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百五十一章:婚前禁止涩涩?!

    秦国历来缺少文人士子,所以秦国会格外优待从他国来的士子。

    但无论历代秦王如何优待那些他国来的士子,国籍却往往还是成为了那个让外来士子们一心为秦国效力的最大阻碍。

    绝大多数士子都心存母国,在遇到秦国与母国发生利益冲突之时,难免会心向母国。

    毕竟那些外来的士子入仕之初,又有几人最初的目标不是自己的母国呢?

    小打小闹倒也罢了,但若是让母国伤筋动骨了,乃至有亡国之危,又有多少人能忍心?

    例如当年为惠文先王效力的犀首公孙衍,身为魏人指挥包括秦军,于河西一战之中斩首魏军八万,助秦国彻底夺回河西。

    要知道,彼时的公孙衍在秦国何等威风?

    彼时,“智囊”嬴疾、“崤函烈虎”嬴华、司马错等一众大秦名将,全部居于公孙衍麾下,听凭指挥。

    战后公孙衍升任秦国大良造,与宗室子弟嬴辛发生冲突,虽然的确是嬴辛犯错,但惠文先王却没有顾及同宗情面,也无视了嬴疾、嬴华二人的求情,判了嬴辛断臂之刑。

    但公孙衍依旧头也不回地回了魏国,并力促合纵抗秦。

    哪怕是当年张仪也多次在外交政策上选择拉拢魏国,希望使母国站在秦国的战线,在不违背秦国利益的情况下帮助母国。

    这便是在这个大一统仅仅是提出却无人践行的时代无法避免的弊端,哪怕是在极盛时期的时期,也从任何一国诸侯的子民自称周人,他们只会自称秦人、楚人、齐人……

    哪怕是到了百余年后以同姓子孙分封各地的汉朝,也免不了在仅仅过了两代的情况下便因为缺乏大一统思想而出现大规模的叛乱。

    不过,也有些诸侯国的百姓以及士人,他们的思想格外的与众不同,在这个时代甚至有些离经叛道。

    那便是卫人。

    传说中,卫地是水神共工的故乡,共工作为水神,以桀傲不训闻名,《列子·汤问》曰:“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而卫人作为共工之后,似乎也继承了这种桀骜和叛逆,屡次反抗周朝。

    《诗经》的《国风》篇中,《卫风》之中的诗往往充满了反抗、斗争和批评的观念,哪怕是面对统治阶级,也毫不留情地以“硕鼠”比之,厉声怒喝“不死何为”。

    卫人的报国之心也是极其强烈的,否则也不会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历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了,但卫国的统治阶级早已饱和,而且僵硬固化,高层贪腐无能,这导致了许多卫国的士子报国无门,就连出身在“家累万金”的富裕家庭的吴起倾家荡产为自己谋求施展拳脚的机会都失败了,以至于无数卫士人的爱国之心产生了扭曲。

    卫国的士人们就像是一个追求女神爱而不得跌倒在女神脚边的舔狗,最终怒而出走,希望在三年之后霸气回归,将女神一拳打翻在地,告诉女神当初的我你爱答不理,如今的我你高攀不起。

    所以,他国想要收揽卫国士人的心,并不算难,至少远比其他国家的士人要容易彻底收服得多。

    既好用,又忠心,这样的士人谁不喜欢?

    “先生,政准备为你和你的妻妾赐婚,再顺手帮先生筹备筹备昏礼,就是不知道先生打算何时成婚呢?”

    嬴政搓了搓手,全然不见了外人眼中那个肃穆威严的年轻有为的秦王政的风范,反而倒像是个谄媚的奸臣似的,竭尽全力想要讨好张机。

    张机无奈地白了嬴政一眼,嬴政安的什么心思他自然是清楚的。

    张机和公孙丽有了婚约,自然是对收拢卫国人心有所帮助,但婚约终归不如真正的夫妻关系来得牢靠。

    其实张机并不是很急着成婚,比较他和惊鲵、潮汐等人早就是实际上的夫妻了,一纸婚书,其实对他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但,无论是在哪个时代,那张具有法律效力的婚书和广邀宾朋的婚礼对于女子而言,似乎都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吸引力。

    张机回忆起惊鲵、潮汐等众女听到他说打算举行昏礼正式成婚的时候,脸上露出的喜悦和憧憬。

    张机轻笑着点了点头:“那便有劳王上了。”

    只不过,还没出王宫,张机就后悔将这件事交给嬴政了。

    因为,一名中年人在宫门外拦住了张机。

    来人一身蓝白色衣袍,带着一顶不符合天下任何一国审美的蓝色高帽,脚踩木屐走向张机,发出咔咔的声响。

    有那么一瞬间,张机是打算拔剑的。

    毕竟眼前这人……从穿着到长相都有那么点倭里倭气的,若不是这人没有留板刷胡而是留着山羊胡,张机都怀疑这个世界同时期的小日子是不是并非历史上那样还是野人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