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九章 硝烟散去

    非凡中文欢迎你!

    、、、、、、、日本舰队的全军覆没,与其说是震惊了整个世界,还不如说是中国海军实力的完美展现。

    在之前的0多年和平建设中,关于海军的发展方向就一直是个争论,因为第二次马岛战争中,对海军未来埋下了太多的伏笔。

    最主要的分歧,还是在海军作用的问题上。自从海军诞生以来,就一直是最富有进攻性的军种,只有在进攻中,海军才能够将其最大的潜力发挥出来,也只有进攻中,海军才能体现出价值来!

    但是,就在这个进攻的问题上,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看法。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迫于前苏联强大的潜艇与导弹力量,将海军的主要发展方向定在了大洋决战上,特别强调反潜与防空作战,而舰队的打击任务,基本上就都落到了美国的航母身上了。

    而在冷战结束之后,苏联的庞大舰队一朝解体,美国海军在全球范围内都失去了有威胁的对手。

    而此时,恐怖袭击以及那些不听美国话的

    “流氓”国家成为了美国最大的麻烦。所以,美国海军开始转型,放弃了大洋决战的思想,因为没人与他决战了,选择了由海到陆的打击方向进行发展。

    而顶峰之做自然是DD2与装上巡航导弹的

    “俄亥俄”级核潜艇了。但是,第二次马岛战争却从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美国海军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后面的十多年中,中国海军的迅速强大,让美国感受到了切身的威胁,这其中,中国潜艇的强大力量,更是让美国坐卧不安。

    面对强大的中国海军,美国海军的发展思想从新回到了冷战时期,谁叫现在是一场新的冷战呢?

    “金斯顿”级驱逐舰的建造数量由5艘削减到了32艘,而G2巡洋舰的数量却增加到了32艘;同时

    “弗吉利亚”级核潜艇的数量增加到了48艘,新开工的

    “弗罗里达”级核潜艇计划建造54艘,完全取代

    “洛衫矶”级以及第一批

    “弗吉利亚”级潜艇;

    “美国”级航母的建造数量也增加到了5艘,除了替换

    “企业”号,与两艘常规航母之外,还将使美国的航母数量增加到4艘,同时还计划再建造5艘,出了替换服役状态不好的

    “尼米兹”号与

    “卡尔·文森”号之外,将使美国航母的数量扩充到7艘,让每个大洋舰队拥有8艘航母,可以同时对抗中国与欧洲的海军舰队!

    这么庞大的扩军计划,大概也就只有美国才能够做得出来,而且除了大项目之外,美国也在极力提高自己海军的技术水平,特别是反舰打击力量。

    但是,美国这次把宝都押在了导弹上,从发展巡航速度达到8倍音速的巡航导弹,到具备对抗高能激光系统的反舰导弹,以及战斗机携带的多种对地打击导弹之外,美国甚至开发出了供203毫米舰炮使用的炮射导弹!

    当然,这也只有财大气粗的美国才做得到,如果换着别的任何一支海军,要想实现全面导弹化,恐怕光是购买导弹,都会被压死了!

    中国海军的发展思路,就与美国海军不一样。因为,中国并没有发展强大海军的实际经验,而从苏联那可以看出来,如果盲目追随美国步伐的话,在这场新冷战中,中国绝对会被拖垮。

    所以,中国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并且在摸索中努力的前进着!中国海军的发展遵从了一个原则,既尽量利用一切资源,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发展一支属于中国类型的海军。

    当然,表现得最明确的就是

    “太湖”级这种从没有见过的战列舰了!其实,在冷战期间,战列舰不是没有出现过,比如美国改进了

    “依阿华”级战列舰,而苏联建造了

    “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这些都是大吨位的战舰。但是,这些战舰不是从二战的老式战舰改进而来,就是以导弹为主要武器,而不是将低廉的火炮作为主力武器!

    而中国建造的

    “太湖”级完全使用上了最先进的舰炮技术,将火炮的威力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在很大的程度上取代了导弹的作用。

    这当然是完全符合中国的海军发展模式。从实力上讲,中国不可能像美国一样,建造十几支航母舰队,恐怕光是这些航母舰队每年的维护费用就要消耗掉中国海军的所有经费了!

    所以,中国只建造了5艘航母,确保自己在西太平洋的制海权与制空权,同时建造4艘价格低廉得多,但是打击力量同样优秀的

    “太湖”级战列舰来弥补舰队打击力量不足的问题。从现实的威胁以及中国海军作战的海域来看,中国也没有必要发展大规模的航母舰队。

    在收复了琉球群岛之后,中国前出太平洋的大门已经敞开了。而中国海军最主要的威胁力量,战略核潜艇所装备的潜射战略导弹的射程达到了2000公里,完全可以在琉球群岛附近海域,或者是在西太平洋盆地巡逻,而不用跑到中太平洋盆地执行战备巡逻任务了,所以,中国海军并不需要为这些核潜艇提供强大的护航力量。

    另外,中国的海洋利益主要是在西太平洋,即东南亚地区,另外还在印度洋上有着自己的需要。

    在西太平洋上,中国海军是能够借助空军的帮助,战胜一切对手的。而在印度洋上,美国只有迪戈加西亚岛,以及印度西南部地区有着几处军事基地,而中国可以利用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等国的基地协助海军战斗。

    当然,美国也并没有常驻印度洋的舰队,一般是由太平洋舰队或者大西洋舰队抽调一部分兵力,在印度洋上进行战备巡逻。

    最主要的是,印度洋与美国的关系并不密切,美国在这里并没有太多的利益,特别是在美国退出海湾地区之后,印度洋更是成了美国最不重视的一个大样。

    所以,中国海军要是前出印度洋作战的话,与美国海军战斗的机会并不大,可能的潜在对手都是海军力量弱小的国家。

    所以对海军的制海权与制空权要求并不高,而是需要强大的对地打击力量!

    太多的理由需要中国发展一种廉价的,而且威力强大的打击战舰了,因为价格因素,特别是服役期间的费用,战斗费用的问题,航母首先就被排除在外了。

    而这也是

    “太湖”级战列舰在历经坎坷之后还能够顺利建造服役,并且得到了长足发展的主要原因。

    除了发展世界上第一种新型战列舰之外,中国海军的航母力量其实并不弱小。

    说其弱小,是相对于美国海军而言的,如果以航母数量来讲的话,中国海军排在世界第三位,只比第二的欧洲海军少两艘。

    但是,从航母打击力量上来看的话,中国海军的航母实力完全超越了欧洲海军,因为中国有3艘超级航母,而欧洲最大的航母排水量也就万吨左右!

    在2008年之前,中国有3艘中型航母,即

    “中华”号,

    “共和国”号,与

    “人民”号。其中前两艘是常规动力航母,后一艘是核动力航母。因为

    “人民”号在设计之初的时候,本是作为常规动力航母设计的,但是后来与欧洲的合作,让中国有可能获得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反应堆,甚至可能获得聚变核反应堆!

    所以,在

    “人民”号建造了40%的时候,进行了一次大的改变,使其建造进度被拖延了下来,本计划是中国第二艘的航母,最后还落在了

    “共和国”号的后面,成为了中国的第三艘航母。当然,中国与欧洲的合作关系是怎么回事,谁心里都明白,而中国也不可能将这种寄托了国家希望与安全的主力装备完全寄托在与欧洲合作的基础之上。

    所以

    “共和国”号完全按照原计划继续建造,并没有进行修改,而且在拿到了原为

    “人民”号制造的配件之后,提前一年半服役!当然,从设计上来讲,

    “人民”号还是很先进的,至少让中国摆脱了初期设计航母时的尴尬境地。

    但是,问题就出在了动力系统上,因为与欧洲合作最后破裂,中国只拿到了一套欧洲研制的H2自循环式核反应堆,而且还没有多少备件!

    这是

    “人民”号提前退役的主要原因。因此,中国海军立即在202年制订了新的航母发展计划,准备用自己的力量,建造第一型超级航母。

    关于这型超级航母的研制工作,早在200年,即

    “中华”号还没有完成实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后来修修改改,特别是中央的重视力度并不大,所以进展一直不顺利。

    直到200,中央确定必须要有一种超级航母来充实海军的实力时,整个研制工作才得以顺利展开,而且是在加速进行!

    20,

    “长江”号航母的设计工作正式完成,而在命名的问题上,还产生了一段小插曲。

    此时,中国已经确定了用大江大河的名字来命名航母的原则,而在第一艘超级航母的名字上,更多的人主张用母亲河

    “黄河”的名字,但是最后在一次全国调查中

    “长江”的人占了多数,毕竟长江两岸的人口要多得多,所以最后才确定下了这艘航母的名字!

    202,

    “长江”号就在大连造船厂正式开工建造。整个建造时间持续了3年,可以说是很快的了,当时抛起的为

    “长江”号捐款的活动,就募集到了至少5亿民间资金,这也是

    “长江”号建造进度能够这么迅速的主要原因之一!等到

    “长江”号服役的时候,才发现中国在建造超级航母上确实存在着技术与经验的问题,特别是在核动力超级航母的设计上,存在的问题还不小。

    这就如同当年美国建造

    “企业”号一样,遇到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通过修改就能够解决的。所以

    “长江”级航母与

    “企业”级也一样,只建造了一艘,其余的两艘建造计划都被取消了!204,当

    “长江”号还在渤海进行海试的时候,

    “黄河”号的设计就积极的开始了。在吸取了建造

    “长江”号的经验之后,

    “黄河”号的设计进度快了很多,在205就拿出了初步规划,年底就开始动工了。

    这次,为了平衡中国两大造船厂,即大连的北方船舶工业集团,以及江南造船工业集团之间的平衡,一上来就是两艘航母同时建造,这不但表现出了中国强大的船舶建造能力(2009年,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一大造船国),同时也看得出中国海军对这次的设计非常满意!

    “黄河”号与

    “珠江”号两艘满载排水量98000多吨的航母在208年年底同时下水。

    两大造船厂似乎在比拼实力,而且意识到这是今后能否拿到更多海军定单的一次竞赛,所以几乎都是24小时不停的在赶进度,当然,在海军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下,两艘航母的质量都得到了保证,在最后验货的时候,海军是非常满意的!

    进行了半年多海试,所有的技术性能指标都已经达到,甚至在关键的几项上还有超出。

    而就在这时候,日本与俄罗斯在北方四岛的战争爆发了,海军已经认识到战争将会很快来临,所以海试进度被加快。

    209年年底,两艘航母在青岛港的北方舰队正式加入海军战斗序列!

    此时,中国有

    “中华”,

    “共和国”,

    “长江”,

    “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