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120、短短几日平静

    120、短短几日平静

    慕家兄弟离开的第二天,就是立秋。

    立秋日,苏北岳接到了朝廷的命令,要他率领东南水军,跨海作战,征战扶风国。

    当年扶风国侵略,中原大陆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不知有多少手无存铁的百姓惨死在他们的刀尖之下,有多**人被惨无人道地凌虐糟蹋,有多少孩童失去父母失去家园,又有多少中原的大好男儿奋勇作战,却因各国互相猜忌不能形成统一有效的抗敌战略而白白牺牲。

    大盛一统中原,到现在已经是第十八个年头。

    对于大盛人民来说,仅仅驱除倭寇光复故土,只不过是第一步,对于倭寇的暴行,人人都恨之入骨,这将是世代流传的仇恨,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抹灭。尤其扶风在最后两座岛屿也被苏北岳夺回之后,却仍然盗走了大部分的矿产,这简直就是老虎头上拔毛,不知死活。

    眼下大盛国富民强,连续三年都是大丰收,朝政稳定,所以最终皇帝作出了决定,在今年秋天,对扶风国进行跨海作战,势要将这个弹丸之地拿下,要扶风国王亲自到大盛的京都岳京城来,亲自为他们当年所犯下的罪行认错道歉、跪求原谅。

    扶风国在大盛的东边,所以这场战事,被命名为东征。

    当任命苏北岳为东征大元帅的委任状抵达将军府的时候,苏北岳很坦然地接受了,似乎早就对此有所预料。

    靖国侯突然将慕家兄弟召回去,也跟这场战争有关。

    皇室子息单薄,慕容、慕扬身为靖国侯府的公子,到军中历练虽然是必要的任务,但跨海远征这样的危险行动,却不是他们应该参与的。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他们的身份决定了他们不可以像平头小兵一样冲锋到最前线。

    东征,打垮扶风国,一直是东南水军全体的愿望,这次终于能够堂堂正正地出战,全军上下无不兴奋得热血沸腾。

    全军整戈待旦,出发在即。

    从朝廷的委任状下来,到誓师大会,不过只用了十天的时间。

    大盛的军队对这一天期待得太久了,他们用了数年的时间操练士兵,壮大军队实力,尤其东南水军,更是将扶风国视作宿敌,早就针对他们的作战特点和军队素质,做出了各种各样的作战方案。

    他们早就已经准备得非常充足,这十天,不过是用来激发他们对开战的冲动罢了。

    誓师大会一结束,全军就在苏北岳的率领下,下海登船,向着扶风国浩浩荡荡地进发。

    当天,桐城人民夹道欢送全军远征,海岸线上欢呼激励的人群,久久不愿散去。

    对于将军府的女人来说,打仗已经是家常便饭。

    尽管这次的东征,是全国性的大事,其意义重大,远非往日小打小闹可比。

    然而,也正因为是倾全国之力支持的大战事,准备充足,全无悬念可言,所以将军府的女人们反而不如以前那样担心。

    在她们看来,征服扶风国,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日子再一次变得平静起来。

    林家母女走了,慕家兄弟也走了,苏北岳出征了,府里的女人们深居简出。

    以雪华的性子,原本在家里是待不住的,但是既然预料着靖国侯府要来提亲,林春乔便少不得叮嘱她,这些日子少往外跑,要做出大家闺秀温婉贞静的模样来。

    丁芷兰办丧事期间,扶摇和青宁的课程就停了,苏北岳出征后,又恢复了三天一次的上课,如镜先生依旧是往常一般的清高性子,但该指点的时候,倒也绝不藏私。

    昨儿如镜先生又来过了,说扶摇的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她给了一个字帖,要她照着临摹。而至于青宁,则留下了另一项功课,画牡丹。

    眼下,姐妹两个就在清风水榭里,一个练字,一个画画。

    认真地将字帖临摹了两遍,扶摇放下笔,揉了揉手腕,抬头看着左前方的青宁。

    青宁此时正伏案描画,脸上神情平静恬淡,一绺黑发从耳根后垂落,随着她的动作微微轻晃。

    她的侧后方是辚辚的湖面,阿棋和阿韵正坐在围栏上喂食,成群的红鲤簇拥着争抢。

    此情此景,美得就像她笔下的画儿一般。

    扶摇微微地叹一口气。

    自从那次见过小刀之后,青宁就再也没有提过指证林春乔为母报仇的事情,但是扶摇知道,她心里从来没有忘记过这件事。她只是很认真地在隐忍,在等待更多的证据,在等待更多的时机。

    隐忍中的她,显得比以往更加地沉静,就像是回到了从前,她还没有认识扶摇时那样。

    “大姐,你在看什么?”

    扶摇一惊,见青宁已经放下了画笔,正疑惑地看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