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章 把握机会

    非凡中文欢迎你!

    、、、、、、、中国与美国的两支志愿军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爆发了第一次战斗,这让全世界所有关注这场战争的人都紧张了一下,但是,当中国与美国都没有因此表现出多么强烈的态度之后,大家的神经也松弛了下来,至少,中国与美国都还保持着克制,并不想因为这场地区性战争而爆发全面冲突。

    只要中美不爆发全面战争,就算别的国家怎么打,也不可能对全世界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这可是很多人的观点!

    其实,美国的志愿飞行队指挥官,以及在印度的美国军事人员也没有预料到,他们竟然会以这样的方式与中国第一次交手。

    按照美国方面的计划,这只是一次报复性的行动。上次,中国志愿军空军在空中

    “绑架”了一架E-3,硬生生的将这架空中指挥机挟持到了巴基斯坦去,并且获得了一架完整的美国指挥机,掌握了大量美国的电子技术,这让美国人丢尽了脸面。

    所以,美国志愿飞行队的指挥官希望先用一次突然行动,至少击落一架中国的空中指挥机,来挽回他们的面子,并且达到提高印度士气的目的,只是让他们想不到的是,这次的行动完全的,彻底的失败了!

    参加行动的是最先做好战斗准备的战斗机联队,虽然只用两个联队来突破中国的空中防线,这是太困难了一点,但是美国志愿飞行队的指挥官认为F-35是一种先进的隐身战斗机,在突防能力上非常强大,而且没有重视印度已经有2架F-35在空战中被击落的事实,所以发动了这次行动,最后招至了完全的失败。

    空战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最后,不但没有能够击落中国的空中指挥机,自己还赔上了两个联队的战机,而取得的战果也只是击落了中国4架战机,这样的结果,也许用彻底失败都还不够来形容!

    而通过,这一战之后,这些高傲的美国空军人员也终于明白了过来,他们面前的对手绝对不弱,而且还根据美国空军的特长,做了专门的准备,并且擅长使用自己的长处来打击对方的短处,而要在这样的对手面前捞到好处,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印度,新德里,最高军事指挥部。现在,哈维斯上将已经不需要与印度的军官共用一处办公地点了,而且他也分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不需要与手下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了。

    当然,这都是志愿飞行队到来之后的改变,显然印度已经提高了对这些美国援外军事人员的待遇。

    而这也让哈维斯彻底的看白了印度。在以前,他提出的意见与印度的作战方针对立的时候,这些印度人甚至连理会他们的心情都没有,而现在志愿飞行队到来了,大量的美国飞行员将为印度而战,印度人就重视起来了。

    而这样一个目光短浅的国家,又有多少值得帮助的地方呢?虽然,心里对印度极为反感,但是碍于职责所限,哈维斯还是不得不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而且他非常清楚,自己在印度的表现,将决定着他今后的前途,即使他的服役时间已经不多了,但是对于任何一位军人来讲,能够在战场上建功立业,都是他们最大的期望。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哈维斯的心里比谁都清楚,即使美国派来了志愿空军,也无法挽救印度的败局了,就算美国再继续向印度增派部队,甚至出动志愿陆军,也不可能在陆地战场上拯救印度,这只是延缓了印度失败的速度,将战争拉长了,并且消耗了中国的国力而已!

    而看清了这点之后的上将,已经把所有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对中国行动的观察上来,他非常清楚,当这条东方巨龙砸碎了身上的枷锁之后,必然将腾飞于世界的顶端,到时候,白头鹰(美国的代表性动物)与龙之间的对抗将不可避免,而要想战胜这条强大的龙,那就必须要在正式的战斗到来之前,尽可能多的了解到对方的作战方法!

    对于中国与美国空中部队的第一次交手,哈维斯也没有能够预料到。因为志愿飞行队有另外的指挥队伍,虽然哈维斯名义上可以指挥所有在印美国军事人员的行动,但是志愿飞行队并不属于美国军队的成员,所以哈维斯也不好干预他们的行动,如果让上将早一点知道志愿飞行队准备的行动,那他肯定会阻止这些美国飞行员去送死,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在现在的情况下,没有充分的准备,要想凭借偷机的方法来夺回制空权,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即使这一战能够击落中国的空中指挥机,也无法对战场起到多大的帮助,甚至会招来猛烈的反击。

    只是,当上将知道的时候,已经无法阻止这些美国飞行员的冒险行动了,也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前去为中国的王牌增加击落的记录!

    当空战结束之后,哈维斯马上就发现,现在战场上的局势,根本就不是这批飞行员所能够改变的。

    因为美国出动志愿飞行队的事情已经过早的暴光了,当然,美国的政治体制是很难对这种重大的决策,特别是在非全面战争时期的决策起到保护作用的,所以,在美国飞行队还没有到达印度之前,中国就已经做好了应付的准备。

    而要凭借500人的力量就想改变战争的发展方向,恐怕只有疯子才能够想出这样的办法来,而哈维斯就是这么认为的,国内的那些政治家难道都没有长脑袋,想出了这么疯狂的计划?

    先不说,因为这批飞行员的到来,将把美国拖入这场战争,有了第一次,谁能够保证美国不会继续向印度派遣更多的志愿部队?

    仅仅是这次小规模空战带来的变化,就让上将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现在志愿飞行队在第一战中失败之后,自然需要时间来总结经验教训。

    而且,发现中国已经掌握了能够探测隐型目标的能力之后,怎么使用F-35这种战机,也需要时间来摸索新的作战方式。

    所以,在短时间之内,志愿飞行队是很难再次投入到战场上来的。而将为中国志愿军提供一次巨大的机会!

    现在,战场上的局势是瞬息万变,甚至连美国的侦察技术都有点跟不上战争发展的步伐了,但是哈维斯清楚的感觉到,中国新一轮猛烈的进攻即将开始了。

    因为美国志愿飞行队暂时无法大规模的投入到战斗中去,而零碎的使用这些力量的话,根本就不能对战场起到多大的帮助作用,甚至会因为持续不断的消耗,让第一批美国志愿飞行队成为了送给中国的礼物,所以,中国志愿军绝对不会放弃这次的机会,在美国更大规模介入战争之前,迅速的锁定战争的胜局,结束这场对中国来讲,消耗甚大的战争。

    通过一个多月的观察,哈维斯发现,对面的那名中国上将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人,而且,现在他手里已经有了这位中国上将的部分资料。

    而在了解到是一位55岁的中国将军在指挥战斗,而不是前几次,都由年轻将军来指挥战斗那样的情况之后,哈维斯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因为要从一位稳重的将军手中将胜利拉回来,这是很困难的事情。

    通过这一个月的观察,哈维斯也摸清了这位中国将军的作战方法。可以说,许常青上将是非常稳重的,哈维斯非常清楚的感受到了这点。

    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这位中国上将总会在最有利的时候,发动最关键的一击,以此用最小的代价换取到最大的利益。

    而且,在他指挥的进攻之中,所有的进攻准备都做得很充分,即使战斗开始之前,还有的工作没有到位,他也总会在战斗期间将所有工作安排到位,而这样一来,留给对手的反击机会就少之又少,很多时候,甚至抓不住他的漏洞!

    而在取得战果之后,这位中国上将并不会急于扩大战果,而是要先稳定住战场,把自己的战果保护好,再发动下一轮进攻。

    而这样的将军是非常适合打硬仗的,所以,要想从他的手中将局面挽救回来,这就更困难了。

    在出了稳重之外,这位中国上将还能够非常准确的把握住战场上的机会。

    上次,印度陆军因为调动而出现的漏洞,就被他准确及时的把握住了,并且以一次漂亮的穿插作战,彻底的粉碎了印度第一道防线上的部队,甚至全歼了第八集团军,最后只有不到2万名第八集团军的印度官兵逃了出来,这对印度军队的打击是非常严重的,导致现在在整条战线上,印度军队都面临着不敢与志愿军正面对抗的尴尬境地。

    所以,不管是从哪一个方面来看,这位中国上将都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指挥官。

    当然,哈维斯对中国能够出这么多优秀的指挥官感到惊讶。在前面,他已经了解了指挥台湾解放战争的罗开上将,中国的三军总参谋长周国辉上将,而现在又多出了一名许常青上将来。

    这样的优秀高级指挥官,对很多国家来说,不要说几名,就算是有一个,都能够为这个国家提供巨大的帮助了。

    当然,在惊叹中国能够出现这么多的高级指挥官的同时,哈维斯是不会忘记他的职责的。

    现在,由于一次贸然的行动,再次给中国志愿军创造了机会,这位中国上将能够放过这样的机会吗?

    连哈维斯都不敢相信,如果对面的那位指挥官错过了这样的机会,他还能够在将星云集的中国军队中坐在现在的位置上?

    很显然,对方绝对会把握住这次的机会,来扩大战场上的优势,甚至以此来胁迫美国放弃对印度的援助。

    虽然,哈维斯看得很清楚对方即将发动反击,而且印度军事当局也肯听他的意见了,但是现在印度的整条战线上都有问题,而要让哈维斯确定中国志愿军将从什么地方下手,这也太为难这位美国将军了!

    感到无奈之际,哈维斯上将只有向印度军方发出了警告,要他们随时小心中国可能出现的新一轮进攻,但是要想在这么漫长的战线上防守好每一处地方,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处处都防,就等于处处都没有防。

    而要保证战线的稳定,就必须要具备有大量的高素质的预备队,而比起中国志愿军来讲,不要说预备队,大概根本就没有几支印度军队能够与中国志愿军一较高下!

    巴基斯坦,志愿军总部。此时,许常青正如同哈维斯所预料的一样,已经发出了进攻命令,只是,他并没有选择几个突破点,而是在印度的战线上选择了一处重要的突击地点,并且在别的地区展开了配合以辅助性的进攻,来牵制印度的主力部队。

    其实,进攻与防守一样,仍然需要保证充足的预备队,这样才能够在打开缺口之后,将预备队迅速的投入到战场上去,扩大突破口,并且保证后面能够迅速的达到进攻的目的。

    当然,如果在第一处突破地点上出现了问题,还可以使用预备队迅速的在新的地点开辟主要战场。

    所以,现在许常青手中照样掌握着数量巨大的预备队,对这为稳重的将军来讲,控制预备队,已经成为了他主要的工作。

    在选择突破点上,许常青并没有定在新德里方向。虽然,在这一方向上的突击,更能够打击印度,但是,相对来讲,这个方向上的印度军队也最强大,所以突破的难度也更大,而且是在印度本土作战,将面临很多根本就无法考虑到的问题。

    而现在,印度的北部与中部战区已经被切割开来了,开始进行局部反击作战的时机也已经成熟,所以,许常青将主要的反击地点定在了中部战场上,如果能够迅速的收复巴基斯坦的失地,那志愿军入巴作战的目标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即使后面的战斗出现问题,只要能够将印度侵略者赶出巴基斯坦,那么胜利也把握了一半!

    所以,选择中部战场为突破点,不管是从战略上,还是战术上来看,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此时,在许常青手了的部队,出了已经投入战斗的5个主力军,2个空降军之外,又有4个军的兵力到达了巴基斯坦,所以,并不存在着兵力不足的问题,只是,要让这4个才到达巴基斯坦的军队马上投入战斗,并且适应这里的环境,恐怕这将要对这些志愿军官兵进行一次巨大的考验了。

    在反击发动之前,39军被部署到了巴基斯坦中部防线上的第一线,虽然,从军队的性质上来看,39军的重型部队非常适合对印度防线进行突击作战,而且39军本身就是一支用来打硬仗,打大仗的部队。

    但是,此时,许常青已经来不及让39军与别的部队换防了,毕竟,部队交割防线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如果因此出现如同印度军队那样的问题,那后悔都没有用了。

    为了达到迅速进攻的目的,许常青已经将军队的指挥权下放了,而且在前面的行动中,各级部队都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素质,让许常青对这些军长不能照顾到大局的担心也白费了,而在现在的这种情况之下,许常青甚至连做出总体上的战略计划的时间都没有,所以,也只能将具体的指挥权下放,自己只对大的方面进行控制!

    最先投入进攻的是20军与2军。这两个军将从39军的驻防阵地出发,向印度的防线发动正面冲击。

    虽然,这也是两个甲级军,但是许常青却并不是那么放心,所以,还将空降军的空中突击师放到了这两个军的后面,准备随时为他们填补进攻中出现的漏洞。

    20军是一个重型军,由一个坦克师,一个机械化师组成,与别的重型军不一样,20军是中国第一芝数字化部队,而在军内改革的时候,发现数字化部队存在着火力欠缺的问题,所以,取消了军属突击旅,将军属炮兵团升级为了军属自行化炮兵旅,增加了远程炮兵的打击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军的火力与突击力。

    而这一改变之后,20军的作战能力并不比38军这些老式王牌军差了,所以让其担任这次的主力突击任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比20军来讲,轻型化建制的2军在突击能力上就弱了很多了。但是,2军是按照美国

    “斯催克”旅的模式改编的,所以在机动能力,以及对后勤的依赖程度上,都要比任何一支重型部队好了许多,而由这样的部队担负侧翼掩护,自然能够物尽其所了,所以,2军担任起了20军的侧翼掩护工作,将协同20军发动冲击,并且以其迅速的速度,来撕裂印度的正面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