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71、荷包的秘密(2/2)

    71、荷包的秘密(2/2)

    林春乔既然想出了一箭双雕的法子,少不得要跟雪华嘱咐一番。

    母女两个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地讨论完。

    雪华脸上是掩不住的惊喜。

    “若是这法子真能成,不仅我可以高枕无忧,娘也可以重掌当家大权了。”

    林春乔淡淡笑了笑,郑重道:“这些话,出我的口,入你的耳,千万不可对人言。此事关系重大,必须一击奏效,否则你我母女二人都将万劫不复。”

    雪华见她面色严肃,语气也十分地凝重,不由也收了惊喜之色,郑重点头道:“娘放心,我一定很小心。”

    林春乔用右手指尖在左手手心里摩挲,眯着眼睛幽幽道:“计策已经周详,事情却得一步一步慢慢来,咱们不能心急。”

    雪华蹙眉道:“这事儿如此要紧,须得一个稳妥放心,且不会引人注意的人去办才成。娘有人选了么?”

    她话音刚落,水榭外头就响起了交谈声。

    林春乔笑道:“这不就来了么。”

    她抬高了声音喊道:“外头是谁在聒噪?”

    门外的声音顿时停住,紧跟着还是方才那个提议换茶的丫鬟,领着另外一个小丫头走了进来。

    “二夫人,这是听涛阁的下人,说是给四夫人送扇子来的。”

    后面的小丫头走上来冲林春乔和苏雪华行礼道:“奴婢是听涛阁的丫头小冬。方才四夫人出门忘了带扇子,院里的姐姐们说夫人如今身子发福,极爱出汗,命奴婢将扇子送来。”

    她看着不过十三四岁的年纪,肤色甚白,眉心一点胭脂记,手里果然拿着一柄蝶戏牡丹的团扇。

    林春乔点点头,摆了摆手,将带她进来的那个丫头挥退了。

    屋里只剩下她、雪华,还有小冬三人。

    林春乔道:“四夫人方才还在这里,不过已经走了,你路上没有碰见么?”

    小冬道:“奴婢不曾碰见,想是走岔了路了。”

    “那你快去追吧,你们家四夫人是朝这条路上走的。”

    “多谢二夫人,奴婢这就告退了。”

    这几句对话,林春乔和小冬都说得有些用力,雪华自然不用说,就是水榭外头的人,应该也能听得真切的。

    不过在说完这几句话之后,小冬便飞快地走上来,直接凑到了林春乔眼前。

    雪华吃了一惊,还以为她要冒犯林春乔,正紧张起来,却见林春乔将一个荷包塞到了小冬的手里。

    “知道用法么?”

    “夫人放心,奴婢晓得。”

    两人用极低的声音飞快地交谈完。

    林春乔又取出一张薄薄的银票,再次塞入小冬手里,低声道:“这是一百两,给你弟弟看病用。”

    小冬感激道:“谢二夫人。”

    林春乔摆手:“去吧。”

    小冬便不再说话,麻利地将银票塞入自己的鞋底,退后了几步,冲林春乔跪下磕头,大声道:“奴婢谢二夫人赏。”

    林春乔也抬高了声音道:“好好伺候你们夫人,等她生下小公子,你们少不得人人沾光。”

    “是。”

    小冬又冲林春乔磕了一个头,起身就走,打开水榭的门之后,当着门外所有下人的面将林春乔给她的那个荷包堂而皇之地挂在了腰上。

    直到水榭的门再次关上,雪华才露出惊讶的表情。

    “娘,这个小冬就是你安排的人手?”

    林春乔抿了一口茶水,道:“如何?”

    雪华啧啧称奇:“这丫头,瞧着普普通通,竟有如此胆色。”

    林春乔笑了一下,道:“她不是府里的家生子,是五个月前我从外头买来的。当时她父母双亡,拖着个痨病弟弟,在街头行乞,与四个乞丐抢一个馒头。那四个乞丐都是年轻男人,有的是力气,她不过是个弱质女流,为了一个馒头却敢不顾性命,与他们相搏。这份胆气,可是少有的。”

    雪华恍然道:“娘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买下了她?”

    “正是。她进府之后,先是在大厨房打下手,当时丁芷兰刚刚怀孕,你爹紧着她,要我给听涛阁增添人手,这丫头的细心是出挑的,自然而然就被挑了进去。她人在府里,她那生着痨病的弟弟却还在外头,若不是我时常接济,她弟弟又怎么活得到今日。”

    雪华吃惊道:“所以她就成了娘最忠心的心腹,娘早就在听涛阁安排了这样一个内应啊?”

    林春乔瞥她一眼:“什么叫当家人?这府里各个院子的消息,我是怎么知道的?这里头的学问大着呢,你还有的学。”

    雪华对这方面自然是不精通的,邀朋呼友风花雪月鲜衣怒马的,她倒是擅长,若说到家斗之道,她连林春乔的皮毛也挨不上。

    林春乔也知道自己这个女儿,除了生就一副好皮囊,投生一个好人家,心计上却是不如那村妇带来的女儿苏扶摇的,所以一直以来,都是自己帮她筹划将来的前程。

    “可是娘,既然那小冬是你的人,怎么你刚才还让她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荷包带出去?那荷包装的不是药么?将来事情成了,总会有人追究原因,不怕那小冬被怀疑吗?”

    雪华不明白了。

    林春乔挑着眉头,欣赏地点头道:“你能想到这一层,可见是长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