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八十二章 或弃或守

      根据蒋介石的日记中记载,在日军着手攻打长沙之时,蒋介石的内心中十分矛盾:

  抗战已经持续到了第三个年头,在这三年内,民国政府没少跟国际接洽,没少上访国联,英国,美国,法国这些国家都跑遍了,却没有一个愿意伸出援手,一个个口口声声的号称坚决反***,但实际上都在保存各自的利益而静观其变。

  国联号称一定要维护世界和平,但却在多次联合会议上对日军侵略中国一事持无所谓的态度。

  所以世界和平永远不是靠遨游在天空中的和平鸽,和拾在手上的橄榄枝所能维护的,只有强大的国力,不可摧毁的军事国防力量才能保境安民,这就是为什么新中国成立之后,一定要打朝鲜战争,因为这是我们的立国之战,彭德怀元帅打出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使世界对我们刮目相看。

  但中华民国情况大不一样,刚刚结束完军阀混战,就有外敌入侵,在这国力匮乏的时候,中国已经危在旦夕了。

  蒋介石深知军力难以和日军抗衡,所以他决定——放弃长沙。

  七月十日,新六师到达了长沙。

  “团长,前面就是长沙的北门了。”楚京身着一套崭新的灰黄色军装,一脸笑意朝杨世新指了指远处那个若隐若现的城楼。

  杨世新微笑着点了两下头,轻轻擦拭额头上的汗珠,乐道:“终于到了。”

  七月的湖南,是正热的时候,长沙城外的农田,已经被暴晒着裂开了缝,田里的庄稼一个个打着嫣儿,一阕不振的样子。

  渐渐,杨世新带领的独立团开始接近了长沙城门,面前的景象使他们不免有些错愕。

  长沙有着雄伟的城墙,横向数百米,有一座巨大的城门,可容两辆运兵车并列出入,门前只有两三个少许守卫,轻描淡写地背着枪,眼神无光而昏昏欲睡。

  城墙上半黑半青,灰尘滚滚,插在城楼顶上的青天白日旗可怜地垂着,无风的仲夏使他飘扬不起来。

  “长官好!”

  当独立团靠近城门时,那几个无精打采的守卫突然振作着迎了上来,简单地敬了个礼,问道。

  杨世新点点头。

  “长官稍等。”为首的那个士兵连忙和另外两个士兵一起吃力地挪开城门口的木栅,又摆出了一个请的动作。

  杨世新回了一个微笑,随后招招手,示意众人进城。

  蜿蜒的长队陆续步入城中,但迎面相接的,是一望无际的废墟,放眼望去,长沙已经没有几间完整的房子了,不是缺了一块,就是少了一半,有些建筑上还缭绕着缕缕黑烟。

  “团长...”王玮梭面色有些难看,他曾经来过长沙,这是个很美丽的地方,这里有朴素的人民,有着古风化的建筑,阁楼,城墙,但此刻,却也是一座毫无生气的死城。

  队伍顺着长沙的主干街道,向南前进着,按照向云所通告的部署,他们应该要驻扎在长沙南面的金盆岭地区。

  一边走着,杨世新还哀叹道:“一场文夕大火,简直烧散了整个湖南民众的心啊...”

  文夕大火,是在中国抗日历史上和花园口决堤,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长沙大火焚烧了2天,全城被焚十分之九,烧毁房屋5万余栋,烧死百姓30000余人。

  这是所有长沙人心中永远无法磨灭的痛...

  部队行经的路段,不是废墟就是焦木,一副生灵涂炭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