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12章 大战前夕

    建贞五年二月初二,管事太监来报,德妃娘娘周涛产下一皇,朱显波心情自然极度高兴,心暗想周涛的儿,一定会像周涛一样性格坚强冷静**泡!书*将来好好培养必定成为统甲一方的大将、甚至千古明君不过朱显波没有像第一次坐父亲那样失态,而是沉思着怎么利用这个好时机振奋朝廷匆忙回宫看了看,然后奖励周涛几句第二天就继续忙自己的朝政了,还好周涛不是薛美琳那么小心眼,不然名字嘛随着哥哥来,朱朝光

    满朝武忙着向皇上贺喜,大臣们纷纷建议放假,举国欢庆朱显波知道花钱的地方太多,也就没怎么铺张毕竟这皇帝的女人多了去,要是每个皇、公主出生都铺张一番,只怕朝廷受拖累唯有皇室厉行节约,臣们才会越发拥戴明君朱显波

    同时朱显波却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京师周围四大营各调一万亲兵开服山海关前线,想自己安生就得给敌人压力,朱显波深刻记得第一个皇出生时那些人给他的教训带队的是两个书生伤不起和龙康仔,朱显波当然不是现在就让他俩带兵打仗,前线有刘立洋还有李自成呢,他们俩是去学习的

    “皇上,我大明四海升平,皇上又陆续得皇真是天佑大明,臣建议皇上下诏招各番邦来贺”礼部尚书郑志良很显然是忘了大皇出生时的羞辱了,那个时候大明朝廷风雨飘摇,朝鲜和安南趁机脱离大明的管束,如今吐蕃和鞑靼也不大搭理朝廷了

    “免了,我大明朝还没有到那种实力,尤其是北方的皇太极,既然他敢称帝,朕如果不把他驱逐了,华大地上有两个皇帝还如何教外邦信服”

    “启禀皇上,皇太极所居,天寒地冻乃异人之地,我大明疆域辽阔又何必跟他计较那些不毛之地不如修书一封人,与其讲和,朝廷给予赏赐,让其退出辽东即可”李明德这个老狐狸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蠢了,朱显波很是生气不过也不能完全怪他,一个末代皇帝的丞相,哪能知道千古一帝的胸怀

    “第一,我大明帝国的土地从库页岛还是到北部湾没有一寸是多余的今天丢这里,明天其他部族也会纷纷称皇称霸第二,皇太极称帝,并把首都定到了辽东的南部,就是冲着我大明的关内大片沃土来的,你让他如何退让,如何臣服趁早打消这种念头,早早备战才是正事”

    朱显波当然知道东北的重要性,哪里有北大荒,还连着西伯利亚,幅员辽阔的远东直至白令海峡呢那时候俄罗斯还没听说过远东有比他们自己地盘大数倍的西伯利亚呢,一定要趁早占据,别说百十万平方公里,三千万也不多

    “微臣支持皇上,皇太极既已称帝便是与我大明势不两立臣主张武力消灭之”李承宗作为国防部长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接下来朝大臣们纷纷表态,大部分人都认真的分析了敌我形势后站队,这一次朱显波没有过多的怪罪他们,毕竟朝廷年久失力,最近今年又是地方大旱,加上前段时间起义军的折腾,大明朝廷虽然暂时稳定了,但并不富足,也远未到达太平盛世的地步何况北方游牧民族向来彪悍,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也很正常

    “朕明白大家的心思,主战也好,主和也好,大家都要牢记敌我的优劣势,想着卧榻旁边这只老虎,在平时处理政务当要加勤勉朕一定要跟皇太极一决高下,但不能意气用事,我们要耐心等待机会”

    作战方针已定,朝倒也没有大的异议,毕竟大明帝国还是比较强大的,如果不消灭皇太极,也许下一个造反的就是鞑靼或者吐蕃于是朱显波吩咐李承宗调兵遣将准备武力征服皇太极

    同时派礼部右侍郎汤名德前往盛京招安,朱显波知道皇太极是不会答应的,但他是故意的,故意让他生气,让他憋不住,不冷静了人就会犯错,朱显波在等他犯错,也在等一个出师的机会但朝廷很多大臣还是很费解,皇上此举是不是有点多余呢?汤名德也是胆战心惊的领了任务前往辽东满清驻地

    很明显,皇太极不会臣服的

    一个月后消息传回京师

    “启禀皇上,礼部随从前来报,皇太极非但没有接受大我大明的劝降而且将汤名德当场处斩此等小视我大明的行为,请皇上一定要严惩”礼部尚书郑志良当着满朝武向皇上控诉皇太极

    “原想他不会答应找招安,没想到连我大明三品大员也敢杀,看来真是翅膀硬了,再不宰就要成大象了各位,你们都看到了,我大明堂堂三名大员,他皇太极说杀就杀,摆明了两国他都不想和平,何况要他臣服于大明”朱显波趁机煽风点火

    “臣等主张立即出兵打击皇太极,为汤大人报仇雪恨”

    “臣等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