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90章 我替你看着,谁也不许动!

    关羽和柴多里夫的战斗已经在河东边境打响,面对刘汉三十万大军组成的兵团,柴多里夫选择了坚守。坚守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不希望出现太多的伤亡。

    童老大要下台了,是他自己要下来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在童军做首席这些年,一直是他柴多里夫在做统帅。

    现在童老大要下台了,他也就要下来了。当了这么多年的统帅,他的光芒一直没有闪耀出来,周宏,蔡伟,阿尔达希尔,包括后起的孙冉,典满这些人好像都比他强。

    柴多里夫希望自己最后一仗能胜的漂亮一些,这是他现在最想做的。

    两次小规模的接触,双方都没有分出胜负。

    关羽老了,正因为他老了,所以他的统军经验非常的丰富。柴多里夫并没有发现明显的有利自己的战机。

    但是,从抓来的刘汉俘虏的身上,柴多里夫得到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这些刘汉的士兵,基本上一天只能吃一顿饭。

    这说明什么?说明刘汉不能满足大战的补给。而柴多里夫却不为这个发愁。

    刘汉的士兵能和自己英勇的作战,完全是被诸葛亮宣传的那一套“蛮夷入侵家园”的理论迷惑了。

    所以柴多里夫可以等,后备的援军正在往这里开来,越等,自己的士兵就会越多。越等,关羽的粮食就会越少,他们士兵勇气也会随着肚子天天吃不饱而消失的。

    粮食少了,人多,就不再是优势。

    关羽显然也明显的意识到对手的意图,主动对柴多里夫发起了挑衅。

    但是,在汉北军的弓弩面前,那些身穿薄衣的刘汉士兵的冲锋,和送死没有什么区别。

    打了两天之后,周仓实在是忍受不住了,对关羽说道:“二将军,这些蛮夷的弓弩比我们的要快很多,而且好像用不完一般,不能这样打下去了!”

    关羽双目一寒,忽然说道:“我临行之际,丞相曾给我三个锦囊,说是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打开第一个。”

    关羽一边说着,一边从荷包掏出一个锦囊来。打开一看,上面写着一个字:“退!”

    关羽的嘴角一笑:“丞相妙计,明日清晨,大军后撤五十里。”

    刘汉军队五十多万人,一日后撤了五十多里,这让柴多里夫有些意外,为了保险起见,也没有追上去。

    第二日,关羽又撤一百里,再撤就撤入河东了。

    柴多里夫决定派部队咬上去,不是去厮杀,只要咬住关羽就可以了。

    决战?还没到柴多里夫想决战的时候。

    但是关羽却给了柴多里夫一个下马威。连连后退之后,刘汉士兵的士气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鼓舞士气。当柴多里夫的先锋一万人马先和关羽接触的时候,关羽命其子关兴为先锋,带着部队向汉北军发起了冲锋。

    汉北军先锋队伍的阵型还没有布置好,匆忙应战。

    关羽随后驱动刘汉大军攻击,柴多里夫大军赶来应战,双方混战半日,死伤甚巨。

    汉北军的一万先锋,就等于是打完了。

    但是这一战给关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就是这一万先锋。关羽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自己派了二十万部队包围这一万人,打了整整八个时辰,硬是没吃掉对方,自己反而损失了几万人马!

    如果,对方的战斗力真的这样强劲,那这个仗,没法打了。

    没法打也要打,关羽想决战,因为他拖不起。所以他才对前行的一万汉北军发动猛烈的攻击,意图就是围其一部,引其全力来救。

    夜晚,双方挑灯夜战。老天好像都在帮助关羽一帮,这时候居然下起雨来。

    雨夜之中,道路更加的泥泞了。战马的灵活程度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是曹魏的士兵,关羽敢说自己已经能赢了。但是汉北军的小集团作战,各兵种的配合却是相当的娴熟。

    特别是和罗马大战之后,罗马人的那种小集团的步兵作战被汉北军研究的非常透彻。而且夜晚之中,用军号召唤自己部队的战士,丝毫没有引起混乱。

    战至半夜,关羽见实在无法讨到便宜,自己这边反而有些乱了,当即决定收兵。

    柴多里夫趁势发起攻击,把关羽又往后赶了几十里路。

    关羽终于明白,自己的对手是多么的强悍,诸葛亮算准天时,自己找准了地利,还拥有人和的情况下,居然被对方硬生生给打了回来。

    关羽知道,这样对手,自己没有能力击退他。于是二爷改变了策略,死守。能守到什么时候他也不知道,只是,守就是了。