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四百零九章 衍生品(三)

    而蒲公英项目衍生品还不仅仅如此。

    作为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兼任总工程师的苏长利,负责的部分是导轨和电磁加速系统。

    这一套系统可不简单。

    要不然美军的福特号就不会一直处于未服役状态了,就是因为他们的电磁弹射技术不达标。

    苏长利倒是没有道德洁癖,他直接“借鉴”了某大国的成熟技术。

    不过他倒是没有照本宣科,因为双方弹射的质量不一样,蒲公英项目的弹射质量至少500吨起步,速度还要达到7.8公里每秒,肯定没有办法直接照抄的。

    他的设计方案,调整为核聚变地炉+共振发电+温差发电作为供电系统。

    共振发电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瞬间发电可以通过核爆的方式暴涨,这就减少了超级电容的压力。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苏长利发现了一个之前忽略的问题,那就是瞬间的高压大电流,容易造成输电系统超负荷,甚至容易瘫痪。

    这个问题非常严重,要是宇宙飞船刚好在加速,突然其中一个供电环节故障了,就可能造成飞船速度提不上去,然后飞不出大气层。

    为此他联系了各大电力公司和电力研究所。

    终于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合力搞出了超导体材料,一种使用铜钡镧银组合的合金材料,可以在零下24摄氏度以下的温度中保持超导特性。

    虽然没有达到室温超导体的程度,但零下24摄氏度也并不是不能使用。

    采用液氮循环冷却系统,可以将输电线路的温度维持在零下30摄氏度,而液氮循环冷却系统的核心,则配备了逆温差系统,高效将液氮的热量抽走,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制冷。

    超导体的特性就不用解释了。

    电流在超导体中,几乎不会出现损耗。

    要知道在常规的导线,或者高原电缆中,电流有10~20%的无效损耗,这一部分能量是被白白浪费掉的。

    虽然智人一直在推动供电平衡战略,力求各个城市和基地的电力可以在周边就近供应,而不是搞跨区域的远距离输电。

    但就算是如此,电流在输送过程中的损耗仍然不小。

    因此这种合金材料是有不小潜力的。

    只是这材料的成本比较高,让一众电力公司感到有些肉疼。

    铜和钡还好,智人已经在吕宋群岛和苏门答腊岛发现了好几个超大型的深层铜矿,铜总储量提升到12.8亿吨;钡则可以通过海水提炼,同样不是问题。

    但是镧和银却不一样。

    镧属于稀有金属,银是贵金属。

    而根据最佳配比,是铜41.3%、银31.2%、钡15.8%、镧11.7%。

    银和镧这两种金属的使用量太大了,就算是目前智人发现的地下矿脉都计算上去,银储量才837万吨,镧更是只有7.2万吨左右。

    其中镧还有其他用途,目前年产量才600~700吨,这决定了该类型的超导体电缆很难大规模应用。

    不过一些科研实验室,比如核聚变研究下属的彷星器实验室、托卡马克实验室,就需要这种超导体。

    另外一部分一类城市的输电主线,也可以采用这种材料。

    毕竟白银的货币属性不高,扩充其工业属性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