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十一章

    八十年代初期是香港报纸最繁荣的时期,巴掌大的香港半岛,竟然同时拥有近70家报纸。经过激烈的竞争和优胜劣汰,香港报纸到1982年只剩下55家,1997年只剩下38家。

    按照此时香港的人口与报纸总发行量来计算,差不多每两个半香港人就会购买一份报纸,这个数据在亚洲仅次于日本。

    这段时间《明报》由于卫斯理系列的再度火爆,销量一度突破15万份,让金庸开心不已,一向抠门的金庸也包了一个红包给倪匡。

    今天金庸正在办理公务,发行部经理走了进来。

    金庸问道:“今天报纸的销量如何?”

    发行部经理难得的开启了玩笑:“你猜?”

    金庸也不动怒,他和发行部经理私交甚好,金庸这人虽然抠门了一点,但交的朋友也都是真感情。

    见发行部经理心情这么好,金庸大概知道今天报纸销量很好。

    他大概猜测了一下数字:“十七万。”

    这个数字对于明报来说也是不容易,因为明报的观众是中产阶级,影响力虽大,报纸的销量也不错,不过销量却始终达不到顶尖。

    发行部经理摇了摇头:“再猜?”

    金庸彻底惊讶了,难道还能更进一步。

    他大胆的猜测:“十九万。”

    发行部经理再次摇头,然后笑着说道:“是二十五万。”

    “什么?”听到这个消息,就连一向淡定的金庸也豁的一声站了起来。

    这个销量在明报的历史上也没有过几次,当年他连载神雕侠侣的时候销量也就二十万左右。

    “销量怎么升的这么猛?”金庸疑惑的问道。

    发行部经理说道:“还不是你的发行惹的祸。”

    发行部经理拿出今天的报纸,指着上面的头条道:“现在歌星陈百强与金庸交好并且写小说的消息已经尽人皆知。”

    金庸慨叹,没想到当初的无心之举竟然有这样大的收获。

    他也没想到陈百强的魅力这么大,陈百强和金庸的名字加成竟然这么恐怖,陈百强写小说的消息竟然这么引人关注。

    本来金庸还是很肉痛的,千字二百元的价格购买我的小说这起点太高了,倪匡刚到香港混的时候,他也就是一个小**,丝,在一个工厂上班,还是在金庸的鼓励下他才写作的,那时候倪匡的稿费几乎没有。

    而且金庸听到我的小说要写三百万字,天哪,那该多少钱?

    现在听到报纸的销量这么好后,金庸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自己是做了一个完美的决策,自己这也算是千金买马骨,多少年之后说不定会流传一段佳话,金庸慧眼识珠,开启了武侠的新纪元。

    叮,叮,叮。

    电话响了。

    金庸拿起电话接了起来:“老金谢了,今天报纸销量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