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章 脱贫先换脑:穷人要懂得的“富”道理

    第3章    脱贫先换脑:穷人要懂得的“富”道理

        步入社会后,穷人家孩子大都在为生计奔忙,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勤勉毋庸置疑,但很多人打拼多年后还是穷人。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一句话:思路不对。

        脱贫先行动,治贫先换脑,那些还没有摸到致富门槛的穷人,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学会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奋斗。

        穷也要穷在富人堆里

        穷人家孩子的事业和地位,很大程度上跟生存的圈子息息相关。

        只有进入富人的圈子里,你才可能成为富人。

        1.近富者贵,近贫者穷

        有这样一种流行的说法:一个人的收入水平,是他平时经常接触的5个人的平均收入。

        现实的情况大抵如此:流浪汉跟乞丐抢面包,百万富翁跟千万富翁喝咖啡,陈浩南与山鸡能成为哥们,摇滚青年与太妹会在酒吧里厮混……多数人会跟同一阶层的人聊到一起,因为大家彼此关心的事是一样的。

        这就不难理解,成功者为什么总与更成功的人为友,失败者为什么总是与更失败的人长吁短叹。

        事情就是这样,处在什么样的圈子里,你就会做什么样的事。

        穷人家孩子的事业和地位,很大程度上跟生存的圈子息息相关。

        将来的发展,五年、十年之后的走势,几乎取决于这些年所处的环境和圈子。

        圈子改变着每个人,影响每个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包括走路姿态、端茶方式、说话语气等)以及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更重要的是,你的心态和目标,都会深受其影响。

        周围人是乐观的还是消极的,身边的朋友是时常激励你进步,还是拉你“下水”,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你的前途。

        世界潜能大师博恩·崔西说:“在生活中,最好让你习惯相处的那些人,对你成为卓越人物产生积极的影响力。”

        越是上层的成功人士,越会显示出大气和从容,他们通过自身打拼,赢得了进入相对高层次圈子的机会。

        相比之下,处于底层的人,很容易在日夜琐事的煎熬中被磨得毫无野心和进取心,有时候甚至连愤怒、郁闷和脾气都没有了,只剩下各种各样的无奈。

        穷人活在穷人中间,心态成了穷人的心态,思维成了穷人的思维,做事也是穷人的行为模式。

        活在穷人的圈子里,你很难会对富人有着真实而理性的认识,很难以平和的心态去学习富人的致富心经。

        穷人必须意识到圈子的重要性,始终在穷圈子里混,只会跟一干穷亲戚为了百八十块钱斤斤计较或者歇斯底里地比较“谁比我更穷”。

        更有甚者,还会组建“家族企业”,开展“坑蒙拐骗”之类的“专职业务”。

        穷人由于自身的卑微、缺少安全感,更希望从属并依赖于某个团体,于是穷圈子形成了。

        一个人贫穷不可怕,一群人贫穷才可怕。

        在财富竞技场上,穷圈子是“鹿群”,富圈子就是“猎鹿群”。

        处于财富链上游的人总是决定财富链下游者的命运,这和自然界的食物链没有任何分别。

        穷圈子看似“很好很团结”,实际上一旦遭遇金钱风暴,便会变得“很穷很彻底”。

        鲁迅先生说:“一群人被锁在黑屋子里,这个黑屋子决无打破的可能。”

        穷圈子的人是消极的,他们排斥财富的曙光,一方面认为那与他们无缘,另一方面会嫉妒富圈子的光亮。

        穷人面对生活,总是祈求贵人有眼、机会下凡,却从未想过是由于“圈子”的制约,导致生活每况愈下,麻烦多多。

        2.忘本地向“富人圈”靠拢

        穷人想改变窘境,只有抛开不切实际的幻想,少一些阿q式的自我安慰,主动学会“圈子管理”这门功课,主动跟富人接触,一步步改变现状。

        有句话说得好:“穷也要穷在富人堆里,这样至少我还是个富人。”

        穷人家孩子需要与富人“心连心,共住财富村”,让这些人感染你、点拨你和激励你走向成功。

        30岁时拥有数十亿资产,32岁成为日本最年轻参议员的亿万富豪系山英太郎,一直信奉着自己的人际哲学:“少跟穷人交往。”

        他解释说:“穷人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字面上没钱的人,跟这种人交往,你通常会陷入自掏腰包的窘境。

        若想在应酬中不做‘冤大头’,就要多跟一些比你有钱的人接触,一起吃吃饭,喝喝酒,聊聊天;第二种穷人也许并不穷,但是他们缺乏使你获得有益信息和娱乐大家的功能,与这种毫无利他价值的人交往,更是浪费时间。”

        你想要跟谁聊天?

        你打算跟谁吃饭?

        你将要跟谁套近乎?

        这是三个很重要的问题。

        步步高老总段永平不惜一掷百万美金,只为能与股神巴菲特一起共进晚餐;唐骏总是将自己与比尔·盖茨等大人物的合影放在醒目的位置,意在让更多人了解“我是这个圈子的人”;就连一些小有名气的理发师,都会在发廊里挂上“某某明星御用发型师”的招牌,为自己脸上贴金。

        富人总是千方百计想打进更富有者的圈子,但不会阻止穷人进入自己的圈子,这样做既是为了保持圈子流动性地增值,也是为了继续获益,因为相比较而言,富人对穷人的帮助大多是看不见的(如鼓励、榜样、带来机会和介绍贵人),而穷人对富人的帮助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如送礼、送钱、帮忙和跑腿)。

        当你总是处在一个穷人居多的圈子里,难免会成为“堕落”、“仇富”等消极情绪的感染者;当你处在富人为主的圈子里,便会收获很多有价值的“吸金”信息。

        穷人家孩子要试着和身边的富人们多接触,留意他们在谋划什么,他们是如何分析问题和怎样克服不良习惯的影响的。

        要让更高层次的人引导你进步,做正确的事,获得有益的影响和教导。

        3.为富人服务和打工

        你的身边要经常出现这些人:在某个领域取得过出色成绩的人,有过赚大钱、做大事经历的人,才智超群、学富五车的人,资源丰富、背景雄厚的人……书本上学到的任何东西都只是皮毛,若能常跟这群人“混”在一起,你就算是“富人苗子”了。

        千方百计进入富人的圈子,你才有机会弄懂他们的事,比如某某行业的潜规则,获取某种资源的渠道,不为人知的特殊裙带关系……待到你真正领悟后,创富功力自然会突飞猛进,甚至还有快速出头的可能。

        吴铭在大学时主修经济学,毕业后到一家咨询公司打工,专门为客户提供理财咨询服务。

        刚开始,跟他打交道的都是大企业的高级职员,后来他的圈子逐渐增值,医生、律师、局长等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都成了他业务上的伙伴。

        吴铭在业务之外与他们保持着紧密联系,业余时间经常相约吃饭、打牌,这让刚入社会不久的他很快进入“富人”圈子。

        吴铭发现这些富人很多都喜欢打高尔夫球、打保龄球、品茶、抽雪茄,而他对此还没有足够的了解。

        为了赢得这些vip客户的欣赏,吴铭努力恶补相关知识,迅速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品味。

        后来,经过一位客户的介绍,吴铭成功跳槽到一家规模更大的咨询公司做主管,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薪金待遇也翻了几番。

        成功学传播者陈安之说:“想成功,必须先帮成功者打工,为成功者服务。

        一般人无法成功,是因为他们从不和成功者打交道,更谈不上服务和合作了。”

        北京有“五大富人俱乐部”:长安俱乐部、京城俱乐部、美洲俱乐部、中国会所和世界经理人俱乐部。

        出入这里的人,都是各行业的精英。

        俱乐部里应有尽有,可以完全满足富人们休闲、健身、美食、娱乐、情调、品位、面子等各方面的奢华需求。

        当然,想进入这样的“顶级富人圈子”,必须购买价格不菲的门票,比如2000~5000美元的年费。

        真正的富人不会在乎这些钱,因为只要经常出入俱乐部,你就会结交更多的高级朋友,认识更多的未来合作伙伴,谈成盘子更大的圈钱项目,直接或者间带给你的收入都要以亿为单位!

        财富从来都是势利和强硬的,它需要对等的双方进行沟通。

        当你能够勇敢地站在富人堆里说上话,你也就离成为富人不远了。

        4.“借鉴”富人的成功思路

        中国人学书法最注重模仿和借鉴,但凡取得一定成就的书法家,无一例外地都要先临摹古人的碑帖。

        临摹之道是速成之道,穷人家孩子想尽可能快地成为富人,就是要走这条“忘本”的学习之路,你不仅要学得好,更要学得快。

        成功虽不见得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但是在信息变化一日千里的今天,不借鉴富人的成功经验显然是不明智的。

        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的哲学观;安德鲁·卡耐基学习洛克菲勒的商业之道,中国最大的网上书城当当网借鉴美国亚马逊图书网店的运营模式,腾讯的互联网通讯工具qq借鉴国际通行的icq……要知道,独自在一个新领域里创业成功的概率只在8%左右,与之相比,借鉴成功者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和升级,成功率要大得多。

        日本人就最会学习别人的好东西来武装自己,他们不善于单纯地发明和创造,却善于吸纳他国优秀的东西,经过借鉴和改造之后为己所用,比如啤酒业学习德国并超越德国成为世界啤酒强国,摩托车行业学习欧美并让本田摩托风靡全球。

        日本人“偷师”高水平行业的过程很巧妙,改造出的成果也很有“技术含量”,穷人家孩子不妨学多家之所长,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其效果必定事半功倍。

        懂得聪明地借鉴赢家的成功思路,你就能少走弯路。

        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中,一名刚刚失业的年轻人,受到“可口可乐装进瓶子里四处兜售”的启发,制造了成本便宜、携带方便的罐装汽油,很快改变了生活的窘境,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赚钱,其实就要像这个年轻人一样,学习富人的成功经验并从中获益。

        想成为所在行业里的中坚力量,就必须客观地评估自己目前的实力,找到合适的“标杆”作为学习对象。

        出口转内销的“海归型”人才,就是学习外国的先进知识经验,回国后创立自己的事业。

        当然,学习的前提必须是正确的、有价值的,不能毫无选择地盲目学习,也不能一点改动也没有就拿来抄袭。

        你要在富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想出更好的点子,策划出更好的项目,这样才会取得真正有商业价值的成果。

        穷人不能太在乎面子

        穷人家孩子如果做什么事都顾忌脸面,放不下面子做“丢脸”的事,是绝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就的。

        1.票子比面子更重要

        多数富人,都是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穷人,他们最初不过是生活窘迫的农村人、城市里的待业者和普通工人家庭出身。

        处于他们这样的生存环境,创富的欲望应该是很强烈才对。

        然而,很多家境困难的穷人却总是碍于面子、怕别人议论,不敢走出家门赚钱。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说的是北京某高校学生小赵,在校门口找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川妹子修鞋。

        小赵半开玩笑地问:“姑娘,你不好好读书却干这一行,不怕被人看不起吗?”

        川妹子反唇相讥:“挨饿受穷才被人看不起呢!父母没钱供我念书,我总不能待在家里混吃喝吧?

        学门手艺将来总能养活自己!”

        小赵好奇地追问:“你将来打算干什么呢?

        一辈子修鞋?”

        川妹子一本正经地说:“我想开一家服装店赚钱,自己当老板。”

        小赵听完后觉得不可思议:“那你现在手上有钱吗?”

        川妹子笑着说:“我现在不是正在靠修鞋攒钱嘛!”

        甭管职业类别,能够合理合法地赚取人民币就是好事。

        如果穷人家孩子做什么事都顾忌脸面,放不下架子做别人认为“丢脸”的事,是绝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就的。

        面子是虚的,路子是实的。

        穷人有时候就是为了面子,才使得自己囊中羞涩。

        钱飞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金融公司当职员,收入不错。

        看到同事们都买房,钱飞不顾自己不富裕的家境,硬是向银行贷款按揭买了150平米的大房子,首付加上装修,不仅花去他全部的积蓄,还连累父母卖掉了老家的房子。

        接下来每个月的按揭款、物业费和其他费用,压得钱飞喘不过气来,只好节衣缩食,天天在家吃泡面!

        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充门面的,量力而行是前提。

        有一些“面子消费”其实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同事结婚随分子、丧事随分子、孩子出生随分子、孩子满月随分子……不能为了面子硬充有钱人,使自己从不富裕彻底走向吃糠咽菜。

        一个富人在网球场遇到一个大学生,因为共同的爱好两人聊了起来。

        当大学生知道眼前的这个人是富人时,便极力推荐自己。

        富人问他毕业之后想干什么,大学生说:“什么都行,只要能赚钱。”

        富人说:“一个月给你一万块负责捡垃圾,你干吗?”

        大学生说:“不干。

        第一,这个活是下等人干的;第二,我是大学生,怎么也要凭知识赚钱。”

        事实上,当你的知识不能转化为财富,肚子饿得嗷嗷叫的时候,任何能赚钱的工作(哪怕是“下等人”干的活)都是可以考虑的。

        票子比面子更重要,财富比虚荣更重要,看清楚这一点的“务实者”就是俊杰。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一些挑担子的人在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用当地人不熟悉的嗓音叫卖和吆喝,当时很多人都瞧不起他们,觉得小打小闹赚这几毛钱没什么出息,甚至许多农民都认为这些人干的是下贱的活。

        但是伴着这些嘲笑声,这群不在乎面子的人已经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

        2.真正的富人不在乎面子

        越是骨子里的穷人,花钱越容易大手大脚;越是真正的富人,花钱越会精打细算。

        北京王府井的东方新天地,里面出售的gucci、夏奈尔、dior等高档时装,通常是卖给谁穿的?

        据不完全统计,购买的主体人群多为“小姐”、“二奶”、“女明星”这一类的女性消费者。

        这些人都是富人吗?

        当然不是,一方面她们的收入多为“体力劳动”所得或者说主要通过“身体渠道”掘金,另一方面这些人大都是穷人出身,即使有钱了,骨子里也抹不掉“暴发户”的痕迹,行头上虽然千方百计要挤进富人阶层,但是骨子里还是自卑得很,具体表现为:不化妆不敢出门见人,对自己的脸蛋和气质不够自信,不穿名牌不敢上街,不敢逛小店买东西讲价,唯恐被人嘲笑“没钱”、“小气”、“不过如此”。

        真正的富人不仅体现在财富的数量上,更体现在“不把面子当回事”的洒脱和自由上。

        同是事业有成的“多金”女性,王菲、徐静蕾这类人身上就有着真正的富人气质:王菲可以穿着价格几百块的裤子逛街,大大咧咧地上简陋的公共厕所;老徐可以素面朝天地任人拍照,在博客上敢把“最丑”的照片拿出来晒给大家看--这些都是富人骨子里的自信。

        她们不会因为外貌、物质和权势上的比较而激动,反而如果你说“王菲你的歌唱得太烂了”、“老徐你的电影拍得就是个垃圾”,她们才有可能在乎,才有可能跟你较真。

        李嘉诚有一次来西北考察项目,在听完一位大学校长关于校园网络项目的报告后,拿起一个矿泉水瓶,打了这么一个比方:“假如生产这瓶矿泉水8万元就能搞定,你却向我申请10万,那多余的2万就是浪费!”

        这就是富人的观念,花钱要精打细算,把钱花到刀刃上。

        李嘉诚平时一般只穿一件老式衣服,戴一块廉价手表,还高兴地说“花在自己身上的钱比年轻时少多了”。

        成龙的转变就更为明显:年少成名时,他一天换一块高级手表,天天摆pose让别人瞧瞧“我是多么有钱”;如今,他在公共场合都穿一件普通的长衫,如厕时用卫生纸都要精打细算。

        这一前一后的对比,就是从穷人到富人的“面子”观念的转变。

        真正的富人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超越了“花钱撑门面”的境界。

        习惯于挥霍消费的通常都是穷人,这也是他们无法真正在财富数量和财富气质上跨进富人门槛的原因。

        意识到这一点,穷人今后就不要在富人面前装有钱了,请客时别总说“不差钱”,点菜时不能专挑大鱼大肉,要针对请客的对象,因为“穷人爱吃荤,富人爱吃素”、“穷人吃肥肠,富人吃粗粮”。

        跟比你有钱的人吃饭,不要争着抢着买单,这样既多余又很虚伪;跟自己收入情况差不多的人吃饭,最好坚持aa制;只有在请客目的性很强的条件下,你才应该主动买单,但也要注意不能太奢侈,毕竟你目前还是个穷人,这一点对方也能理解。

        3.好面子容易吃大亏

        有些好面子的穷人还应该捂好钱包,警惕被别人忽悠。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窝里斗”的传统,这一点在财富领域表现为穷人与穷人之间、富人与穷人之间的“骗中骗”。

        “穷人骗穷人”的案例最为广泛和明显,常见的是街头算命、看相、要饭、摆象棋、卖透视扑克、“免费”赠送产品等一大堆稀奇古怪的骗人招数。

        穷人很有同情心又时常“脑残”,因而最容易受骗和上当。

        拿最常见的“街头行乞”来说,丐帮弟子们的把戏真的是很丰富:“襁褓中哭泣的婴儿”、“衣衫破烂的老头可怜的目光”、“缺胳膊短腿的残障人士”、“因上不起学而下跪要钱的年轻人”、“车站附近买不到返程火车票的母子”,种种煽情套路早已超越了琼瑶阿姨的“爱情故事”。

        一个著名软件公司老总,提到过自己经历的两次刻骨铭心的“受骗”:

        “第一次,是我刚参加工作时,那天刚好发完第一个月的工资,1500元,我下班后兴冲冲地骑车回家,生怕被别人把钱抢去。

        道上碰到一个可怜的老头,他说跟女儿在火车站走失了,在北京一个人无依无靠只好靠街头行乞为生。

        老头声情并茂、老泪纵横的讲述,让我的同情心开始泛滥,当时也不知道脑袋里哪根筋出了问题,就从兜里掏出700元钱给了老头。

        回家后,我还沉浸在好人好事的满足感中,但很快就遭到‘沉重打击’:同屋人说三个月前他就在道上碰到过这个老头,当时他和女儿可怜巴巴地说他俩迷路了。

        这件事让我相当郁闷,恨不得脑袋撞墙、抽自己嘴巴,脸上还起了火疖子,疼了3个月才消肿。

        从此,我发誓再也不相信那些街头的乞丐!”

        “第二次,发生在我当上老板一个月以后。

        在街上我看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小男孩跪在地上,旁边写着一行粉笔字,说他饿了好几天,希望好心人给他10元钱吃顿饭。

        我当时见这个孩子很可怜,就从钱包里掏出300元给了他,并叫他吃完饭坐车回老家。

        结果,第二天我又在原路碰到他以同样的方式行乞,我当时那个气呀,上前一脚就给他踹在地上,让他快点滚,否则见一次揍一次。

        现在想想,挺奇怪的,一个没钱吃饭的孩子,居然有能耐弄到粉笔。

        经历了这两件事,以后再遇到乞丐,我就看心情决定了,心情好就丢几块钱,心情不好就骂他们几句,因为我知道这些人都是骗子!”

        这位老总从穷人打拼到富人,由于身份的变化,使得他对待欺骗的态度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当他是穷人时,受骗后“很受伤”,因为他失去的是关乎生计的财富;当他成为“准富人”时,受骗后更加愤怒,甚至还出手打人,因为他失去的是富人所特有的辨别“常识”的能力,足见他虽然物质上有富人的“形”,骨子里却缺少富人的“实”;当他对着媒体笑谈当初被骗的糗事、对乞丐的态度随心情而定时,表明他已经是真正的富人,即使以后继续被乞丐骗,他也会坦然面对,因为这点钱对他而言微不足道--当然,他在心里已经明明白白地认清了“所有乞丐都是骗子”这一基本的社会常识。

        人都是有同情心的,即使被乞丐骗了也是人之常情,不同之处在于,富人是不介意被骗的,穷人是被骗得心有余悸。

        当然,更多的骗术是利用穷人的“好面子”做文章。

        富人大多久经沙场、混迹江湖多年,早就练出一双火眼金睛,任何鬼把戏都能一眼识破,况且他们都有稳定可靠的财富来源,犯不着对或真或假的横财想入非非。

        穷人的原始积累很难,本想捞点便宜赚足面子,不想接二连三被“自己人”骗,越来越穷,想翻身都难了。

        针对穷人急于翻身、不懂常识的心理,富人们开始了他们的骗术,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博彩业。

        博彩是一个产业,卖彩票的庄家手里拿着名为“中奖”的诱饵,吸引众多彩民上钩,然后散布多处投注点,把这些穷人的钱汇集起来,还适当地打广告告诉你谁谁谁中奖了,中了多少钱,并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奖金返还彩民。

        小赌怡情,大赌伤身,实际上如果你对“中奖500万”的免疫力确实太差,干脆一张彩票也别买,一个赌注也不下,这样最保本也最安全。

        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怎样选号、怎样投注上,只能证明你是个没有翻身希望的穷人,妄图从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概率中胜出。

        所以,别让自己的钱源源不断地汇入富人的腰包,成为别人财富数字下的“万骨枯”。

        总的来说,富人骗穷人的事儿还是少数(或者说骗术太牛了,让穷人毫无察觉),主要还是穷人之间相互在骗,比如说借钱。

        借钱人的动机大都很复杂,有的人借钱确实是为了应急,如亲人动手术、孩子上学、老人办丧事,赶上这样的情况,对方又恰好是可靠的朋友,这钱就可以借;而有的人借钱时压根就没想到要还,纯粹是“能拐就拐,能诓就诓”,这样的人跟你的关系一般是马马虎虎,这时候即使再抹不开面子,也要委婉而坚定地拒绝他。

        当然,最麻烦的情况,要数亲戚管你借钱了。

        本着“救急不救穷”的原则,根据你和这个亲属的关系远近以及你当时的财务状况,要有针对性地“看人下菜碟”,该借的就借给他,顺便加一句“本来这个钱是要做什么什么用的,但你确实有急事,咱俩怎样的亲戚关系,钱不着急还。”

        对不该借的主儿,就用一个对方挑不出理的借口拒绝他。

        千万不要因为一个不恰当的理由和抹不开的面子,把钱借给不该借的人,否则将后患无穷。

        首先,你得像孙子一样拐弯抹角地管人要钱,一旦对方几次三番打哈哈,你就很难办了:不要吧,心里窝囊、郁闷,钱就这样打水漂了,一时半会接受不了;非要不可吧,太伤感情,即使你跟对方的感情一般,撕破脸皮还是对你不利,甚至对方会以此要挟你,逢人反咬你一口“守财奴”。

        因此,说一千道一万,穷人家孩子可不能太在乎面子了。

        掌握财富的“潜规则”

        社会是由各种或明或暗的规则组成的。

        尊重规则,理解规则,利用规则最大限度地获取成功,是穷人家孩子的一门必修课。

        老话讲:“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实际上臭皮匠就是臭皮匠,能当好好皮匠就已然不错了,怎么能跟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二者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诸葛亮未出茅庐,就已经预言“三足鼎立”的发展趋势,还敢玩“草船借箭”、“空城计”,亲手帮刘备坐稳蜀汉皇帝的位子,这些事情有哪件臭皮匠能做出来?

        富人和穷人的思想差距,不是用数量的累加就可以缩短的。

        回到最初的观点,富人总是能够看透问题的本质,包括人性、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趋势,做事看似冒险实则十拿九稳;穷人只是看到皮毛和表象,偶尔能误打误撞做对一些事,却赢得糊里糊涂,“不知道怎么着我就赚钱了”。

        财富就是如此,靠规则分配归属。

        拿吴思先生提出的“刘瑾潜流”来说吧,明朝一代宦官奸臣刘瑾,靠贪污、受贿和渎职汇聚家中的巨额财富。

        他的事迹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同一朝代的就有王振、严嵩、魏忠贤等人,“黑金”、“暗花”的数量跟他比起来难分伯仲。

        司礼监太监刘瑾是四品官,法定收入只有日常的口粮和衣裳,折换成银子还不及四品文官的十分之一。

        正常情况下,刘瑾要拿500多万年的基本工资才能填满家中的金库,实际上他仅仅用了五年就做到富可敌国的程度。

        对此,地球人都知道:这太监肯定有“灰色收入”,通过“地表之下的潜流”将公家和别人家的钱流进自己手里。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财富的内在规则多如牛毛,这里主要讲一下最基本、最隐讳的潜在规则,希望穷人家孩子能够在实践中尊重、遵守和运用它们--

        1.思考力决定创富能力

        我们所熟知的成功者,无不是勤于思考的智者,他们平时就经常训练发现机会的能力,因而脑子里总能源源不断地迸出各种好点子。

        美国一位久负盛名的金融业巨头,每当做出重大决策之前,总会闭目养神休息5分钟,在半放松状态下进行思考,以激发自身的深度思考力和高度应变力。

        他解释说:“每当闭上眼睛,我便能取用更高智能的活水源头。”

        美国堪萨斯州的盖伊博士,一生发明200多项商业专利,为其带来数千万美元的财富。

        盖伊博士是一位出色的商业天才,尤其是训练思考力和创造力的法子,更是独树一帜--每当思考问题时,盖伊博士总会走进一间被他称为“个人沟通室”的房间。

        房间是隔音和避光的,里面有一张小桌子和一个沙发,桌子上放着一支笔、一叠书写纸和一个可控台灯。

        当盖伊博士需要思考时,就会走进房间,关掉台灯,放松地坐在沙发上集中精力思考。

        一旦头脑突然“灵光乍现”,盖伊博士会迅速打开台灯,将灵感源源不绝地记录在纸上,直到思路中断以后,他才重新审视所写的内容。

        实际上,这就是盖伊博士“头脑风暴”的主要手段。

        他依靠自己的思考力,为许多大公司和组织想出了一个个“价值连城的好点子”,获得了巨额回报。

        思考力决定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创富行为。

        思维方式大多以个人累积的经验为主导,经由灵感激发而产生好点子。

        盖伊博士就是根据已掌握的前提条件,清除心中已有的思绪,等待潜意识整理分析,迸发出“灵光一闪”的念头,然后保存并整理下来。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就是根据类似的方法,制造出白炽灯、留声机等多种具有创造价值的商业发明。

        穷人家孩子应该多采用类似方法,慢慢进行思考力和思维方式的训练,为激发商机创造可能。

        思考越多越灵活,脑子越想越好使,多经历这种“头脑风暴”的洗礼,你对财富的敏感度就会逐步增强,迸发好点子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

        在竞争压力如此之大的商业环境下,穷人仅靠勤奋和吃苦就一定能成功吗?

        未必!勤奋和吃苦固然重要,但是“1%的创造力”却往往是决定财富多少的关键,这主要取决于你积累了多少知识和经验,是否勤于动脑,是否有足够的思考力和正确的思维方式。

        21世纪什么人最值钱?

        答案是“富人”或者是“像富人一样满脑子鬼主意的穷人”。

        比如冯小刚电影《非诚勿扰》中葛优扮演的“秦奋”,在美国晃悠多年,虽然事业上没啥发展,但是学会了美国富人的思维方式,因而在影片一开始,就能用“缜密”的逻辑和“忽悠”的语言从范伟扮演的风险投资人手里赚来200万英镑。

        之后,他又用类似的技巧将舒淇扮演的漂亮空姐弄到手。

        正是富人的思维方式,让他从穷小子变成了百万富翁。

        思考孕育新思维,创意激发新行动,财富多半是属于这种勤于思考和善于表达的人。

        2.富人的思维方式是简单直接的

        一个和尚对着枯死的树说:“一死了得,万劫皆空,善哉!”

        另一个和尚说:“此树生前为人遮风雨,死后落得弃尸荒野,悲乎!”

        两个和尚意见不合,争辩起来。

        恰好有个财主经过,和尚们要他评个理。

        财主说:“什么好坏,能当柴烧就好。”

        说完,叫家丁抡起斧子把枯树劈成碎块,捆成一担挑走。

        这就是富人的思维方式,简单直接,一切以如何获利为前提。

        理发是一个普通的行当,理发师的做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理得快、价格便宜,希望更多人来理发从而赚得更多;另一种思路是尽量“磨”去你的时间,理发的同时还提供相关的个性化服务,让顾客觉得服务好、档次高,价钱上也相应很贵。

        对比之下,后者的做法更适合目前理发业的发展潮流。

        这就是用富人的思维方式做事,用你喜欢的方式赚你的钱。

        穷人希望得到鸡蛋,富人则希望得到母鸡,因为有了母鸡可以得到更多的鸡蛋。

        就像一位美国总统的经历:小时候同伴们戏弄他,往地上扔1元和5分的硬币,他总是会捡5分的硬币,因为如果捡1元的硬币,就不会有人再扔给他硬币了。

        这就是富人的财富复利思维,不怕麻烦,就怕没钱赚。

        一堆木料,用它做燃料,分文不值;将它卖掉,能值几十块;如果你有木匠的手艺,将它制成家具再卖掉,价值几百元;如果你找到高级木匠,将它制作成高级屏风卖掉,那就值几千元。

        这就是富人思维的产业化做法,想方设法用更少的资本赚更多的钱。

        穷人总是会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假使手里头只有一个鸡蛋,就开始考虑一二三四五六七,想到了“农妇山泉有点田”的好日子,继而又开始苦恼娶小老婆和教育孩子的问题,一激动“啪”地把鸡蛋捏碎了,什么都没了,一下子傻了眼。

        富人则是想着如何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他们从不会考虑“一个鸡蛋引发的发财项目”,只是考虑怎样把鸡蛋吃掉或者折换成现金。

        富人习惯于把一个很复杂的赚钱项目,分解到最后变成“一二三”条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这“一二三”条问题。

        问题一旦解决,项目也就成了。

        美国高露洁牙膏希望提高牙膏销量,公司里有人建议投入更多的广告,有人建议增加销售人员,有人建议开辟新的地方市场,这些提案各有各的优点,但是最简单的方法却是老总的一句话:“将牙膏管的开口弄大一些,这样人们使用一支牙膏的周期就会缩短。”

        最好的财富渠道往往是最简单的,但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发现的,只有习惯于“化繁为简,另辟蹊径”的富人们才能很快找到它。

        在这个时代,成功是要以“短平快”为前提的。

        要迅速实现突破,就要凡事看透本质,把问题简单化,寻求捷径。

        这不是低级的“抄近道”,而是激发脑袋中的实用主义思路,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手段解决问题、发现财富,在“快鱼吃慢鱼”的环境里胜出。

        二战时,一艘美国驱逐舰突然遭遇一大群水雷的威胁,这些水雷随着退潮速度很快地向驱逐舰漂来。

        巡逻兵迅速通知值班员,值班员很快通知全舰官兵,舰长动员大家提出各种解决方案:有人说起锚躲开,舰长说“不行,没有足够的时间”;有人说发动引擎使水雷漂离,舰长说“完全错误,螺旋桨的转动只会使水雷更快地漂向舰身”;有人说以舰上的鱼雷引爆水雷,舰长说“不行,水雷太接近舰仓内的弹药库”;还有人说放下几艘小艇阻挡水雷,舰长再次否决道:“除了水以外任何东西一碰水雷就会引爆。”

        正在全舰官兵满脸沮丧、绝望之际,舰长微微一笑,下达了命令:“大家站成一排,用消防水管往海面上喷水!”

        艇员们立刻明白了,一排消防水管在驱逐舰和水雷群之间的海面不停喷水,制造出一条天然的水流,把水雷引向四面八方,当水雷漂远后,舰长下令用炮弹开道引爆水雷,将驱逐舰驶离了危险区域。

        事后,有人追问舰长为什么不早一点下命令,舰长笑着说:“我想看看大家能否提供一种比我想到的更好的办法。”

        后来,二战结束后,舰长光荣退伍,成了一家著名造船厂的经营者。

        一理通,百理通。

        像舰长这种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遇事善找捷径的人,从商自然也会干得出色。

        富人的解题办法往往最直接最有效,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会集思广益,寻求更简单更有效的办法,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富人的事业总是会越做越大。

        财富规律告诉我们:新思路才能带来财路。

        那么,如何能快速更新思路呢?

        四个字:不断思考。

        财富源于头脑:脑袋空空,口袋空空;脑袋转转,口袋满满。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是脖子以上的部分,一提到赚钱就只想到开公司、搞店铺,显然是不对的。

        实际上,发财的机会远不止那么几条道,关键看你怎么去想,怎么去琢磨。

        一个犹太人走进纽约一家银行的贷款部。

        贷款部职员问他需要什么服务,衣着光鲜的犹太人说道:“我想借贷1美元,”贷款部职员有点不可思议,追问道:“只要有担保,再多贷一点也无妨。”

        但犹太人坚持只贷1美元,并从高档皮包里取出股票、债券之类的东西放在写字台上作为抵押品。

        事后,冷眼旁观的银行行长,走过来对贷款部职员说:“这个犹太人实际上想保存股票之类的贵重物品,所以才想出这个巧妙的法子。

        这样一来,他需要支付的租金实在是太便宜了,只有1美元。”

        “噢,原来如此,为什么我没有想到!”

        贷款部职员恍然大悟。

        “如果你想到了,你就是银行行长了”,银行行长面无表情地往办公室走,“从明天起,小额借贷的利率立即上调10%,贷款最低限额是1万美元!”

        很显然,这种金钱方面的猫腻,只有富人们才能彼此看出来。

        犹太人的想法很诡异,贵重物品寄存,按理说应该存放在自家金库的保险箱里,这对许多人来说也是唯一的选择,但是犹太人没有囿于常理,想到了把债券锁进银行保险箱里的办法。

        从可靠性和保险性的角度看,后者显然更好并且收费更低。

        用“不走寻常路”的方式占了相当大的便宜后,犹太人一定会暗自窃喜,殊不知银行行长的后手更牛,不仅避免了以后再出现类似“钻空子”的行为,还直接破坏了犹太人的如意算盘。

        当然,这一切如果没有银行行长的解释,贷款部职员是很难理解的,因为他是穷人,不懂得富人之间的博弈。

        不管怎样,犹太人在思维方式上的“精明”,是穷人家孩子需要学习的。

        以富人的思路去思考,你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和好处。

        3.凡事利益优先,钱和感情要分开

        富人把利益和情感一向是严格区分开的:感情是一回事,利益是另一回事,绝不能因为感情而失去理智,也不能用金钱去买感动。

        美国石油巨头洛克菲勒参加2000万美元的慈善捐助活动,第二天早上却向在他公寓借宿的每个人收取10美元的住宿费。

        洛克菲勒认为,这种象征性的收费,既是对朋友的尊重,也是对财富的尊重--每一个友善的言行都不应造成生意场上的尴尬。

        香港著名喜剧明星吴孟达,很感激好友周润发当年“不借钱”给自己的事。

        上世纪80年代,吴孟达是香港无线培训班的优等生,毕业后拍戏走红,年少轻狂,很快沾上赌瘾,负债累累并遭到无线雪藏。

        走投无路的吴孟达向同班好友周润发借钱,但周润发拒绝了他:“借给你钱,你又会拿出去赌!是男人的话,欠下的债自己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