三合镖局带给董飞卿和方默的,似乎只有越来越响亮的名声、越来越多的银钱。

    两个人似乎都是对走镖这件事的兴趣大于钱财——不牟利,万万不行,但银钱越来越多了,便不大当回事,只说董飞卿,经常是分红之后,转手就把大笔银钱花到书院。当然,前提是已经留出足够的家用。

    书院随着学生的数目逐年增多,先后两次扩建,负责此事的,自然是郡主黎薇珑。

    未到而立之年,董飞卿便与蒋徽实现了余生共同的目标:寄情于教书育人,不需再为镖局诸事亲力亲为,不需再一次次与至亲至爱的人小别。

    再不会有功名利禄的羁绊,唯有清心寡欲的从容悠然。

    如此岁月,唯剩静好,只需珍惜。

    作者有话要说:这结局卡得我直揪头发~

    本文没有番外,小一辈人的情节,留点儿想象的空间吧,没问题吧~

    本周日会把一直拖欠的撷香番外一次性更完~久等的小天使们,抱歉了,再等三天哈~

    接下来要准备新文大纲细纲,攒点儿存稿,7月26号开新文《绮欢》,是沈笑山的故事~

    再就是全文存稿至完结的现言《分寸》,7月26号也会开,美食、萌宠、婚恋文~

    两个文都急需预收中,感兴趣的小天使动动小手帮忙收藏下吧~

    古言《绮欢》~pc戳这里wap戳这里

    接档现言《分寸》:pc戳这里wap戳这里

    app看文的小天使戳我专栏直��~

    最后鞠躬感谢你们的一路陪伴、谅解,期待新文再次相聚,爱你们!

    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