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八章 维和部队

    非凡中文欢迎你!

    、、、、、、、在世界逐渐改变的时候,任何一点微弱的因素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对于欧洲在联合国的行动,那么产生的巨大影响是没人能够忽略的了。

    在纽约闹恐怖警戒几天之后,联合国安理会终于在纽约总部召开了。虽然,现在联合国的很多机构都已经进入了半死亡状态,但是作为核心的安理会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组织,毕竟那五个掌握着足以把地球犁几遍的核武器的国家是没法忽略的。

    而这次,联合国安理会在近2年没有重要的议题之后,终于迎来了让所有安理会国家都重视,并且参与进来的一次重要会议!

    正好,这个月,轮到欧洲国家荷兰担任轮值国。这对美国来讲,似乎不是一个好消息,即使荷兰与美国以前的关系并不错,但是现在看来,美国这次一开始就遇到对头了。

    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时,荷兰是欧洲少数一个支持美国的国家,但是在经济危机中,美国为了保护自己的美孚石油公司,对壳牌石油公司进行了严厉的限制,甚至有部分美国州限制外国石油企业进入,而壳牌石油公司在美国的销售额占到了公司总销售额的40%,美国这一动作,差点就让壳牌关门,如果不是中国及时的开放了部分国内石油市场,恐怕荷兰的损失将更加严重。

    另外,美国的贸易限制让荷兰的牛肉出口,海运,以及电子产品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创击。

    而在法德两国拉起了与中国合作的旗帜,并且在这其中获得了不小的利益之后,荷兰也改变了以往的政策,将主要的精力转移到了欧洲的统一上来,而现在,荷兰是最坚定支持欧洲统一,并且与中国合作的国家,因为,在中国才开放的民用石油市场中,壳牌公司至少占了0%的外资份额,而这每年,至少为荷兰增加了50亿的外汇收入,同时增加了5万个工作岗位!

    而在这一情况下,荷兰肯定会坚定的支持法德提出的议案,向美国发出挑战!

    按照联合国安理会的议程安排,轮值国荷兰首席联大代表法伦佐夫发表了开场演讲,即关于这次大会讨论的中心话题之后,五大常任理事国以及4个非常任理事国的代表都按照国名英文字母的顺序做了演讲与发言。

    最后,才是有需要的国家派遣代表做特别发言,以着重阐明自己所需要表达的观点。

    最先走上演讲台的是阿根廷的代表,作为第一个做正式演讲的国家代表,阿根廷代表显得稍微有点紧张,但是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正如同大多数与会代表所预料的一样,阿根廷这次并没有给美国一点面子,以非常坚定的态度支持欧洲的提议。

    也许很多人都会觉得好奇,这阿根廷为美国后院里的国家,怎么就这么不给美国面子,转而支持欧洲了呢?

    其实,后院并不一定代表着就是美国的地方,不然也不会用

    “后院”在个称呼了。而且,在南美洲,反抗美国的斗争就从来没有熄灭过。

    对于阿根廷这个国家,还有一点要介绍的,这是第一个,也是现在唯一一个从西方发达国家行列中沦落为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非常神奇的国家。

    当二战结束的时候,阿根廷的人均收入比当时的二战老牌帝国都要高,是发达国家中的一员。

    但是,阿根廷的收入并不是依靠强大的工业支撑的,而是依靠其发达的农业。

    也许,以现在的目光来看,阿根廷这种依靠农业的国家根本就算不上是发达国家,而且农业所能够提供的动力是有限的,也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限制。

    所以,当欧洲开始复苏之后,阿根廷的农产品再也没有那么好的销路了,而其也从发达国家迅速的沦落到了发展中国家行列中来。

    在阿根廷的历史上,就没有少受过美国的影响与限制。特别是在国家的主权上,阿根廷就一直受到美国的严重干预。

    当然,这一情况在所有的拉丁美洲国家中都存在,阿根廷并不是特殊的一家。

    而阿根廷与美国矛盾的彻底激化,是在982的英阿马岛战争时期。要了解阿根廷与美国的关系,就不得不说下当时的国际情况。

    982的时候,苏联还在勃列日涅夫的领导下,阿富汗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正打得如火如荼,而且苏联军队进展顺利,苏联进入了全速扩张时期。

    此时,美国总统里根也正在施行

    “星球大战”计划,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只是一个欺骗性的计划。但是,当时美国已经从越战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而且正在寻求挟制苏联扩张的方法。

    所以,美苏之间的对抗日趋激烈,双方即使无法正面对抗,但是在暗中的交手,也是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了!

    此时,阿根廷正在军政府统治时期,苏联在全面扩张的时候,自然希望将自己的力量伸到美国的后院去,以沉重打击美国,所以就把目光落到了阿根廷的身上。

    在苏联的怂恿下,阿根廷以主动的进攻收复了在英国控制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当英国迅速向阿根廷宣战之后,马岛战争正式爆发。

    不难看出,这是美苏在幕后的又一次相互碰撞。当时,阿根廷得到了苏联在情报方面的全力支持,但是鉴于美国强大的海军力量,苏联是不可能将武器弹药送到阿根廷去的,不然又要遭受一次

    “古巴”式的耻辱。而阿根廷的

    “超级军旗”攻击机正是收到了苏联侦察卫星的情报,确定了英国特混舰队先导舰,

    “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已经脱离了编队,这才造就了

    “飞鱼”奇迹。当时,美国虽然不可能明着支持英国,因为这将冒着得罪所有南美洲国家的危险。

    但是美国却在暗中支持英国,与苏联的方法一样,也是向英国提供情报支持。

    而最有代表性的,当然是英国的攻击型核潜艇用两枚二战时的直航式鱼雷干掉了阿根廷唯一的一艘巡洋舰,并且让阿根廷海军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敢离开港口一步,只能让不多的几艘潜艇出港对抗英国特混舰队。

    正是这一战,阿根廷站到了美国的对立面上来。虽然,在随后的二十多年中,阿根廷一直忍气吞声,并没有将自己的仇恨写在脸上。

    但是,那种仇恨已经种到了每一个阿根廷人的心里,而这从阿根廷在国际活动中表现出的与大多数南美洲国家不一样的对美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

    现在阿根廷正在等待一次机会,一次可以让阿根廷完成统一的机会!当美国陷入伊拉克的战争泥潭,而且在数次战争中,美国支持的都是失败的一方之后,阿根廷看到了希望。

    但是,阿根廷领导人并没有头脑发热,清楚的认识到,阿根廷不是巴基斯坦,也不是伊拉克,就从阿根廷的地理位置上来看,阿根廷要想摆脱美国的控制,那还需要等待,等待一次更大的机会。

    而现在,这个阿根廷等了27年的机会终于到来了。欧洲与美国的决裂,中国的崛起,以及欧洲这次在联合国的行动,为阿根廷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舞台。

    而阿根廷也把握住了担任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这次机会。当他们的代表第一个走上讲台的时候,就表达出了及其强烈的反美情绪,搞得会场上的气氛紧张了起来。

    跟在阿根廷代表后面上台的是澳大利亚的代表。而与阿根廷人的态度正好相反,澳大利亚的态度也很明确,就是不支持欧洲的态度,而且还为此列举了众多的理由,当然,主要的还是现在联合国经费奇缺,根本就无力承担起这么大规模的维和行动的压力!

    如果说阿根廷是想依靠欧洲达到自己目的的国家中的代表的话,那么澳大利亚就代表了另外一类国家,即完全依靠美国,走的是彻底的亲美路线。

    在历史上,澳大利亚与美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英国的殖民地,而且最后都获得了独立,但是比起美国来,澳大利亚却差了很多。

    最大的差别是澳大利亚错失了最佳的一次发展机会。以澳大利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国内的资源,如果澳大利亚早独立2百年的话,恐怕澳大利亚将成为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

    但是,澳大利亚却没有能够把握住这次机会,当然这也与澳大利亚本身的历史条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系,这也是他不可能抓住这次机会的原因。

    而从现在的澳大利亚与美国的比较中也可以看出来,澳大利亚的国内地理条件也决定了澳大利亚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

    大概,到现在也没有听说过一个只有2000多万人口,但是却有8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国家能够迅速强大起来的,毕竟这种人力上的限制,已经为澳大利亚决定了其国际地位。

    同为英语,以及信奉基督的国家,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合作有着天然的文化基础,另外,二战中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主力地位,而澳大利亚作为反攻的总出发地,也让澳大利亚与美国有了近代史上的合作基础。

    而在发展了几十年之后,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关系已经冲淡了其作为英联盟国家的身份。

    即使,现在英国国王(伊丽沙白二世已经在2007年去世,由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王子继位,为英国国王)委派的总督是澳大利亚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而他们的宗主国仍然是英国,但是这只是形势上的,而并不具备有丝毫的实际意义。

    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在美国与欧洲之中,澳大利亚选择了美国,而这也是有经济基础的。

    几十年来,美国一直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国,即使到了2008年,即使全欧洲与澳大利亚的贸易额加在一起,也没有美国与澳大利亚的贸易多。

    而在美国与澳大利亚签定了泛太平洋贸易协作区的加入条约之后,澳大利亚已经成为了仅次于加拿大与墨西哥之后,最大的加盟国。

    而这种经济上的基础,是澳大利亚一直坚持走亲美路线的根基了。澳大利亚在行动上,也一直是美国最主要的支持者。

    现在,当英国都决定撤出阿富汗与伊拉克了,而澳大利亚的士兵还活跃在这两个战乱的国家中。

    而在所有的国际会议中,澳大利亚都是美国最坚定的支持者。可以看出来,澳大利亚是很难改变其亲美路线,甚至是无法改变这一路线了。

    当然,澳大利亚反对欧洲的言论,马上让那些亲美国家找到了依靠,而且美国代表也松了口气,至少现在他们不是独立

    “作战”了。而再看欧洲国家代表的脸色变化,恐怕今后澳大利亚都别想博得欧洲的好感了。

    第三个走上演讲台的是喀麦隆的代表,非常巧合的是,前三个国家代表的是三种不同的立场。

    而喀麦隆代表的就是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喀麦隆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虽然很早就独立了出来,但是与大多数非洲国家一样,都遭受过内战的摧残与折磨。

    所以,在对待印度内战的问题上,喀麦隆的态度很谨慎,采取的是折中的路线,而这正是中国现在所采用的路线。

    从现在的国际局势,特别是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加强之后的国际局势上来看,中国已经成为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榜样,而且,随着中国对坦桑尼亚帮助的成功,以及赞比亚从中国获得的好处,让以非洲国家为主的第三世界国家集团终于看到了幸福的希望。

    作为法国曾经的殖民地,喀麦隆与法国的关系也很亲密。但是,现在法国是欧洲一体化的火车头,在处理欧洲问题上,法国都有点照顾不过来,特别是在大量东欧国家加入欧盟之后,法德意三国的主要对外援助力量多用到了这些邻居加兄弟的国家身上,相应的,对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以前的殖民地国家的援助就少了很多。

    2005年,在刚果(金)重新爆发内战,中非爆发内战,并且发生种族大屠杀。

    200年,尼日利亚发生军事政变,虽然最后政变失败,但是国际石油市场因此受到剧烈冲击。

    2007年,安哥拉,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相继爆发内战。2008年,加蓬爆发内战与种族仇杀。

    这些事件都是欧洲在减少了对非援助之后,引发了非洲国家内部资源争夺,最后导致的。

    很明显,虽然喀麦隆躲过了这场危机,但是非洲的局势已经不再让人放心了。

    比起以前的法属殖民地国家来讲,处于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赞比亚,以及莫桑比克都因为获得了中国的帮助,国内局势一直很稳定,不但没有爆发内战,连混乱都减少了。

    而更让这些非洲国家眼红的是,这些国家的经济都在高速增长,仅坦桑尼亚在2008年,经济就增长了2%,而通货膨胀只有4%不到。

    很显然,这种现实的利益,是不能不让那些已经陷入,或者因为贫穷受到战争威胁的非洲国家动心的!

    非洲国家首脑,以及政府高官访问中国的次数已经从2005年的83次,增加到了2008年的728次。

    也就是说,几乎每天都有2批非洲国家的官员组团访问中国。而这些非洲国家访问中国的原因出了向中国表达美好的祝福,并且希望继续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之外,最主要的,当然是希望中国向他们提供更多的援助,并且从中国这学习发展经济的经验。

    从此可以看出,中国在非洲国家中的影响力增加之快。中国在非洲国家中的这种影响力的快速增长,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日本的没落。

    以前,日本一直是中国在非洲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拿着大把的日元砸下去,恐怕没有几个国家不动心。

    而非洲又是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这种竞争中,还在为发展资金发愁的中国,自然是无法与日本竞争的了。

    而现在,日本已经没落了,现在日本都在四处找发展资金,并且为国家的分裂头痛不已,自然也就无法与中国竞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