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67章 征伐辽东

    现在汉北商家,最信任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朔方高层说出来的话,另一个是风语说的话。

    当这两个声音说出同一个话题的时候,那些商人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这个话题是真的!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反对童军首先平定东方,他们认为即便东方有铁矿,但是打通丝绸之路却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所以他们坚持认为,汉北再次用兵的方向应该是西方。

    他们更想不通,那样的苦寒之地,就算有一座铁矿和几亩良田,怎么值得汉北这个二号人物亲自出马?

    童军坚持,他有坚持的理由。

    首先,他知道那片黑土地之下,埋藏着多少财富。其次,出海口打通之后,他准备马上建立“海豹军团”,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必须亲自来抓。

    最主要的一点,他想亲手灭了那些需要灭掉的民族。

    慈悲为怀?那只是对自己人的,对敌人童老大从来没有这样的理念。他只知道,如果不让那些潜在的敌人消失,以后会很危险。

    尽管这个危险可能要等近一千七百多年。让小笠原领军,完全就是他心底那点变态的想法在作怪,他想看看,小笠原次郎是如何下手的,那一定比他自己动手更有趣。

    童说服了吕布,他告诉吕布,西面的事情不能着急。羌人的问题,轲比能已经做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动武,会让以前努力全部白费。而且西边的情况他们并不熟悉,需要时间来仔细筹划。但是东边不一样,有实力的敌人已经没有几个了。

    吕布从军事的角度分析,认为童军说的很有道理。同时也明白,如果西征开始之后,自己有一个庞大的后方会非常有利。

    他们两个人的坚持让童老大的出征得以实施。

    就这样,童军带着小笠原次郎的猎犬军团,还有两千狼骑兵开始了北汉历史上最有名的“东征”,东征的出名并不在战争本身的精彩,而在于意义的重大。

    东征的主要对象是挹娄,和辽东。挹娄没有什么悬念,典韦在后方做了一个坚强的后盾,张辽带着十万猛虎军团一开进,他们就没有任何还手的机会。

    辽东现在是属于公孙度的,他这个塞外诸侯做的非常舒服。因为他的地盘没有什么值得抢的,至少曹操的眼里是这样。所以当公孙度上一纸奏章之后,曹操非常大度的把辽东封给了他。

    而且,只要公孙度老老实实在辽东呆着,曹操也绝对不会动他。公孙度以为自己这一辈子,包括自己儿子一辈子都是安全的,因为他没有出辽东的打算。

    可惜,童老大不是曹操。

    辽东必须属于自己,三韩必须彻底并入汉北郡,旁边那个岛国不能存在,这是原则。

    当童军带着近两万大军逼近的时候,公孙度有些惊慌,他有三个选择,一是投降,乘着还有资本的时候,和朔方谈判。

    二是向曹操求救,但是这条路估计行不通,因为曹操不会去管他。

    第三就是抵抗。

    辽东现在有士兵三万人,旁边的那些部落能够支援他两万人,三韩如果出兵的话,估计也能出兵三万。

    这八万人,不管是和汉北谈判,还是抵抗,都是资本。

    到底怎么办?公孙度实在很愤怒,他年纪已经大了,本不想再经历什么风雨,我老老实实的呆着,你们争你们的霸业,不管谁赢了,我都认输做主子还不行么?为什么非要把我的地盘打下来呢?

    如果,公孙度想的是如果,童老大的态度稍微和蔼一点,手段稍微温柔一点,自己归顺汉北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他是老实人,可不是随便谁都能来欺负的老实人。

    年轻的时候,公孙瓒还没有成为白马将军的时候,是他带着部下震慑着辽东的异族!他也曾经杀的对方血流成河!

    带着两万人,就想征服自己这么大的地盘?公孙度感觉到童军对自己的侮辱。公孙渊想投降,因为他知道汉北郡的实力。这些年大漠和草原上的部落一个接一个的消失,张辽的猛虎军团已经被神话,公孙渊知道张辽现在已经开进了扶余,距离辽东不过十几日路程。

    公孙度确是坚决不同意,愿因很简单,他可以输给张辽的十几万大军,却不能输给童老大带的那两万多人。对方随随便便派个猎犬来,自己就投降了。投降以后能想要对方这么安置自己?

    于是,公孙度选择了抵抗。

    童老大也没想到公孙度敢抵抗,演义上,这个人物几乎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甚至连名字都很少露出,就是曹操杀袁氏兄弟的时候,被曹操利用了一次而已。

    但是童军既然出征,对可能发生的战斗早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他没有准备好的是,公孙度的胆识、才能和气魄居然远远超过自己的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