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7.人民公社去看报

    要知道这个时候,县里的领导都抽不起这大前门。他们一个月的工资才四、五十元钱。

    “你疯了?咱爹回去抽死你!啥时学会抽烟了,还是这么贵的烟!这可是咱家一个月点灯的油钱!”四姐一旁着急了,猛的拉住我。

    “到人家公社,不拿两根好烟怎么行?你认为公社书记是你爹?再说,以后出门的机会多了,也得支撑门面。顶多我饼子不吃了。”我连哄带骗从一脸不悦的四姐手里,抠出三角五分钱。

    难怪,现在普通人都抽一角烟的大生产。出门办事顶多两角多的金钟,黄金叶;农民则只有旱烟能抽的起了。

    走进公社大门,顿觉一阵亲切。虽然现在正是农忙季节,院里没几个人。但昔日的感觉又回到身上,就像回到了几年不上班的工作单位。

    公社与几年后的乡镇村本来就是一回事。

    经过大门一侧的水泥乒乓球台,径直朝一块挂着“办公室”的房间走去,上前推开了门。

    “你找谁?有事吗?”,一个正在案桌前戴眼镜的中年人,抬起头问我。

    猛一怔,回到现实世界的我急忙拿出烟,熟练地拆开,殷勤地递了一支:“请抽烟,抽烟。”

    “大前门,呀,好烟,那就抽一支。”中年人喜滋滋接过一支点燃。

    “五儿,咱还是走吧,不早了。”四姐从门缝挤进一个头,怯生生地说。

    也难怪,那时候没事,人们谁敢来公社?生产队的小队长,在他们心里就是不小的官了,上面还有大队长、支部书记、公社下乡的等。

    “没事,没事,进来吧,哪个村的,有什么事”。中年人热情地招呼着。那时人们的工作态度还是真没得说,压根就没有“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一说。不过,也许与那一根大前门,有点关系。

    “我们是鱼湾大队的,想看看这几天的报纸,不打扰吗?”

    “没事,报在报架上,自已看,这是你姐姐吧,进来坐,我赶个材料,就不招呼你们了。报纸正好昨天的我刚给夹上去。年轻人关心国家大事,这是好事嘛。”

    报纸只有《j省日报》和《梁州报》。拿在手里,我先看了看他说的昨天报纸的日期:1979年3月30日。今天应该是农历三月初八,星期三,31日。

    大致浏览了一下近期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具体内容,在报纸上也看到不少。有一点是肯定的,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已经提出来了。看来从舆论导向上,以“阶级革命为纲,纲举目举”已在慢慢淡出。其余内容,则都是些全省、各地区掀起春耕热潮的系列报道。对,还有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不少报道。

    看着报纸,才记起自卫反击战是1979年2月17日打响,3月5日撤退,共16天的战斗,都快打到河内了。但我方已损失了两、三万士兵。代价是相当巨大的。当然这些数字,报纸上是不会出现的,只有鲜花和战果。唉,大国和小国打,牛刀宰鸡,付出这样大的代价,都是文化大革命闹得军队不练兵、光突出政治学习,酿成的苦果。

    突然间,3月30日j省日报二版一篇转发《人民日报》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正确看待联系产量的责任制》。这是一封针对前不久《人民日报》发表一封读者来信,反对安微一些农村正在试行包产到组生产责任制,并在“编者按”中指出:不能把“已队为基础的生产方式改变”,已出现这种情况的地方,要坚决纠正而引起波动,专门撰写的署名文章。

    “同志,您贵姓?能借张纸,让我抄点东西吗?”我又给中年人递过一支烟,自已也顺便也点燃一支。

    “免贵姓刘,想抄点什么?”他递给我两张稿纸,同时示意桌上的墨水瓶和醮水笔。

    “呀,这一手钢笔字写得不错嘛,什么文化程度?关心起生产责任制了?”他惊讶地看着我俯案摘抄。

    这字咱不是吹,五年的县委秘书生涯,没一手好字还行?字是出马枪嘛!毛笔、钢笔,行、草、楷、篆、隶,咱样样拿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