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十章

    明檀从案几上拿来一叠信件,“兴庆府杨大将军那儿来的。”

    予涵接过,挑开封看了起来,只一会儿脸色便苍白如纸,浓黑笔直的眉峰也皱了起来。

    “怎么了?”明檀看他神色不好,心里也忧虑了起来。

    他按着自己的眉心,似是极力想镇静下来,“没事,你留在这儿,我要去找闻人大人。”

    明檀心下怀疑,予涵很少这么失态,必是有大事发生,才会如此,“我也去。既是你的文书,对于上级的动向,我有必要知道。”

    她目光坚定得不容动摇,予涵知道多说无益。以她性格之倔强,若自己不让她去,只怕她也会偷偷跟去。与其她会活动在自己的盲点中,倒不如让她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好,至少自己能盯着她确保她是安全的。

    “罢了,来吧。”

    信上称巴特格留下巴特萨德与阿扎勒古丹在兴庆府与杨贺大军对峙,佯装他仍在军中,实则领兵六万由燕国绕道突袭兴元府。

    而七月十日夜里,兴元府茂州、利州、巴州、金州等地多位掌事官员被刺杀,致使巴特格大军如入无人之境,长驱直入,步步逼近京师。

    “那五万燕军原本就是个障眼法,我们都被骗了。”闻人傅桥苦笑,他似乎苍老了不少,才而立的人鬓边竟然有了一丝白发。,“赫赫叛党真正结盟的是三王子吴奉德,拥有以一抵十的赤叶军将领。乔家他是迟早要舍弃的,乔别翁从头到尾都是个糊涂人。”

    燕王共有三子,长子封作太子,虽受燕王喜爱,却德性有亏,无甚大作为。二王子出身极低,乃燕王宫里**所出,不过因力大常人,作战骁勇,才略上得了台面。唯独三王子自幼聪慧,晓通政事,一手培养的赤叶军更是闻名天下。

    “依末将来看,大概是吴扬德碍了吴奉德的路,是以这次被当做棋子来使了吧。”闻人傅桥手下的一个武官道,“我从那些投降的人嘴里听说,吴扬德一直想一口气拿下安城,可是直到最后燕王给他下达的命令都是原地待命。而且粮草援军什么的,连一个子儿都没拨出过。 ”

    “确实,我们安插在燕国的斥候也来报过。燕王室如今乱得很。燕王病重已经有四五个月了,朝政事项都是由外戚一手把持。而太子 ……有说是被毒死了,也有说是被囚禁起来了。总之,生死不明。”即便谈到燕国不利的地方,闻人傅桥面上还是一片忧愁之色。

    予涵拧眉思量了许久,最后问道:“这三王子吴奉德的府邸是在上燕还是下燕?”

    燕国分作上燕与下燕,上燕包括大渡河尽头和黄河上游,下燕则是西至兰溪郡,东至乌蒙部,南至威楚府。下燕是皇帝直接管辖的地方,而上燕土地较为贫瘠,则是历代燕国君主的兄弟的封地。因为上燕的条件艰苦,所以在上燕生活的贵族必须依赖于下燕君王的补给,因此也就防止了燕国的分裂与叛乱。

    “上燕,如何?”闻人傅桥有些疑惑。

    “原来如此。”予涵稍展眉,“闻人大人可否修书一封与李佑行将军,让他放弃对燕都施压,转而攻打上燕?”

    “这……”闻人傅桥思考了一下,不确定道:“王爷可是要借此迫使吴奉德返燕?”

    “是,赤叶军既可化整为零四处暗杀,也就可以归零为整返回上燕。”他伸手指向案上的地形图,“从方才来看,吴奉德当是放弃了燕都。能任由我们毁掉那五万燕军,并且与赫赫叛党联手,可见他要的是自立为王,而且他有这个实力。”他的手指点着上燕的位置,敲着和他平时吹笛一样的节奏,“那么这个时候,他的软肋就是作为根基的上燕了。只要李将军在上燕控制住赤叶军以及吴奉德的动向,我们就不用腹背受敌。毕竟敌暗我明才是现在我们最大的劣势,而且若闻人大人能配合的话,将赤叶军这个大周的心腹大患一网打尽也不是不可能的。”

    “嗯,有道理,那么就依王爷所言。”闻人傅桥点头称赞。

    正章十三年七月十二日,朝廷皇上下旨,命清河王予涵带兵三万于晋州前阻拦巴特格军队,济州灵犀长公主驸马沈靖言被提任为正三品武义都尉兴兵至京师周围勤王。抚远大将军杨贺于巴特格后方截断其后援,决意与清河王来个首尾夹击。

    不管予涵如何反对,明檀是吃了称砣铁了心要跟去,小芬也是立马表示姑娘在哪儿她在哪儿。

    予涵一直劝明檀,对他而言,明檀安全,比一切都重要。

    “同生死,共患难,莫非我在你眼里尚不如常思义?”

    “你不想看到我出事,难不成你就忍心让我看着你出事?反正上穷碧落下黄泉,我就是要和你在一起!”

    “我的确是个小女子,但是你把你军里的士兵拉出来,我保证十个里面有六个打不过我。这你还不放心吗?不管!你要是不让我去,我就偷偷地跟过去。”

    这两天,予涵是见识明檀不为人知的一面了。哭闹绝食打滚耍赖,予涵纵是有千般理由,也抵不过明檀的倔强。让予涵头疼万分的倔强。

    实在磨不过明檀,予涵只能答应了,但同时也说好,一旦开战,或甚至是一旦有敌军的踪迹,明檀必须随军医撤退,躲得远远的。

    明檀自然是满口答应,但到时怎么执行,她心底里想,涵,你可管不着。

    不过出发前,有一个人的出现让已经忧心重重的予涵惊讶得险些落马。

    甄致礼,一等忠信伯甄衍的长子,同时也是他的表弟。

    予涵的舅舅,发妻薛氏,因乾元十六年一案不幸亡故。后又娶真宁大长公主之女承懿翁主,共育有二子一女。长子甄致礼,次子甄致信,幼女甄茗卿。

    “致礼,你怎么来了?舅舅和舅母可曾知道?”予涵勒马,大惊之下皱眉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