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42 第四十章

    可能有人会问,为啥不直接辞官。一是因为小崔说不出口,二是在京城太招摇,不容易脱身……这么解释满意吗?

    唉,要人物行为合理有逻辑,还真不容易呢

    对了,本章小崔当了一回媒人,看出来了吧?嘿嘿头好疼……不好,快醒来……

    皇帝想睁眼,想唤人,眼皮却好像已牢牢粘在一起,喉咙干渴,额头滚烫,似乎有股力量要把他重重地压到火炉里去。

    依稀听到窗外秋风吹动疏竹的清冷之声。

    我一定是做梦了,延英殿哪有竹子?这是承香殿?

    忽然,一只手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额头,然后,额上一片冰凉,不知被抹上了什么药水。

    皇帝难过得宁愿一直睡在火炉里煎烤,他不想梦到这往事。

    他一下子就辨别出这不是太医、嬷嬷或宫女的公事公办的手,它有那么多怜爱的关怀的温暖,这是家人的手。

    那时自己多开心啊,“哥哥!哥哥!”地一阵乱叫。

    那个少年无奈地低吼:“别吵了!”他赶紧又老实地躺好。

    哥哥说:“知道你病了,太后又去报国寺,所以偷偷来看看你。”他一手拿着一只小药瓶,继续蘸了药水涂在他额上:“这是我自己弄的药,大概会管用。”

    他很乐意帮他做一回试验:“是的是的,马上就凉快下来了。”

    哥哥一脸啼笑皆非的表情,然后有一瞬黯郁,但那时以为是自己看错了。

    后来……后来就是那场大火……

    他还没有机会抓住他埋怨,药倒是很管用,可为什么会留下痕迹?三四天了都洗不掉,难看死了。

    幸好后来慢慢变淡了,否则叫他‘颜面’何存?

    他感觉自己的眼睛润湿了,然后,能睁开了,头一侧,便看见手里紧紧攥着那幅天青色汗巾,一角点缀着清雅的白色花蕾。

    那个胆大包天、罪犯欺君,可又目光聪慧、正直善良,给了他很多欢喜和忧心的人已经离开长安了。

    她低着头说她想随军出征,然后自己就准了……就准了。

    她问是否所有增援玉门关的士兵都一起出发,又说:“不若分兵前往更佳,一队假称去河州驻防,他人必以为是为提防剑南道上的广陵郡王,令回鹘麻痹轻敌,若玉门关上占了胜机,回鹘必从河州以北败退,届时前后夹击,可获大胜。”

    那时他不禁微笑:“你想的总是和我最相近。”

    她越发不敢抬头,小声地说:“陛下,臣想公私两利,随军出征,顺便为母亲扫墓。”

    因为自己一直沉默,她又补上一句:“臣有点思乡病发,恳请陛下恩准。”

    他苦笑,这算是有声有息的告别吗?

    即便如此,他还是忍不住问:“那大军凯旋之日,你一定会回来吧?”

    本希望她像往日般干脆爽快地笑应一声“是”,等了半日,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嗯”。

    他想起从未谋面的母亲,如果她还在,自己是否就不必经历这些人与事?重新合上双眼,他抽了抽嘴角自嘲地笑笑,但这笑比哭更艰涩,更难看。

    为什么所有人都要走,都要这样匆匆忙忙地离开我?

    烟尘飞扬的大道上,一支军队沉默有序地向西行进,绵延不绝十几里。

    当中一位骑枣红马、文官打扮的人,正是崔捷。因为必须秘密行军,她没和任何同僚告别,自己悄悄赶到军营,别人都以为她仍在家休养。

    否则,恐怕不能这么容易脱身吧?

    忽然,后面有一骑奋蹄狂奔而来,打破了这片沉静,众人不禁纷纷回头。

    那人追到崔捷旁边停下,她愣了愣:“小齐,原来是你。”

    齐安平拿出一个小布包裹儿递给她:“崔大人!陛下命我送这个给你!”

    她疑惑地接过,蓝色绸布层层叠叠包得严实,不重,摸不出里面会是什么,犹豫着是否可以打开。

    齐安平立刻给她释疑:“陛下吩咐了,请大人先别急着看。”他似乎在暗示要在“安全”的时候才能看。

    然后他又压低了声音,不满地说:“大人,你怎么把马和御赐的剑都留下了,什么都留下,陛下很不……很不高兴。”

    “我是要去战场,不想云骊出事……而已。”她想辩解,气势却很无力,完全不能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