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64章 国军(求误入)

    经过童军,庞统,徐庶,祢衡等人半年多的商议,汉北终于出台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相对能够让各方势力都满意的制度。

    保甲制,作为平定鲜卑人反抗的重要策略,被强行贯彻到汉北铁骑所踏入的每一个角落。考虑到鲜卑人的流动性很大,童军也在传统的保甲制度上做了一些改变,那些流动的鲜卑部落,可以继续选择流动的生活,但是每次到了一个新的郡县之后,必须马上到当地报到,否则视为流寇。

    这一招非常的狠,那些不断流窜的鲜卑抵抗力量,马上被压缩的没有了活动空间,保甲连坐制度也让他们失去了最后的支持,很快,那些反抗力量就纷纷支持不住了。

    在农业方面,童老大鼓励种田,所收的赋税按照田亩计算,这与大汉按照人头计算来说,显然要公平许多。为了防止一些人隐瞒田亩数量,汉北规定,田亩的丈量交给工部委派专人进行,并且随时接受举报。

    最重要的就是军队的建设了,童军和吕布都是靠拳头混饭的,他们心中都明白,你的拳头硬不硬,不是关系到你能不能发展,而是关系到你能不能活下去。

    想要军队强大,光靠装备和军人的素质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保障制度,保障那些军人在牺牲之后,家人生活有所着落。保证他们受伤的时候可以不用考虑接下来的生活,考虑他们放下军刀之后,能过上正常人的日子。

    这一切都需要保证,只有保证了这些,你的士兵才是最勇敢的,你才能在战场上理直气壮的对他们大声喊叫:“后退者!杀!”

    如果你的士兵知道,假如他死了,他的家人就会沦为乞丐,甚至饿死。如果他知道,一旦自己受伤了,等待自己的只能是悲惨的结局,那么当他看见敌人的时候,第一个想法,肯定是让自己离敌人远一点,再远一点。

    所以安抚那些为汉北流过血的军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件事情虽然做起来有些难,但是问题不大。

    安抚那些将领就没这么容易了,特别是甘宁。

    别人都有了职位,都做了将军,只有他,还赋闲在一旁,担任着朔方城守的职位。

    这个职位以前还可以,现在?周围已经没敌人了,还有必要守么?

    甘宁很郁闷。所以他三天两头去找童军,找吕布,但是都没用。童老大告诉他:“你老老实实先呆着,以后我会让你做最大一支部队的将军。”

    甘宁就在这种情况下呆了整整三年。

    三年之内,汉北郡已经是一个面积可以和大汉相比的偌大地盘。

    这三年的时间,庞统和典韦一起去了大漠,一文一武,配合的相当默契。素利已经没有了生存的空间,现在的素利,甚至没有能力打劫一支稍微大一点的商队。但是素利还在坚持,抗着那面大旗坚持抵抗着。

    为了保证兵员的质量和数量,童老大决定套用兵役制度,要求凡是汉北郡具有平民身份的人,在年满十七岁的时候必须参加军队,在军队服役五年之后,才能拿着自己的服役证明,到当地造册登记,继续享有自己的平民身份。

    吕布非常赞同这一点,和鲜卑的大战,如果临时召集的那十万人以前都经过五年的训练,那么战局将不会这么惨烈。

    五年,对于服役的时间是有些长了,但是汉北现在还处在战争时期,童老大并不希望自己的脚步因为得到鲜卑而停下。

    但是他们的这一做法,却让朔方那些有权势的人非常不满,这些人都是能够把声音发到童子安他们那张桌子上面的人物。

    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去军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一点点的危险。

    他们的孩子不需要奋斗了,他们留下的家业已经能让孩子们一辈子无忧无虑的生活。

    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王掌柜的,四斤,赫连达达,还有车行老板许如山等人。

    许茹山只有一个儿子,叫许随天,今年正好十七岁。

    四斤的大儿子也已经十九岁了,虽然这个儿子不是他亲生的,但是四斤很喜欢他,和亲生的没任何区别。

    他们的话童军必须听下去,但是兵役制一旦实行,就不能有任何人特殊化!这些人提出的以钱代役被徐庶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最后,他们干脆找个奴隶顶替自己孩子去服役。这个做法被徐庶发觉后,双方爆发了更大的矛盾。

    无奈之下,最后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吕布成立了一支专门的队伍,专门容纳这些人的孩子,并且向他们承诺,就算是军情再紧急,也不会让这支队伍上战场。

    得到了童老大和吕布的保证,这些人才陆续把孩子送来服役。当然,为了保证他们孩子的绝对安全,这些人做了很多工作。

    他们特意打造了三千套比狼骑兵的铠甲更轻,更便利的铠甲,赞助这支刚成立的队伍。

    由于他们的努力,这支队伍的刀是最锋利的,这支队伍的装备是最坚固的,他们的马匹是跑的最快的。但是他们的队形……。

    童军和吕布进入大营的时候,慕容坤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身前趴着一个身材很胖的小子,那小子的后背上摆着几个小菜和一壶老酒,旁边有两个人正在给慕容坤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